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熱圖 > 正文

女子裸貸5千4個月變550萬,裸照短信還被發(fā)給親朋好友,警方提醒!

時間:2023-05-09 08:55:15    來源:北晚在線    

幾個月時間

從貸款5000元利滾利

到欠款550萬元


(資料圖)

女子深陷“裸貸”風波

不堪重負要自殺...

女子深陷“裸貸”風波

貸款5000元

幾個月后需還550萬

今年4月,

家住浙江紹興越城區(qū)的張先生

撥打了110報警電話,

稱自己26歲的女兒因抑郁癥

離家出走,

隨時有自殺的可能。

張先生告訴民警,女兒離家出走的起因是貸款,她將自己手持身份證的裸照和視頻發(fā)給了一個私人的貸款平臺,而平臺為了催收貸款,將照片和視頻肆意傳播。

越城區(qū)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張狄青說:“受害人她的親戚朋友,她的丈夫,她的工作單位的同事,還有父母親都收到了嫌疑人發(fā)的裸照的短信。”

警方立即展開搜尋,終于找到了張先生的女兒。之后一家人再次來到越城區(qū)公安分局,警方在調查中了解到,張先生的女兒張女士因迷戀網絡賭博,越賭越兇,無力償還賭資,想到了網絡貸款。

張女士在搜尋網絡貸款平臺的過程中,被一則廣告吸引住了——這種貸款利率比較低,不用抵押,且放款快,額度小。

張女士向貸款平臺的負責人閃某及其團伙提出貸款申請后,將自己的身份證和通訊錄發(fā)送過去,并收到了第一筆貸款資金。

民警介紹,張女士第一次借了5000元,實際到手只有3500元,5天還款,每天要還300元的利息。

很快第一筆貸款到期,張女士卻無力還款,她提出要再次以相同的形式借款。此時,嫌疑人團伙向張女士推薦過橋借款,過橋借款是短期借款,要求次日歸還。舉例借1萬元,到手只有5000元,24小時內還要歸還1萬元。

之后,嫌疑人閃某將團伙中專門負責過橋借的王某介紹給張女士,就這樣,張女士慢慢陷入到犯罪團伙布下的套路中。

“第二次借過橋借款的時候,嫌疑人就讓張女士發(fā)送裸照照片,以及手持身份證、借條拍借款的視頻,在這種情況下,張女士借到了5000元,還了前面的債,而她的債務也從5000元變成了1萬元,翻倍了?!?民警說。

幾個月的時間,張女士以過橋借的方式以貸養(yǎng)貸,漏洞越來越大。

民警說,張女士在4個月內都是以這種過橋的方式借款,累計借條達500多萬元,實際借到手只有200多萬元,而且這個200多萬元里面,大多數錢都是為了去還一開始借款的5000元錢,去補這個漏洞。

年化超2000%高利非法放貸

3名嫌疑人落網

當張女士簽下共計550萬元的借條后,王某等人就開始利用各種方式催款,連番“轟炸”張女士的手機,還將她的裸照與視頻一次次發(fā)給她進行恐嚇。

“張女士這個精神狀態(tài)是越來越差。父母帶張女士去紹興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就診,根據醫(yī)生的診斷,張女士有中度的抑郁。在跟家屬的交流的過程中,張女士有多次離家出走,有多次萌發(fā)要自殺、跳樓的這種念頭?!泵窬f。

調查清楚事實后,四月初,越城警方鎖定了3名嫌疑人張某、閃某和王某,迅速到河北廊坊一出租屋將3人抓獲,現場查證涉及借款對象50余人,涉案金額上百萬元。

據犯罪嫌疑人交待,他們從2022年初開始在網絡打廣告吸引像張女士這樣的貸款人,以年化超2000%的高利非法放貸,造成多名貸款人不堪重壓離家出走、精神抑郁等,社會影響惡劣。

目前,這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詐騙罪以及催收非法債務罪,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警方提醒,辦理貸款應選取有正規(guī)資質的金融機構,如發(fā)現遭遇“套路貸”,要避免因一時沖動直接與對方產生暴力對抗,同時盡可能完整地保存相關證據,盡快向警方求助。

民警提醒廣大群眾,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遇到經濟方面的問題時,要主動和家里人進行商量,不要通過網絡上不正規(guī)的借款渠道去借款。

延伸閱讀:

非法集資+暴力催債,高利貸毒瘤只能“愿打愿挨”嗎

高利貸,是指索取特別高額利息的貸款。因為“利滾利”孳息,老百姓把高利貸的利息,形象地稱作“驢打滾”。那么,多高的利息才算高利貸?這頭“驢”打個滾,能卷走多少錢?最近爆出的一則新聞,是上海一位大學生借款4萬元,半年時間變成欠款100多萬!由于學生群體自控能力弱,加上涉世未深,正在成為高利貸的新目標。

學生群體深陷高利貸,并非個案;農民群眾深陷高利貸,并非個案;中小企業(yè)深陷高利貸,并非個案……這些現象,引起了很多人關注:為什么這些年高利貸愈演愈烈?高利貸是非法的還是合法的?法律對高利貸究竟是怎樣規(guī)定的?

在老百姓眼里,法治就是公眾行為有法律規(guī)范,遇事有法律保護,別總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高利貸血淚太多,悲劇太多,法律的籬笆應當編的更密實?,F在看,實踐已經提出這個要求了:管住高利貸,絕不能讓悲劇一再上演!

問題一:誰是高利貸

關于民間借貸的利率,央行是這么規(guī)定的: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可能是緣于這條規(guī)定,社會上約定俗成地認為,民間借貸只要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4倍,就是高利貸??墒?,隨著利率市場化,銀行的貸款基準利率也在變,多少算是超出4倍?具體認定存在難度。

針對上述問題,201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這個新司法解釋的最大變化,是以固定利率來“劃線”,而不再按基準利率上下浮動。新司法解釋劃出了兩條線:一條是年利率24%,另一條是年利率36%。這兩條線把民間借貸分成了三個區(qū):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受司法保護;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在24%—36%之間的,不保護也不反對;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從上面可以看出,無論是央行的規(guī)定,還是最高法的司法解釋,都沒有對高利貸進行定性,更沒有認定高得貸違法,最大的懲罰,就是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約定無效。

也就是說,放高利貸其實沒什么風險,肯定不會虧本。最大的風險,也只是一部分超高利息收不回來。難怪高利貸會有恃無恐,盤根錯節(jié)地野蠻生長!

問題二:誰做高利貸

按照相關規(guī)定,民間借貸受司法保護的域區(qū),是年利率在24%以內。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那會受誰保護?這個“狠角色”就是暴力催債!作為高利貸的幫兇,暴力催債成為很多借債人的惡夢。

非正規(guī)收債手段

在普通人的認知里,“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應該用錢來還,而不是用尊嚴和生命。

但是在暴力催收的魔爪下,許多借債人的生活受到嚴重干擾,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比如,對當事人用“呼死你”軟件日夜騷擾,群發(fā)侮辱性信息給親友;如影隨形、死纏爛打,限制當事人行動自由;將女大學生裸照作抵押,不還錢就公開暴光甚至“性償”。一句話,就是用盡手段逼當事人還錢,不還就讓人生不如死。

暴利催生暴力,有高利貸的地方,幾乎都能看到暴力催債的影子。這就像火借風勢、風助火威一樣,高利貸滋生了暴力催債,又在暴力催債的保護下,進一步滋生蔓延。

高利貸一頭連著暴力催債,另一頭則連著非法集資。本來民間借貸的初衷就是私人借貸,主要是用自己的錢貸給別人,既幫他人解燃眉之急,自己從中獲得合理收入。但現在,大量的民間放貸已經不是個人行為,變成了有組織的機構行為;放貸所用的錢并非己有,而是打著理財投資等各種旗號籌集來的。這些資金成分復雜,有從百姓手中忽悠來的錢,也有當地有“背景”人士入股的錢,甚至還有銀行資金卷入。一旦資金鏈斷裂,就可能影響社會穩(wěn)定甚至引發(fā)金融風險。

非法集資肯定是違法行為,暴力催債也是違法行為,這些違法行為都是因高利貸而起。高利貸兩頭都是違法,為什么高利貸不違法?一般人很難想得通。

問題三:誰管高利貸

也有人認為,高利貸是“愿打愿挨”,沒有能力還干嘛要借?甚至有“專家”認為,高利貸是利人利己、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是資金優(yōu)化配置的結果。如果做的人多了,利息自然就下來了。

從理論上說,這話有一定道理。但實際上,每個人每家企業(yè)的情況千差萬別,就算是借高利貸的人,或許是大腦進水,或許是被逼無奈,或許是鋌而走險……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人還不起高利貸,就要付出尊嚴甚至生命嗎?就必須走上絕路嗎?這個代價太大了!

還有人認為,既然高利貸兩頭違法,那就應該管住兩頭。這話也是說起來容易,落實起來卻很難。比如,很多非法集資就是“擊鼓傳花”,幾乎都是資金鏈出現問題才被發(fā)現,但為時已晚。暴力催債,除了實施毆打、拘禁等違法犯罪行為,催債者更常用的是“軟暴力”。十幾號人整天跟著欠債人,吃喝拉撒一刻不離,給欠債人精神折磨。這種高危狀態(tài)下,沖突一觸即發(fā)有很大隱患。但警方管得了一時,管不了長期,似乎很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違法犯罪發(fā)生。

目前來看,對高利貸的監(jiān)管,很多地方還是空白。根據相關規(guī)定,年利率在24%—36%之間,屬于自然債務區(qū)。在這個區(qū)域內,法律以“不插手”為原則,有糾紛自行解決,法院不予受理。年利率在36%以上,超出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換句話說借款人可以不還。但是,貸款人非要他還怎么辦?借款人不敢不還怎么辦?這個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

非法集資—高利貸—暴力催債,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yè)鏈,對高利貸缺乏約束,兩頭的違法就很難管控。在監(jiān)管上,有關部門也應有“一盤棋”思維,對破壞公序良俗行為進行堅決遏制,切實保護公民基本權利不受侵犯。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