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推恩令和削藩,是漢王朝的二次大一統(tǒng),還是漢王朝埋下的大隱患

時間:2022-04-01 17:48:49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當我們談論起漢朝的時候,漢武帝終究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他的存在使得漢朝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漢朝徹底解決匈奴的問題,并且開始向世界展現(xiàn)強大的武力。不過對于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大家最為推崇的往往不是他攻克匈奴的表現(xiàn),而是他別出心裁的政策--推恩令。漢朝初年,劉邦雖然看似完成大一統(tǒng)的事業(yè),但實際帝國內(nèi)部卻是由各個諸侯國所組成。

異姓王和劉家王爺?shù)拇嬖冢h遠比項羽給劉氏王朝帶來的隱患更大,劉邦不得不在晚年接連討伐這些異姓君主。這些楚漢之爭的功臣們系數(shù)被平定之后,劉邦又在原本的國家基礎上大興周朝之道,大量的同姓王和郡縣交雜在一起。雖然"非劉氏不可稱王",但是劉氏內(nèi)部對于王位卻都有自己的野心。劉姓王爺成為帝國隱患,文景皇帝無法解決的傷痛,讓漢武帝即位壓力倍增

劉邦分封下十余位同姓王,他們在當時的漢朝確實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呂后擾亂朝政的情況下,正是他們的響應,使得文帝能夠成功的將王朝重新奪回自己的手中。不得不承認在帝國的初期,這些忠心耿耿的王爺們發(fā)揮巨大的作用。文帝延續(xù)高祖的做派,繼續(xù)用土地和財富籠絡自家人效忠。如果持續(xù)下去,很有可能帝國將會成為下一個周朝。

文帝的政策并沒有持續(xù)太久,很快他便意識到這項政策的隱患。濟北王劉興居起義,雖然迅速被大將軍柴武撲滅,但這次叛亂之后淮南王劉長謀也突然起兵。接連不斷同姓王起兵的事件讓賈誼非常憂慮。他提筆寫下《治安策》用以告誡文帝漢朝危機的處境。"推恩令"的最早政策來源,便是由他所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雖然文帝很賞識,但是周勃、灌嬰并不認為這樣的政策很正確,他們不斷排擠這個天才的后生。雖然文帝有所實施,但賈誼始終不得重用,郁郁寡歡的他在三十歲(公元前168年)死去。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去世,太子劉啟登基史稱漢景帝。漢景帝在政策上延續(xù)父親的大體方針,使得漢朝進入到恢復期,史稱"文景之治"。當然對于同姓王的政策上,漢景帝也是繼續(xù)推行父親的廣建諸侯的政策。但是這一次,同姓王感覺到這個政策對于他們實力的削弱所在,不過在這之前他們需要一個機會才能夠進駐長安城。晁錯大膽的"削藩令"使得各家有了奸臣誤國的說法,他們打著清君側(cè)發(fā)動"七國之亂"。

雖然諸侯王們氣勢洶洶,但是一開始漢景帝并不想和自己的親戚好友撕破臉皮,他決定斬殺晁錯以求各家退兵。但是七國并不買賬,使得漢景帝只能用武力的方式將他們一一鏟除。雖然解決七國的問題,但是漢景帝并沒有直接讓郡縣制取而代之,而是繼續(xù)將自己的皇子們分封與此。實際上除去秦朝之外,我國歷朝歷代對于郡縣還是王國,都是出現(xiàn)非常搖擺的狀態(tài)。純粹的中央統(tǒng)一風險太大,秦國的滅亡在古代被儒家歸咎于沒有分封諸王,這使得后世尊崇儒家的王朝們非常忌憚,沒有任何人敢用強硬的方式否決王國存在的必要。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太子劉徹登基史稱漢武帝。漢武帝的出現(xiàn),可謂是將漢朝推向一個新的巔峰時刻。對外他實行強硬的軍事策略,不斷派出軍隊打擊匈奴;對內(nèi)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議,大力推行"推恩令",劉姓王爺從長子為王過度到諸子皆王。這讓多子多孫的王爺們苦不堪言,并且漢武帝還不斷用"莫須有"打壓那些大諸侯王。漢武帝迅速整合國內(nèi)大小王國,實際上到了漢武帝時期,中央才真正能夠完全的控制地方。

"推恩令"非常的成功,但是否漢武帝就可讓自己的子孫一勞永逸、高枕無憂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諸侯王的問題解決,僅僅只是古代漫長歷史的一小步,隨后的漢朝又開始進入到新的爭奪當中。小皇帝的出現(xiàn)使得外戚當?shù)?,小皇帝信賴的那些宦官,在幫助皇帝打倒宦官的同時,也使得他們成為帝國新的隱患。最后外戚的問題成為直接導火索,王莽篡漢成功使得西漢走向終點。

此時"推恩令"的好處就體現(xiàn)出來,以光武帝劉秀為首的劉姓宗親們,雖然政治上不再具備決定性的作用,但他們舉起起來的時候仍舊是一股不容小視的力量。東漢建立之后,推恩令繼續(xù)不斷稀釋著漢朝劉家人的實力,到了東漢末年實際上"宗親"只是一個代名詞。他們在外戚和宦官不斷的爭斗中,開始逐漸被擠出政治中心,而且對于王朝他們也沒有那么大的歸屬感。

劉表、劉璋是最為強勁的州牧,但是他們在東漢末年的第一反應是"明哲保身",激流勇進退居地方守城。"復興漢室"的夢想落到劉備手中,但實際上他和漢朝之間的血脈聯(lián)系非常稀薄。白手起家的事業(yè),更是說明他缺乏強大的資金、人脈、部曲的問題。雖然他很努力,但招架不住地方世家大族的橫空出世。能夠看到即便是用地方官取締諸侯王,在一定的時間積累之后,實際上地方仍舊會出現(xiàn)新的勢力。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終是存在的,如何調(diào)和之間的平衡關系,也是古代中國一直希望做到的。為什么后世的各朝各代不愿意放棄諸侯王,是因為血脈至少能夠得以延續(xù),王爺?shù)拇嬖诙嗌俦韧饧胰烁煽俊?strong>但實際上后世的王爺大多只是徒有虛名,雖有屬地卻無管轄的權(quán)利,這也就使得大部分的同姓王稱不上諸侯,也根本無法產(chǎn)生拱衛(wèi)的作用。

"推恩令"就長遠的來看,他無疑是一項非常不錯的地方實行政策。這使得漢朝以相對緩和的方式收回地方權(quán)力,但也確實并沒有真正解除漢朝的所有危機。反倒是由于同姓王的衰弱,使得他們無力對外戚、宦官產(chǎn)生制約的作用,使得漢朝隨后陷入新危機當中。長安和地方二者之間的矛盾,仍舊在繼續(xù)........

參考文獻:

《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 《秦漢史》 《軍功爵制研究(增訂版)》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系六經(jīng)三史原創(chuàng),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授權(quán),侵權(quán)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zhuǎn)發(fā)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關鍵詞: 東漢末年 無法解決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