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袁崇煥死于崇禎帝的猜忌?其實他犯下了和于謙同樣的錯誤

時間:2022-03-23 09:51:36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人們大多將袁崇煥的死因歸責于,崇禎帝的猜忌之心。不過熟讀這段明史的小編我卻有著不同的解讀。在崇禎和袁崇煥之間,其實是袁崇煥先辜負了崇禎帝。在這一點上,應該說袁崇煥更是犯了和于謙同樣的錯誤。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繼位。隨后的崇禎帝鏟除魏忠賢等閹黨,重新啟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同年七月,袁崇煥返京向崇禎帝上疏陳述遼東兵事。

在君臣二人間討論遼東事宜的時候,袁崇煥知道崇禎對自己寄予厚望。于是他便對崇禎帝說道:如果皇上能給臣便宜行事之權,五年內(nèi)遼東之患可平。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袁崇煥希望能夠獨斷遼東的所有事務。換言之我袁崇煥可以做到你崇禎提出的要求,但你要先滿足我,獨斷遼東諸事的條件。

這句話也為后來袁崇煥被崇禎賜死埋下了伏筆。崇禎帝繼位之時,明朝黨爭愈演愈烈,貪官橫行。身為臣子的袁崇煥此言,并不符合臣子對君主的身份。而且還有一個前提,公元1626年在寧遠城,袁崇煥炮擊努爾哈赤所率清軍,直接導致努爾哈赤深受重傷,不久后便病逝。

如果袁崇煥做不到五年內(nèi)平定遼東,他就犯下了欺君之罪。如果他做到了,又有炮擊努爾哈赤的天大功勞。崇禎帝又怎會留下一位,能夠左右天下大局,還曾對自己無臣子之禮的,袁崇煥呢?所以無論平遼成功與否,袁崇煥的結局都已經(jīng)注定。

但隨后袁崇煥又犯下了兩個錯誤,可以說是自掘墳墓。在對后金的戰(zhàn)事上,遼東守將毛文龍主張防守,而袁崇煥卻主張進攻。在雙方意見不和的情況下,袁崇煥上奏請求崇禎誅殺毛文龍。當時的袁崇煥更是說道:如果我不能恢復遼東,臣愿拿陛下所賜的尚方寶劍自盡。明朝對于軍隊的管控,一直采取制衡制度。此舉無異于是袁崇煥進一步以遼東戰(zhàn)事去逼迫崇禎。

隨后在袁崇煥苦苦尋找與后金主力,決戰(zhàn)機會的時候,皇太極卻選擇了主動出擊。公元1629年,正當袁崇煥囤重兵在寧遠,錦州一帶時,皇太極率領著十萬滿蒙騎兵,繞道遼西攻破喜烽口,大軍直入內(nèi)地,兵鋒直指崇禎帝的北京城。

這個時候的袁崇煥腦海里想著的是,北京城易守難攻,用各地勤王軍來阻擋滿蒙騎兵,自己再截斷清軍的后路,兩廂夾擊之下皇太極必敗。但明朝的大臣卻因懼怕清軍,幾度催促崇禎下旨,讓袁崇煥急速領軍回援。

被朝廷多番催促的袁崇煥無奈之下,只能急忙派軍回援。誰知皇太極施行圍點打援的策略,殲滅了袁崇煥所派的明朝援軍。最終袁崇煥親率明軍和滿蒙騎兵對峙于北京城外。眼看占不到便宜的皇太極,只能無奈選擇撤軍。

但袁崇煥以崇禎為誘餌,意圖殲滅清軍的想法。最終招致了明朝臣子們的不滿與攻擊。此舉也讓崇禎帝更加猜忌并不滿袁崇煥,隨后他并以通敵謀逆之罪誅殺了袁崇煥滿門。袁崇煥此舉可以說是和,土木堡之變的于謙犯下了同樣的錯誤:社稷為重,君為輕。他們都把個人的想法放在了第一位,而未曾考慮君主的感受。

撰稿者:月光下的懷草詩

關鍵詞: 可以說是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