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魏延之死并非諸葛亮謀劃,而是另一大臣楊儀的算計,魏延之死揭秘

時間:2022-03-11 16:51:24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一、 諸葛亮臨死前的事務(wù)安排

這一切我們還是要從諸葛亮臨死前的事務(wù)安排說起。當時諸葛亮出了北谷口,命令魏延作先鋒,我們可見在這次北伐任務(wù)之中,魏延擔任的角色是先鋒一職。因為擔任了先鋒職務(wù),所以說魏延不在諸葛亮身邊,陳壽指出魏延的營地"出亮營十里",如果說這個時候諸葛亮那里有什么事情,魏延是不可能第一時間知道的。

諸葛亮臨終前,找了這幾個人安排后事,他們分別是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其中沒有魏延。我推測可能是因為魏延遠在前鋒營所以沒有叫他,并非是故意排擠魏延。在安排上,諸葛亮是這么說的:

"令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fā)。"

諸葛亮的意思是讓魏延斷后,然后姜維第二個斷后;如果魏延不聽命的話,軍隊就"自發(fā)",這里的自發(fā)不知道意思是讓軍隊自己走別管魏延還是讓他們自行決斷,但是就是這個"自發(fā)"二字,奠定了魏延的死局。

讓魏延斷后一事其實非常正常,并不是諸葛亮的什么心機。這就類似于我們看小說之中常說的"前營變后營,后營變前營",正常的撤退方式而已。

諸葛亮死后,軍隊之中采用了"秘不發(fā)喪"的方式,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應(yīng)該是除了交代后事的幾人之外,沒有人知道諸葛亮已經(jīng)死了,魏延也是不知情的。

現(xiàn)在我們對比一下楊儀和魏延二人之間的信息差:楊儀知道諸葛亮死了,知道諸葛亮的身后布置;魏延什么也不知道,只是一個悶頭傻傻的先鋒。

二、 楊儀的命令與魏延之死

在諸葛亮死后,軍隊之中負責(zé)調(diào)遣下令的人不是姜維,不是費祎,而是楊儀。楊儀與魏延有仇,而且已經(jīng)是幾乎到了那種水火不容的仇怨了。因此楊儀在面對魏延的時候,肯定會先入為主地將魏延往壞處想:例如魏延會不會借助諸葛亮死的這個機會來謀害自己呢?自己要不要先下手為強殺了魏延呢?在這種揣測心理之下,楊儀派出了費祎去試探魏延。我推測,楊儀派費祎是以通知諸葛亮身死的事情為借口去接近魏延的。魏延說出了這么一些話:

"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后將乎?"

魏延的話中透露出了兩個信息:第一點是魏延確實如諸葛亮說的一樣,干出了不聰明的事情,因此楊儀就可以利用"自發(fā)"的權(quán)力去針對魏延,魏延等于違背了諸葛亮的命令,直接理虧了;第二點是魏延似乎不知道這是諸葛亮的臨終遺命,而是認為這個是自己的仇敵楊儀下的命令,出于對于楊儀的憎恨,魏延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一種排斥心理,因此這些話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氣話,事后魏延也很后悔,想要追回費祎,但是已經(jīng)晚了。

碰巧費祎這個人人品也不好,他有著非常強的晉升欲望,而且是希望踩著別人上去,費祎很可能將魏延的話添油加醋說給了楊儀,堅定了楊儀想要害死魏延之心。也因此魏延和楊儀展開了對峙。

兩人同時上報朝廷,說對方是叛逆。當時劉禪在朝堂之中,他也不知道誰是叛逆,因此選擇了問董允和蔣琬,董允蔣琬都是文官,自然偏向于同為文官的楊儀,他們選擇"保儀疑延",因此在劉禪的一紙詔書下,魏延成為了叛逆。而且確實是魏延違背諸葛亮命令在先,無論如何輿論形勢上魏延都處于一個不利地位。

此后果然,魏延的軍隊不想斷后,因此"率所部徑先南歸,所過燒絕棧道"。就從魏延這個南歸的舉動來說,我認為魏延并不想投奔曹魏,他只是單純地不想聽楊儀的命令。魏延可能覺得:"你想讓我斷后不是?那我偏偏第一個撤軍。"這更像是兩個人斗氣的感覺。當魏延的軍隊與楊儀的軍隊交鋒的時候,楊儀手下何平說了這么一句話:

"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

就這樣,在輿論上處于不利地位的魏延徹底崩塌了,他的手下四分五裂,魏延也被馬岱斬殺。魏延死后,楊儀踩著魏延的首級得意洋洋地說:"庸奴!復(fù)能作惡不?"

三、 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矛盾

楊儀和魏延之間究竟是有什么仇,讓兩個人都那么想殺掉對方呢?我認為是兩種:第一是兩個人的性格合不來;第二是蜀漢之間的文武之爭。

1、 性格合不來的難題

魏延的性格是比較喜歡自我夸耀而且剛愎自用的那種性格,甚至很多時候魏延都覺得諸葛亮水平不咋地,"嘆恨己才用之不盡"。面對著這種性格的人要不然敬而遠之,要不然就多奉承他一下,這樣是最好的。

楊儀的性格是比較小氣比較狹隘,而且楊儀這個人沒有城府,可以說是"怨憤形于聲色,嘆咤之音發(fā)于五內(nèi)"。

因此這樣的兩個人一相遇,魏延一夸自己,楊儀就諷刺他兩句;楊儀做了什么事,魏延就覺得他水平一般,時間一長,兩個人的關(guān)系就勢同水火了。

2、 蜀漢的文武之爭

蜀漢的文武派系之爭,我認為在諸葛亮?xí)r代已經(jīng)有了,但是不明顯,楊儀和魏延之間的文武之爭可以說是蜀漢文武之爭的第一次高潮。

魏延與楊儀二人,魏延被認為是此后可以代替諸葛亮的軍事統(tǒng)帥,楊儀被認為可以代替諸葛亮秉政,成為尚書令??梢哉f兩個人是蜀漢文武派系的杰出代表。

在兩人之中,魏延自然是希望多多北伐,因為只有在不斷的戰(zhàn)爭之中,武將才是有用的;楊儀則是希望不北伐,因為不北伐他才能克制武將壯大自我。

在這種文武派系之中,同屬武將的馬岱投奔了楊儀并且?guī)椭鷹顑x誅殺魏延,我推測這也是未來馬岱失去了消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 總結(jié)

因此綜上來看,魏延之死并非出于諸葛亮的刻意謀劃,而是在蜀漢的文武斗爭的大背景之下,由兩個合不來的人魏延楊儀所造成的一場爭斗的慘劇。

文:日航通鑒 圖:來自網(wǎng)絡(luò)與站內(nèi),侵刪

關(guān)鍵詞: 這個時候 可以說是 敬而遠之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zé)。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