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羅馬帝國史海鉤沉——羅馬岳飛,羅馬宋高宗分別是怎么回事?

時間:2022-03-20 21:26:45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如果凱撒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太祖,那么屋大維擔得起太宗兩個字。

太祖太宗以降,帝國的守成之主,光芒已經(jīng)暗淡了許多。

羅馬三帝提比略,活得年頭比他的養(yǎng)父屋大維還要多,足足有78歲。新生的羅馬帝國,雖然已經(jīng)成為了事實上的帝國,但從提比略開始,對于皇帝登基還是有了一些程序正義方面的約束。就拿提比略來說,皇帝帝位是不能一下子繼承的,元老院第一步要先通過決議,授予提比略為"元首"(Princeps)。拿到元首頭銜之后,元首權力再逐漸加持,直到最后復制屋大維曾經(jīng)擁有的一切。

作為"元首制"在屋大維身后延續(xù)的象征,元老院必須要履行這個程序,并最終為提比略上尊號"奧古斯都"、"國父"(Pater Patriae)、"統(tǒng)帥"(Imperator),甚至要為提比略戴上一頂象征至高無上權力的,由月桂樹和橡樹樹枝所編成的"王冠"(Civic Crown)。走完這一切的流程,元老院所主持的元首制世代輪替,才算是執(zhí)行落地了。

不過,提比略并不這么想,他壓根就不想接受任何虛妄的尊號。

不是因為謙虛。

繼位的這一年,提比略已經(jīng)55歲了,他不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而是一個從宮廷陰謀和戰(zhàn)場死人堆里僥幸爬出來,并且還硬撐著活到現(xiàn)在的一位中年人。在他一路走來的身邊,多少人都倒在了各種明槍暗箭之中。這些人中,有些是提比略的敵人,有些是提比略的親人。他心中明鏡似的,皇帝的位子也不是那么好坐的,因為那個位子給你帶來權力榮耀的同時,也意味著對于整個天下蒼生的責任感,而同時你還要花費一生的時間來提防無處不在的敵人,或者小人。

這樣活著,并不比之前輕松多少。

當年屋大維雖然讓莉薇婭以及莉薇婭背后的整個家族一步登天,但他并不是一個慈祥的養(yǎng)父,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專制,他殘暴,他六親不認。強迫自己和結發(fā)妻子離婚,娶了小丈母娘茱莉亞這事,一直讓提比略耿耿于懷。這些年來,提比略和自己的老媽莉薇婭也一樣過的膽戰(zhàn)心驚,如履薄冰。如果不是母子二人每每在緊要關頭棋高一著,那么波老三和茱莉亞的最終宿命,也難保不是提比略母子二人的下場。

年少家貧,顛沛流離。戎馬半生,刀光劍影。

最終熬死屋大維登上帝位,這事已經(jīng)太過順理成章。

但提比略的心,早就累了。

他確實想擁有所有屬于奧古斯都的權力,但他卻絲毫不想履行屬于奧古斯都的責任。對于那些不著邊際的各路尊號,更是跟提比略沒有半毛錢的關系,那些所謂的尊號,都只不過是前代凱撒,屋大維們的往日榮光。而今天的皇帝要想贏得這一切,必須靠實力,而不是靠別人恭維和諂媚。

更何況,還有那些討厭的元老院元老。元首制下的皇帝,還并不能做到獨斷專行,唯我獨尊,很多時候還需要被元老院所掣肘。既然所謂的皇帝想做點事情,先要說服元老院。那么與其如此,還不如自己享受作為皇帝的快樂,而讓元老院去幫助自己處理繁雜的政務。如此分工,不是甚好嗎?在即位之初的那段日子里,提比略甚至抱怨元老院奴性太強,不能把自己從無邊無際的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因此私下里,提比略稱呼元老院那群人為"老奴"(men fit to be slaves)。

對外,也是危機四伏。

屋大維的離世,帶來了三軍震動。

新皇帝暫時不能夠一下子做到威加四海,即便是提比略這樣的馬上皇帝,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帝國的北部邊疆,羅馬帝國的不斷蠶食,已經(jīng)嚴重擠壓了北方蠻族的生存空間。這種擠壓帶來了蠻族的強烈反彈,因此當時最激烈的作戰(zhàn)一線,就在北部邊疆的萊茵河與多瑙河這兩個天然軍事分界線。萊茵河一線,被稱為"日耳曼尼亞"(Germania),而多瑙河一線,被稱為"伊里利庫姆"(illyricum)。所以,這兩個地方,也被當時的羅馬人稱為是兩個戰(zhàn)區(qū)。

這兩個戰(zhàn)區(qū)中間,日耳曼尼亞地區(qū)生活的日耳曼蠻族部隊,作戰(zhàn)能力較強。比如早在公元9年,屋大維末期的時候,日耳曼人就曾經(jīng)在條頓堡森林大敗羅馬帝國,殲滅了三個羅馬軍團。因此,對于羅馬人來說,日耳曼人已經(jīng)成為帝國的心腹大患,中央也派出了最強最能打的部隊長期駐守萊茵河一線。當然,反過來講,日耳曼尼亞地區(qū)的羅馬軍人,擔負的防務不僅最重,也是所有羅馬軍團中最高危的崗位。

就在屋大維駕崩的當口,日耳曼的羅馬軍團以提高福利為借口,嘩變了。

前線危機四伏,提比略啟用了自己的侄子兼養(yǎng)子--日耳曼尼庫斯。

在西方的歷史記載中,日耳曼尼庫斯是一位岳飛式的人物,他被認為是古典時代的最后一位神話式羅馬英雄。與日耳曼尼庫斯的歷史定位相反,提比略則在對日耳曼作戰(zhàn)中,被認為是一個趙構式的君王。

日耳曼尼庫斯到了萊茵河作戰(zhàn)一線,首先是利用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平定了羅馬軍隊嘩變。之后組織羅馬軍團,東征日耳曼尼亞。在日耳曼尼庫斯這樣一位戰(zhàn)爭天才的帶領下,羅馬邊防軍節(jié)節(jié)勝利,不僅是消除了畏戰(zhàn)情緒,而且還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從戰(zhàn)爭中撈到了實惠。對于軍人來講,這樣的獎賞,要比以朝廷名義發(fā)多少福利,來的都更加實實在在。

然而,日耳曼尼庫斯的勝利,已經(jīng)和提比略的羅馬帝國安全戰(zhàn)略,背道而馳。在提比略的眼中,戰(zhàn)爭就是燒錢的機器,對日耳曼人的征服成本太高,而帶來的實惠又太少。所占領的地區(qū)大多屬于苦寒之地,跟地中海的溫暖相比,簡直就是毫無用處的垃圾領土。提比略骨子里面就是一個保守的人,他上位沒有多久,就取消了很多前朝預算,包括了行政開支,也包括了文化娛樂體育衛(wèi)生事業(yè)的各項開支,結余的錢統(tǒng)統(tǒng)用于經(jīng)濟建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提比略要求對日耳曼作戰(zhàn)一線的羅馬軍團,固守萊茵河西岸。不到萬不得已,不得越過萊茵河東征。

日耳曼尼庫斯的結局,跟岳飛差不到哪里去。

一線節(jié)節(jié)勝利,結果朝廷十二道金牌叫停了日耳曼尼庫斯的東征。

解除了兵權的日耳曼尼庫斯,被召回了羅馬。公元18年,日耳曼尼庫斯被委派到了敘利亞行省,到東部戰(zhàn)場上,負責起了與帕提亞帝國的外交事務。僅僅過了一年,公元19年的10月10日,日耳曼尼庫斯暴死于任上。

關鍵詞: 羅馬帝國 羅馬軍團 奧古斯都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