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衣裳
穿什么樣的褲子在古代是個問題
對現(xiàn)代人來說,沒有誰會為要不要穿一條合襠褲而糾結。但是在古代,穿不穿褲子或者穿什么樣的褲子,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很多時候,服裝發(fā)展遇到的不是技術障礙,在可為的情況下不為,往往是出于文化原因。
大禹發(fā)明褲裝
中原地區(qū)很早便有了褲子,但其作用是對衣裳制的一種補充。
《格致鏡原》引《物原》的說法:“禹作袴。”這個袴與現(xiàn)代“褲”字的讀音相同,但形態(tài)上略有不同。按《釋名》說法:“袴,跨也。兩股各跨別也。”可見這個字的來源與穿著姿態(tài)“跨”有一定的關系,強調(diào)的是兩腿分穿。
歷史上的“袴”可細分為如下兩種形態(tài):第一種是脛衣,《說文》當中解釋:“袴,脛衣也。”脛是小腿,脛衣接近于現(xiàn)代的高筒襪;第二種是開襠褲,《格致鏡原》引明代學者張萱《疑耀》的說法:“古人袴皆無襠。”湖北馬山一號戰(zhàn)國楚墓出土的開襠褲,提供了實物佐證。
開襠與合襠之間并沒有技術障礙,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遠古中國天氣炎熱并且紡織技術不高,穿粗糙面料做成的合襠褲,會感覺很不舒服;其二,《黃帝內(nèi)經(jīng)》等中醫(yī)經(jīng)典當中都特別強調(diào)“通”,人的氣血、經(jīng)脈,以及與外界的交換,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要暢通。依照這樣的觀念,認為穿封襠褲會妨礙毒氣散發(fā)而損傷身體。這一點很容易理解,褲襠的確是容易滋生細菌的地方。
可不穿合襠褲,很難避免出現(xiàn)尷尬的狀況,關于這一點,我們的祖先想了很多辦法。首先,古人的開襠褲只是內(nèi)穿,外面還穿近似于圍裙的裳,并且官貴和婦女的裳隨著社會發(fā)展,逐漸加長到腳面。這種穿法同時解決了散熱、保暖、護腿、遮羞等問題。同時,為了避免偶發(fā)的尷尬,古人還建立了一套行為規(guī)范來管控形象。比如,古人普遍采用跪坐姿態(tài),再比如周朝的《禮記》強調(diào)“暑毋褰裳”,就是天熱也不要把圍裙提起來。
司馬相如穿“犢鼻裈”,霍光助推女性穿合襠褲
除了婦女和官貴之外,軍人和勞作之人無論是出于保護身體還是維護形象,都需要穿上合襠褲。比如,司馬相如就曾經(jīng)穿過“犢鼻裈”。
在司馬相如的人生低谷期,曾在四川臨邛的大戶卓王孫家里做客,與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一見鐘情,兩人趁夜私奔。按司馬遷的描述,當時司馬相如“家徒四壁”,豐滿的愛情不得不面對骨感的現(xiàn)實。最后為生活所迫,兩個人又回到了臨邛。但顏面盡失的卓王孫發(fā)誓絕不接濟,所以小兩口只能自謀生路,開起了酒館。卓文君長得漂亮,在前臺接待客人;司馬相如則穿起犢鼻裈,與雇工們一起在鬧市中洗滌酒具。
犢鼻裈到底是什么樣子呢?歷史上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形狀像牛鼻子(圖1);第二種:其長度恰好達到膝上二寸的犢鼻穴(圖2)。司馬相如是堂堂朝廷官員,暫時賦閑在家也仍有社會名望,他還是講究文字美感的辭賦大師,能夠穿犢鼻裈出場,內(nèi)心非常強大。
男人穿上合襠褲,是因為打仗和勞動需要。而女人即便是勞動,動作幅度也不會太大,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女人干活更少,所以只穿裙子不穿合襠褲也無大礙。
女人穿合襠褲,至少需要兩種社會大背景作為支持:第一,社會意識,從舜帝、周公,到孔子,再到董仲舒,儒家思想對男女關系的態(tài)度越來越嚴謹;第二,技術進步,經(jīng)過文景之治,富足家庭多了,已經(jīng)具備了采用精致面料做合襠褲的條件。恰恰在這個時候,一個權傾朝野的大臣成了女性穿合襠褲的推手。
霍光在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代為官,霍光的外孫女上官氏從6歲嫁給漢昭帝,一直沒有生育。情急之下,霍光下令宮女們都穿上封襠的“窮袴”。《疑耀》記載:“古人袴皆無襠,女人所用皆有襠者,其制起自漢昭帝時上官皇后,今男女皆服之矣。”
霍光的做法很粗暴,最終也沒有達目的,但這件事恰好趕在文化和物質(zhì)條件都準備到位的時間點上,所以無意之間成為推手。
有個成語“紈绔子弟”,也與褲子有關。其中的“绔”字最初寫作“袴”或“褲”,后來才寫成了絞絲旁的“绔”。
《漢書·敘傳》上講到一個人班伯,是漢代名門望族班家的一員,比班超班固都早。這個人“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于綺襦紈褲之間,非其好也”。班伯經(jīng)常跟王、許兩位皇后家里的子弟們一起玩,這些子弟們穿的都是綺襦紈褲。這是“紈绔”一詞的前身。
早期的袴穿在里面,外面有裳遮擋,所以往往用低檔面料制作。后來在漢朝的文景之治和絲綢之路暢通的環(huán)境下,富人消費絲綢不再是大問題,所以逐漸演變?yōu)?ldquo;紈绔”,暗示用料的講究。
紈最早是由古齊國出產(chǎn)。根據(jù)《列子·周穆王》的記載,周穆王時代就有了齊紈。西周早期,姜子牙治理下的齊國,絲綢業(yè)是整個華夏最發(fā)達的。唐代詩人張籍寫過一句詩:“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酬朱慶馀》)古代絲綢論名貴,錦第一,紈其次,錦厚重,紈輕柔。
合襠褲成為魏晉南北朝流行裝束
有漢朝打下的基礎,再加上一直穿褲裝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合襠褲就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流行裝束。
比如,袴褶。袴褶本是胡服的一種,上服褶而下服袴,褶是一種短上衣(圖3)。這種裝束方便騎乘,所以多用來做軍服。袴褶在戰(zhàn)國時期由游牧民族傳入中原,逐漸被漢族接受,到南北朝時已經(jīng)成為流行的服裝。《太平御覽》引《西河記》當中的一段話:“西河無蠶桑,婦女以外國異色錦為袴褶。”
比如,大口褲。漢代以前,游牧民族所穿袴褶,其袴口較窄,被稱為小口袴;傳入中原之后,由于天氣相對較熱,漢服也有寬松的傳統(tǒng),所以演變出大口袴(圖4),官貴、百姓、軍人,都有穿著。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流行過一段時間的喇叭褲。那個時候的年輕人燙一頭卷發(fā),拎一臺錄音機,再穿一條喇叭褲上街,盡管褲腳掃過路面會沾上很多塵土,但仍然非常時髦。今天看來,喇叭褲與南北朝時期的大口褲有著相當大的神似。
再比如,縛袴:大口袴不便于行軍打仗,于是就想到在膝蓋處把褲腿纏起來。這種褲子始于三國時期,到晚唐以后逐漸消失。
衣裳制和衣褲制一直并行于中國歷史。南北朝以后,兩者不再是農(nóng)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差別,而是逐漸演化為女裝以衣裳制為主,男裝以衣褲制為主了。
(作者系百家講壇《中國衣裳》系列講座主講人)
李任飛 來源:中國青年報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張穩(wěn)呂樂田陽孫震泰安報道時值深秋,泰安市邱家店鎮(zhèn)姚家坡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jié)——作為全國最大的“秋褲村”,每
2022-10-29 18:34
在中國,每12秒有1人發(fā)生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
2022-10-29 18:39
10月28日上午,全國首個航運企業(yè)集成化審批服務平臺在青島自貿(mào)片區(qū)啟動。該平臺運用數(shù)據(jù)中臺、AI人工智能、電子簽名等技術,將涉及水路運輸、
2022-10-29 18:37
海報評論員朱延魯10月28日,山東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jīng)濟運行數(shù)據(jù)。根據(jù)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統(tǒng)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chǎn)總值為64409億元,
2022-10-29 18:31
作為正規(guī)醫(yī)院,南昌豐益肛腸醫(yī)院在改善就醫(yī)環(huán)境、降低就醫(yī)費用、優(yōu)化就醫(yī)流程方面下功夫;實行的無假日醫(yī)院制度,為上班族看病提供便利;通過
2022-10-29 17:53
10月28日,山東發(fā)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jīng)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chǎn)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jīng)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數(shù)
2022-10-29 15:36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lián)合國協(xié)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