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山西左權民歌:黃土地上“長”出的旋律

時間:2020-09-27 14:58:16    來源:光明日報    

一曲曲悠揚動聽的山西左權民歌飄蕩在太行山間,傳向遠方。

飄蕩的民歌已經傳唱了1000多年,一曲曲《開花調》,唱碎了多少癡情人的心;一段段小花戲,舞出了多少人間苦辣酸甜!老人們說,這些歌是從黃土地上長出來的……

尋著歌聲,不知不覺來到了宋代。據明《江州志》載,宋、元以來,遼縣人有了“鬧元宵”“鬧社火”“鬧紅火”的風俗。其中的“文社火隊”就是小花戲的前身,那時的小花戲唱曲便是民歌。

遼縣即今天的左權。從遼縣到左權,太行山深處傳出的歌聲從未中斷,越唱越動聽,越唱越有味道。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我尋你來呀,啊格呀呀呔……”在晉中市左權縣城沙河公園,有一塊專門的“民歌角”,每天下午,都會有一群喜歡唱民歌的人在這里引吭高歌。

在這里,人人會唱民歌,更愛唱民歌。12歲開始學習民歌,從事民歌演唱工作54年的曹彥明說:“我從小就是在父母的歌聲中長大,我的兒孫們又是聽著我的民歌聲長大的。”每到晚上,在左權的各個公園,都會有三五成群唱民歌的群眾,只要喜歡唱,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亮嗓子。

2008年9月起,左權縣首開全國先河,將左權民歌、小花戲納入該縣義務教育課程。一本《左權民歌小花戲》校本教材和8套學習光盤,成為當地學生學習民歌的生動教材,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唱民歌,還將課本拿回家中,和家長一起唱民歌。從學校到家庭,再到全社會,人人學民歌、唱民歌的氛圍日漸濃郁。

“保護和傳承民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青少年喜歡左權民歌,把左權民歌一代一代傳唱下去。”原本通俗唱法出身的音樂老師常新,如今投身于左權民歌的研究中,并在課堂上教學生們唱左權民歌開花調。越來越多的“小傳承人”開始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宣傳自己的文化。

2019年,是改寫左權民歌歷史的重要年份。這一年,“左權民歌匯·2019年國際民歌賽”成功舉辦,把這片黃土地上長出的原生態(tài)歌舞向全世界盡情展示。

黃土地孕育出的歌舞魅力巨大,迅速開花結果。今年,第二屆左權民歌匯的舉辦,吸引了來自五大洲13個國家共3266名選手報名參賽,散發(fā)著濃郁泥土氣息的左權民歌已經唱響全國,正在走向世界,成為山西省對外交流的又一張文化“名片”。

動聽的民歌與秀美的山水是左權人的兩大驕傲。民歌匯的舉辦,不僅帶火了左權民歌匯的舞臺和品牌,還直接帶動左權文旅產業(yè)的雙向開發(fā)。民宿客棧,也成了鄉(xiāng)村振興、群眾脫貧致富的優(yōu)質資源。

麻田鎮(zhèn)澤城村62歲的康世文和妻子正忙著整理自家的民宿,民歌匯的舉辦給他們帶來了一大批游客,“真沒想到,自家空閑的房子變成民宿后還能賺錢。前幾天剛收入了幾百塊錢,一年下來會給家里增加不少收入”。

2019年第一屆民歌匯之后,左權縣先后接待游客529.83萬人次,增長20.8%,旅游收入44.53億元,增長19.9%,帶動1.1萬名貧困人口穩(wěn)定脫貧,實現旅游產業(yè)增長與貧困人口增收“雙贏”。

有人說,“世界民歌看中國,中國民歌看山西,山西民歌看左權”。如今的左權,滿眼青翠郁蔥,處處充滿生機,幸福生活踏歌而來。

關鍵詞: 左權 民歌 黃土地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