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放著一只青銅壺和一只倒扣的缺足青銅鼎,銼刀、畫筆、顏料盤、膠棒等工具散布在桌面。這張略顯凌亂的桌子,就是青銅器修復師張鵬宇工作的地方。從臺板上貼的照片可以看出,修復前的青銅壺有一道明顯的裂紋。如今,壺身的裂紋已經(jīng)不見,青銅器表面顏色和原來沒有什么差別,保留了文物的歷史感。
在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大多是完整而光鮮的,但文物剛出土時的狀態(tài)未必如此,之后在保存過程中也可能產(chǎn)生各種問題。當文物“受傷”或是“生病”,應該怎么處理?怎樣讓館藏文物保持完好的狀態(tài)?不久前,記者走進國家博物館文保院,實地探訪“文物醫(yī)生”如何進行文物保護修復。
精密儀器為文物“體檢”
國博文保工作有著半個多世紀的積累。1950年,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成立不久,即組建革命文物復制機構,開了革命文物復制先河。1952年,北京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前身)建立文物修整室,奠定了國博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基礎。2018年,國家博物館在原文物科技保護部與藝術品鑒定中心科技檢測室的基礎上組建文保院,主要負責館藏140余萬件文物的保護、修復和復制工作,同時承擔一些科研任務,并與國內(nèi)外文物保護機構開展交流合作。
國博文保院副院長周靖程介紹,文保院下設環(huán)境監(jiān)測研究所、藏品檢測與分析研究所、器物修復研究所、金屬器物修復研究所、書畫文獻修復研究所、油畫修復研究所,共有40多名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jīng)驗豐富的文物修復師,其中“80后”是主力。“年輕人進來后要向老師傅拜師學技,經(jīng)過手把手的指導,大概3年后可以出師,獨立承擔修復任務。”周靖程說。
就像病人看病首先要做檢查,文物修復也要先進行檢測分析。國博文保院藏品檢測與分析研究所配備有各類先進的分析檢測儀器,運用現(xiàn)代技術對文物進行精準“體檢”。
“這臺儀器叫顯微共聚焦拉曼光譜儀,它配備了顯微裝置,具有很高的光譜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能夠分析文物材料的物相結構,而且對樣品量的要求很少。”藏品檢測與分析研究所的吳娜介紹,拉曼光譜儀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無損、微損檢測手段,主要用于無機物的檢測分析,如常用顏料、金屬文物腐蝕產(chǎn)物、古代玉器等。
“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主要用于文物中有機質(zhì)的成分分析,如古代的膠、天然染料、油畫中的油料以及博物館中易揮發(fā)的有機物等。”藏品檢測與分析研究所的丁莉介紹,色譜分析實驗室于2019年8月建成,所用設備在業(yè)界屬于先進水平。
在電子顯微鏡實驗室,記者看到了可以放大10萬倍的環(huán)境掃描電子顯微鏡。如此高倍數(shù)的“電眼”,可對文物及樣品進行顯微形貌觀察和微區(qū)成分分析,適用于金屬、陶瓷、紙張、壁畫等多種材質(zhì)的分析研究。
匠心獨運修復國寶
金屬器物修復是國博傳統(tǒng)的優(yōu)勢項目。“我們近年來完成了館藏后母戊鼎等國之重器的保護修復,也承接了不少外單位的青銅器修復。”金屬器物修復研究所所長馬立治說。
馬立治手頭正在做的是一件外單位青銅爵的修復。“這件爵有一塊缺口,我用金屬片補上缺口后將它打磨平整,再做成原來的顏色。”
金屬器物修復研究所的張鵬宇本科就讀于北大、研究生就讀于中科院,畢業(yè)后來到國博,已經(jīng)干了7年青銅器修復工作。“最初報考文物保護專業(yè)覺得神秘、有趣,真正工作之后感覺確實有意思。”張鵬宇說,“每一件文物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再生的,對它們進行修復讓我很有成就感。每件文物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每次都是新鮮的挑戰(zhàn)。”
張鵬宇曾與兩名修復師共同完成國博館藏婦好偶方彝的保護修復。“這個項目歷時一年多,在去除有害銹并進行必要的保護處理之后,要經(jīng)過一個夏天的觀察,看有害銹是否再次滋生。經(jīng)過去銹處理后,文物原來的修復痕跡和裂縫會部分地顯露出來,需要再進行填補、隨色。”張鵬宇介紹,青銅器修復要做到肉眼幾乎看不出來,而儀器可以識別。
走進書畫文獻修復研究所,書畫修復師王博正在修補一幅《羅漢拓片》。他用鑷子夾起米粒大小的黑色紙片,小心翼翼地貼在拓片破損的地方。“這是清代乾隆時期的拓片,裝裱時直接貼在布上。時間長了,布的質(zhì)地變脆,上面的紙也皸裂起翹。”王博說,這幅拓片的修復已經(jīng)持續(xù)近4個月,專門定制了薄如蟬翼的六級棉連紙,反復調(diào)試墨色使之與原拓片接近,紙拓色之后,用手撕出形狀合適的碎片,粘上漿糊一點一點修補,每一步都需要十分細心與耐心。
臨摹復制形神兼?zhèn)?/p>
除了文物修復,國博還要進行大量文物、文獻的復制工作。復制品可為珍貴文物作備份,也可代替原件去全國各地展出,讓許多無法親臨國博的觀眾也能一睹國寶風采。
2019年11月,國博文保院書畫文獻修復研究所榮獲“薪火相傳——紅色基因傳承者”杰出團隊獎。自1950年以來,國博書畫文獻修復研究團隊復制革命文物總量超過1萬種,包括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革命偉人的題詞、手稿、信札等。
國博終身研究館員王秋仲從事近現(xiàn)代文物文獻修復復制工作已有45年。他臨摹復制的手跡形神兼?zhèn)?,堪稱一絕。2014年退休后,王秋仲接受國博文保院返聘,收一名年輕人為徒,將手跡文物復制的絕活傳承下去。
呂雪菲是中國人民大學書法專業(yè)碩士,也是王秋仲的得意弟子。在國博工作8年多,她復制了280余件藏品,大部分為書法、手跡類藏品,也有少量繪畫。她展示了自己復制臨摹的作品選集,其中有孫中山《博愛》橫幅、毛澤東給張次侖的信、周恩來親筆起草的亞非會議補充發(fā)言稿、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的餐費收據(jù)等,涉及毛筆、鋼筆、鉛筆、簽字筆等各種筆跡。
“我們采用直接摹寫為主、做字為輔的合成效果法,這種方法是王秋仲老師總結提出的,在全國屬于首創(chuàng)。”呂雪菲說,傳統(tǒng)的臨摹方法是雙鉤,但那樣復制出的作品墨色沒有變化,只有形態(tài)、缺乏神韻。“王秋仲老師認為,手跡復制最重要的是還原它的神態(tài),要有書寫感。”
呂雪菲介紹,手跡文物復制首先要精心選取書寫材料,逼真地作殘作舊,并利用石印、鉛印、油印等傳統(tǒng)工藝來印制文物上的線格、花紋,最后通過手工臨摹,使復制的手跡達到形神兼?zhèn)洹?/p>
在傳承傳統(tǒng)技藝的同時,國博文保院也在探索用3D打印等新技術進行文物修復復制。“我們正在嘗試用3D打印與傳統(tǒng)工藝結合,做一些青銅器復制。”張鵬宇說,此前曾用3D打印做過文物仿制,根據(jù)采集的文物數(shù)據(jù)打印一個較小的版本,測試3D打印的模型紋飾精不精細、逼真度高不高。“仿制的效果還不錯,不過真正復制還需要長時間的試驗。3D打印很難精確還原文物自然腐蝕形成的顏色、肌理,要結合傳統(tǒng)工藝進行隨色、做舊。”(鄒雅婷)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張穩(wěn)呂樂田陽孫震泰安報道時值深秋,泰安市邱家店鎮(zhèn)姚家坡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jié)——作為全國最大的“秋褲村”,每
2022-10-29 18:34
在中國,每12秒有1人發(fā)生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
2022-10-29 18:39
10月28日上午,全國首個航運企業(yè)集成化審批服務平臺在青島自貿(mào)片區(qū)啟動。該平臺運用數(shù)據(jù)中臺、AI人工智能、電子簽名等技術,將涉及水路運輸、
2022-10-29 18:37
海報評論員朱延魯10月28日,山東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jīng)濟運行數(shù)據(jù)。根據(jù)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統(tǒng)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生產(chǎn)總值為64409億元,
2022-10-29 18:31
作為正規(guī)醫(yī)院,南昌豐益肛腸醫(yī)院在改善就醫(yī)環(huán)境、降低就醫(yī)費用、優(yōu)化就醫(yī)流程方面下功夫;實行的無假日醫(yī)院制度,為上班族看病提供便利;通過
2022-10-29 17:53
10月28日,山東發(fā)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經(jīng)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省生產(chǎn)總值64409億元,同比增長4 0%。跑贏3 0%的全國大盤,經(jīng)濟大省山東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解強民通訊員姜雁群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設備工程開工活動在稻香站舉行,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
2022-10-29 15:32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梁雯濟南報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國中小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大會將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數(shù)
2022-10-29 15:36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孫杰濟南報道10月28日,由中國聯(lián)合國協(xié)會主辦、外交部國際司支持、山東大學承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開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測評每天護膚一小步變美就更進一步啦,因為對于好肌膚,我們不管是化妝還是素顏都會顯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親自測評護膚品--鄭
2022-10-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