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有趣!全國首場四地5G+MR全息物理名師公開課開講

時間:2019-09-27 22:31:34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這是我上過最有趣的物理課了,帶上MR混合現實眼鏡后,電磁的運動軌跡形象直觀的映入眼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讓我對電磁學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全國首場5G+MR全息物理名師公開課結束后,青島市即墨區(qū)萃英中學高一(23)班的王佳樂興奮地說。

9月26日,青島即墨萃英中學、成都教科院附中、上海格致中學、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四地名校名師,基于影創(chuàng)科技打造的K12領域5G+MR全息課堂共同分享同一堂物理課,內容實時同步至四川甘孜、阿壩、涼山州三所中學(甘孜州康定中學、阿壩州茂縣中學、涼山州冕寧中學)。本次遠程MR教學將最先進的混合現實技術、5G技術融入課堂,讓四地學生們共同感受未來科技和智慧教育神奇魅力。

上午9:30,5G+MR全息物理課程開始,在萃英中學的課堂,授課老師姜凌燕和高一(23)班的24位同學一起戴上MR眼鏡,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電磁學課程迅即以全息課堂的形式展現在四地七校學生的面前。記者看到,在萃英中學現場教室中間空無一物,但在MR眼鏡中,教室中間懸浮起虛擬的天藍色地球以及圍繞在北極的極光,圍繞此環(huán)節(jié),成都的老師講解了地磁場以及北極光的產生。隨后畫面轉換為條形磁體磁場,姜凌燕老師講解了磁體磁場知識。接下來,北京、上海老師參與授課,分別就MR眼鏡中的模型講解了奧斯特實驗和安培定則。

四地名師采用MR混合現實技術進行教學,將原本抽象難懂的電場、磁場、電磁理論等知識點轉化成學生眼前可操作的動態(tài)的混合現實全息3D模型,課本知識觸手可及,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5G的助力,整個課程連貫清晰,沒有“卡殼”。

“5G+MR全息教學模式,可以在教學領域廣泛推廣,任何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的知識點都可以通過建模教學,讓教學內容一目了然。比如說α粒子散射實驗,一個α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射線如何偏轉,這個過程學生無法通過課本了解,而混合現實技術,可以讓學生通過虛擬等比例放大的原子核,直觀看到電子和原子核發(fā)生作用的全過程。”青島市即墨區(qū)萃英中學物理教師姜凌燕說:“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想象力不再受到課本和空間的局限,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思維將動態(tài)立體的展現在眼前,老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引導者。”

據了解,除了四地名校課堂的學生們,身處四川甘孜、阿壩、涼山州三所偏遠山區(qū)中學的孩子,也通過佩戴混合現實設備,將影視級別的穿越體驗展現在眼前,共上一堂物理課。

“5G+MR全息課堂是一套基于MR/AR/VR、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高度融合、高度沉浸、高度交互的教育解決方案。不僅打破了教育教學的空間限制,讓課堂教學由原本的‘一人一課’教學轉變?yōu)?lsquo;多人在線’的共同講課新模式,還為當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區(qū)域、城鄉(xiāng)、校際差距大等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思路。”影創(chuàng)科技集團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孫立介紹說,下一步,5G+MR全息課堂還將實現技術突破,讓學生可以通過手勢操作,實現對建模的“可觸可摸”,屆時虛擬和現實將“無縫隙”。

在青島市即墨區(qū),這已經不是影創(chuàng)科技第一次與生活“連媒”。自今年5月份影創(chuàng)科技落戶即墨以來,即墨積極幫助企業(yè)在各行業(yè)領域推廣應用MR眼鏡。目前,除了在教育界“大顯身手”,“JIMO”混合現實MR眼鏡已經成功應用于醫(yī)療領域,在即墨區(qū)人民醫(yī)院輔助主刀醫(yī)生,通過全知視角,更精準地定位到復雜骨骼結構中病變部位,成功實施了4例臨床手術。(劉穎婕 呂棟 劉耀澤)

關鍵詞: 全息物理名師公開課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