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全球報道:有人說孫權晚年有愧明君之稱,事實真是如此嗎?

時間:2022-06-29 06:44:03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孫權少有權謀,使得江東僅歷三世就建立王霸之基。曹操當年更是用"生子當如孫仲謀"來評價這位奇才。

可以說他是三國中間最不容易的一個君主,所面臨的困難遠比曹操和劉備要大,能夠守住半壁江山已充分證明他的能力,當然,他的很多選擇都是不得已為之,都是根據(jù)形勢必須做出的選擇,談不上是昏君。

相比較而言,江東實力不及曹魏,名分不及蜀漢,但還是以一己之力將江東基業(yè)發(fā)揚光大,這是昏君所為?


(資料圖片)

早年赤壁之戰(zhàn)時力排眾議,連劉抗曹,奠定三分基業(yè)。

夷陵之戰(zhàn)時重用名將陸遜,抵抗了蜀國傾國之軍。

可以早年說他為明君當之無愧,而晚年來說,也并不算昏君,我們來分析孫權晚年所處的困境就可得知一二:

面對強大外患,吳蜀兩國并不是傳說中那么親密無間,特別是殺害關羽之后以及和蜀國屢次爭奪荊州

殺害關羽之后,吳蜀交惡,蜀國傾國之力伐吳,謂之夷陵之戰(zhàn),此戰(zhàn)雖然勝利,但也是慘勝,而且當時不光是來自蜀國方面的壓力,還有曹魏的壓力,因為了對抗劉備的雷霆之怒,夷陵之戰(zhàn)時,吳國也是以傾國之兵力與之對抗,反觀吳國內(nèi)部空虛,曹魏弱順江南下,孫權當若何?

吳國內(nèi)部門閥政治,朱張陸顧盤踞江東相比于蜀漢和曹魏,門閥士族在吳國境內(nèi)更加根深蒂固,加上孫權年幼繼承父兄之基業(yè),內(nèi)部多有不服。孫權打個合肥,張遼滿寵各種不給他面子,這不是為難孫權嗎?整天搞公費旅游怎么樹立權威?甚至有一次組織作戰(zhàn),朱桓因為和全琮有矛盾就直接擅自撤退了,孫權對此只能打哈哈,估計孫權內(nèi)心已經(jīng)崩潰了。

而更恐怖的是孫吳還有個制度叫私兵制,讓世家大族擁有私有部曲,這下更是惹不起了,敢搶蛋糕?直接叛亂。

再就是東吳內(nèi)部的宗族矛盾

比如孫靜一系和孫權一系就是兩個的利益集團,還有外戚勢力又是自成一派。

孫權和他們的關系就好像集合,有利益交集的地方,也有利益矛盾的地方。

所以在無法得到自家宗族的全力支援下,即使孫權靠提拔自己的親信也很難戰(zhàn)勝強大的江東士族,光是搞制衡孫權就很費勁了。

何況還要安排兄長舊部

除了自身宗族問題外,孫權還有孫策舊部要處理,特別是張昭虞翻這樣喜歡打?qū)O權的臉的人,孫權十分不爽。所以孫權聯(lián)合宗族和江東大族第一個搞垮的就是孫策舊部集團,該冷落的冷落(張昭),該放逐的放逐(虞翻),該奪取部曲的就奪取部曲(程普、黃蓋),還有秋后算賬的(周瑜和韓當)。

而之所以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雙方都有責任,孫權刻薄寡恩自然不用多言。而孫策舊部也是仗著自己是功臣老臣往往耍大牌,比如南郡之戰(zhàn)周瑜程普互撕,夷陵之戰(zhàn)諸將不服陸遜,中央張昭虞翻更是出了名的吊炸天。

作為一個領導,孫權需要權威、也需要面子,所以孫權逐漸把孫策舊部給清理了。

可是搶了孫策舊部的蛋糕后,獲利的不只是孫權,江東大族,宗室勢力也獲利了。

因此孫權曾嘆息道:""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將有袁氏之敗,為天下笑。一人立者,安得不亂?"

盡管如此,孫權還是對這些還是有一個有效處置,所以孫權晚年,吳國內(nèi)部不光沒有太大問題,相反還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首先夷陵之戰(zhàn)后,任用魯肅為大都督,極力緩和與蜀國的矛盾。

之后共連一線,對抗實力強大的曹魏,終孫權后半生再沒有和蜀國交惡,即使收復荊州也沒有徹底破壞兩國邦交。

其次玩的一手好制衡,來維持和宗族、士族微妙的平衡。

而代表事件就是他晚年廣遭詬病的立儲。

當太子孫登死后,孫權就又想出一個辦法,一方面立孫和為太子,一方面寵愛魯王孫覇。孫權的用心自然在于以從龍之臣為誘餌,希望讓江東士族分裂,然后開始內(nèi)耗,而自己坐山觀虎斗。

另外孫和做太子的時候和陸遜等江東大族走的太近,讓孫權不放心自己死后,孫和會成為世家大族的傀儡,也有這方面考慮。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也有,比如西魏宇文泰臨死前,就因為擔憂長子宇文毓會被外戚獨孤信牽扯,寧愿把位置傳給次子宇文覺。

而因為孫權奠定的這些基礎,吳國也是三國中最后亡的一國。他的一生,無愧大帝之稱。

關鍵詞: 夷陵之戰(zhàn) 世家大族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