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南明絕唱之戰(zhàn):6000精銳打掉大半八旗,損失太重清朝有意隱瞞傷亡

時間:2022-04-22 18:35:45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1653年5月25日,大學士洪承疇接到了清朝皇帝順治的緊急宣召。

這位剛從滿漢爭斗的漩渦中跳出來的前明降將很不自安,他不知道是不是又有人進讒言詆毀于他。

好在,一切都是虛驚。

進宮一問,才知道皇帝是要重用他。

因為江南的反清浪潮太嚴重了,嚴重到清朝甚至要放棄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江西和湖南等七省之地。

其實,關于這件事,洪承疇早在軍報里看過了。

將清朝逼到這份上的,是個叫李定國的南明大將,去年殺死定南王孔有德和滿洲親王尼堪也是他。

軍報上還說,這年5月初,李定國已經(jīng)率軍進了廣東。

看樣子,他是想和福建沿海的鄭成功會師。

那么,形勢如此嚴峻,順治帝到底給了洪承疇怎樣的大權(quán)呢?

在順治下發(fā)的諭旨里,是這么說的:

"大學士洪承疇,著特升太保,兼太子太師、內(nèi)翰林國史院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經(jīng)略湖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處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餉。聽擇扼要處所駐扎,應巡歷者,隨便巡歷。撫鎮(zhèn)以下,聽其節(jié)制;兵馬糧餉,聽其調(diào)發(fā)。一應撫剿事宜,不從中制,事后報聞。滿兵或留或撤,酌妥即行具奏。文武各官,在京在外應取用著,擇取任用;生轉(zhuǎn)補調(diào),隨宜奏請,吏、兵二部不得掣肘。"

總而言之:在南中國,洪承疇的官最大,有先斬后奏的特權(quán);無論是難纏的滿清兵還是身處顯爵的封疆大吏,都要聽從他的指揮。吏部、兵部,均不得掣肘。

不得不說,順治帝雖然年輕,看人的眼光卻很準。

因為洪承疇到前線不久,便改變了清軍在湖南的被動局面。

不過,因為三峽大順軍余部的襲擾以及湖廣屢遭兵災導致的糧秣征集困難,洪承疇的推進很快就停滯了下來。

不得已,洪承疇只能采取"以守為戰(zhàn)"的戰(zhàn)略方針,即先鞏固湖廣,使之成為進軍云貴的大本營,而后再徐圖南進。

當然,派人威逼利誘抗清志士也包含在他的戰(zhàn)略方針里。

朝廷百官見這種戰(zhàn)略推行起來耗時費力,給剛?cè)腙P的清朝財政帶來了很大壓力,紛紛上表彈劾。

順治帝倒是用人不疑,他將這些奏章一股腦壓了下來,給了洪承疇很大的慰藉。

到了1657年,洪承疇的忍耐終于得到了回報。

因為在這一年,他得到了一名深知南明內(nèi)幕的降將。

他,就是孫可望,南明永歷政權(quán)曾經(jīng)的頭號權(quán)臣。

他之所以投奔清廷,還是因為和義弟李定國奪權(quán)失利。

史料記載:孫可望降清后,不但細致奏明了南明的政情和李定國部眾的情況,還特地獻上了滇、黔的地圖,供清軍進兵使用。

這么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清廷怎會放過!

很快,順治便調(diào)集了十余萬軍隊,命其分三路攻入云貴。

在這三路大軍中,負責四川方面的總司令是前明山海關總兵,那位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

他,推進的最為猛烈,大有不擒住永歷帝誓不罷休的架勢。

清軍三路并進

對吳三桂咄咄相逼,李定國和他的部眾均深恨不已。

當然,涌上李定國腦海的還有當年他引清兵入關的劣跡。

于是,在這種憤恨情緒的推動下,李定國遂打算狠狠挫一下清軍的氣焰。

史料記載,李定國用兵的地點離怒江不遠,是一個叫磨盤山的穹嶺,位于騰沖和龍陵之間;山上有條羊腸小道,曲折蜿蜒,僅容一騎通過,是個打伏擊戰(zhàn)的好地方;若吳三桂繼續(xù)領兵追擊,磨盤山是必經(jīng)之地。

按理來說,吳三桂用兵多年,應該知道經(jīng)過這種險要地形時,要格外小心伏擊。

但是,因為屢戰(zhàn)屢勝,吳三桂并未將這道險關放在心上。

很快,排成一字長蛇陣的清軍前鋒部隊便進入了李定國的伏擊圈。

誰知,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場變故發(fā)生了:時任南明大理寺卿的盧桂生突然離隊投奔了清軍,并向吳三桂泄露了明軍的伏擊計劃。

吳三桂聞訊,趕緊令前鋒后撤,并讓部隊舍騎步行。

同時,他又命炮兵轟擊樹叢,弓箭手攢射密林。

指揮第一伏的明軍主將竇名遇見狀,知道埋伏已被識破,遂率伏兵攔截。

第二伏、第三伏的明軍聞風而動,亦抽刀增援。

于是,兩軍遂在狹窄的山間小路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zhàn)。

李定國此時正坐在山頂觀戰(zhàn),清軍發(fā)射炮彈濺起的土塊甚至擊中了他的面部。

戰(zhàn)至下午,隨著清軍后續(xù)部隊的增援,戰(zhàn)局開始逆轉(zhuǎn)。

原先被南明伏兵打得暈頭轉(zhuǎn)向的清軍基本擺脫了困境,并展開了有限反擊。

而李定國這邊,經(jīng)過激烈廝殺,之前調(diào)用的六千精銳步兵僅剩下了1/3。

也就是說,再打下去,南明軍很可能會全軍覆滅。

不得已,李定國遂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至此,一場穩(wěn)勝的圍殲戰(zhàn)乃以失敗告終。

即使如此,吳三桂所部亦遭到了重創(chuàng)。

那么,在這場大戰(zhàn)中,清軍到底損失了多少人呢?

很遺憾,由于清朝官史的刻意隱瞞,清軍在磨盤山的戰(zhàn)損至今仍無確數(shù)。

但是,綜合各種史料推算,清軍折損的部隊,應當超過了八千人。

這里面,至少包括十余名高級將佐。

這樣的慘敗,在清軍攻略中原的戰(zhàn)爭中,可以說是極其少見的。

參考資料:《明清史料》

關鍵詞: 戰(zhàn)略方針 應該知道 參考資料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