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明朝皇帝姓朱,民間百姓過年殺豬怎么辦朱元璋想到了一個辦法!

時間:2022-04-09 21:34:15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自始皇以來,中國產(chǎn)生了很多個封建王朝,開國皇帝也不是,唯有兩位開國皇帝白手起家,平定天下。一是劉邦,二是朱元璋,但論貧寒程度,朱元璋似乎更勝一籌,畢竟劉邦起義前還是個小亭長。因為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貧苦人家出身,因此登基以后的朱元璋也異常體恤百姓,雖然朱元璋以暴政著稱,但是他的仁愛也廣為民間流傳。

眾所周知,古代老百姓、官員、貴族等對皇帝名字都是需要有所避諱的。避諱制度起源于周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成熟于秦漢,秦漢以后,避諱的要求非常嚴格,甚至被寫進了國家律法中。朱元璋稱帝,一度也將"朱"姓給發(fā)揚光大了。然而,"朱"和"豬"作為同音字,日常生活中"豬"又難以避免會被提及,要是百姓說個"殺豬了",搞不好被誤以為是要造反。

可避諱還是需要的,于是朱元璋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改字"豕"。朱元璋不在意老百姓吃豬肉,并不是后人臆想的,而是有根據(jù)的。朱元璋稱帝后,要求南京城老百姓除夕貼對聯(lián),大年初一朱元璋在南京城微服私訪時,發(fā)現(xiàn)一戶人家沒有貼對聯(lián)。于是進門詢問后得知,原來是因為家里窮,于是朱元璋大手一揮,寫下一副對聯(lián),"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不過避諱皇室名字可不止體現(xiàn)在這一點,畢竟人家皇室也不能只有一個"朱"姓吧,總得起名字呀。所以,《大明律》(注1)上有了這條"凡上書,若奏事誤犯御名及廟諱者,杖八十。余文書誤犯者,笞。若為名字觸犯者,杖一百。其所犯御名及廟諱,聲音相似、字樣個別,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用了其他字代替則可以免去刑罰。

值得一提的是,后來的明武宗朱厚照因為自己的生肖是豬,就在全國范圍內(nèi)禁止養(yǎng)豬殺豬,結(jié)果一年后祭祀時大臣一下子找不到豬,面對此種尷尬局面,明武宗自知是自己下行的政策的緣故,心中有點虛,最終,為了不怠慢祖宗,明武宗還是廢除了這條規(guī)定。后來清朝建立,清朝不用忌諱什么國姓,加上與明朝的敵對關(guān)系,"肥肥"和"豕"又改名為豬。對于因犯諱改名字這類事,現(xiàn)代人看起來是不理解的,但對于君主專制的封建王朝來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畢竟天子要和普通百姓區(qū)分開來,制度、君臣之別是永遠不能混淆的!關(guān)于朱元璋的故事您還有更多的了解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探討。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關(guān)鍵詞: 封建王朝 開國皇帝 清朝建立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zé)。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