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為什么史書不把北漢看作是后漢的繼承者原因竟然是因為這個

時間:2022-04-08 12:42:14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為什么史書不把北漢看作是后漢的繼承者?

后漢滅亡后,劉崇在太原登上帝位,第一件事就是請求與契丹聯(lián)合,攻打后周。公元951年,北漢和契丹聯(lián)軍與后周開戰(zhàn),但是遭到了慘敗。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其養(yǎng)子柴榮繼位,北漢乘著后周國喪,新主初立,于是聯(lián)合契丹再次攻打后周。

北漢、契丹聯(lián)軍中,北漢主力為河東沙陀騎兵一萬,步卒三萬,由北漢主劉崇親率,悍將張元徽為前鋒;契丹軍有兩個萬人隊,都是騎兵,由契丹大將楊袞率領。契丹軍隊的數(shù)量有不同的記載,《晉陽見聞錄》載"袞帥騎五七萬,號十萬來會"?!段宕费a》載"劉崇求援于契丹,得飛騎數(shù)萬。"不過從高平之戰(zhàn),后周以前軍約4萬人打贏第一回合來看,聯(lián)軍不應有8-10萬之多。而且高平之戰(zhàn)楊袞全軍而退,契丹軍隊沒有損失,后周軍隊圍困晉陽(現(xiàn)太原)時,"契丹數(shù)千騎屯忻、代之間,為北漢之援"。由此推斷,契丹軍"萬余"是個比較靠譜的數(shù)字。

北漢王劉崇逃回了晉陽,使北漢軍民有了主心骨,北漢潰軍也陸續(xù)逃回。劉崇逃回晉陽后,"收散卒,繕甲兵,完城塹",困守孤城,決死一戰(zhàn)。

契丹軍隊沒受打擊,全軍輕輕松松地退回到了代州(現(xiàn)山西代縣)。在后周軍隊圍困晉陽時,附近的契丹軍隊一直是后周軍隊的心腹之患。5月23日,契丹軍隊在忻州附近打敗了后周軍隊,殺死后周勇將史彥超,這成為迫使后周退軍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周軍隊沒有全殲北漢軍隊,更沒有活捉北漢主劉崇;也沒有給契丹軍隊以沉重打擊,迫使其逃回本國,短期內(nèi)沒有能力支援北漢。北漢逃過一劫,以后只有自守的力量。周世宗柴榮又把注意力轉向了南方。5年后,柴榮病死在北伐契丹的途中。趙匡胤乘機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一直到公元979年5月,北漢才被北宋所滅。李彥崇的退兵,為北漢續(xù)了25年的命。

后漢被郭威篡了之后,劉崇在太原建立北漢,仍用后漢的年號,對抗后周。按理說,北漢是屬于后漢的延續(xù),但為什么正史上不這么認為?比如五代史,后漢是五代之一,是帝紀,而北漢是十國之一,雖然劉崇是劉知遠弟,但史家們并不是把北漢四帝作為后漢二帝的繼承者來看的,而是另一個王朝了,實在是因為國小民寡了。

關鍵詞: 的繼承者 高平之戰(zhàn)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