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研究:新型鈦鈮移植體能更好修復骨骼

時間:2020-11-04 09:46:56    來源:科技日報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研發(fā)出一種物理特性與骨組織最為接近的鈦合金,有助于制造高質量的移植體,以有效地修復損傷骨骼。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生物材料科學和工程》雜志上。

鈦是骨移植最常見的材料之一,但它有著嚴重缺陷。它的彈性、硬度和其他物理機械參數大大超過骨組織的參數。在許多情況下,這導致移植體保護骨骼區(qū)域受到的機械負荷過小,從而造成它逐漸退化。為了彌補這種材料的缺點,俄羅斯科研人員研究了一系列鈦鈮合金及其表面的納米結構機理。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化學和生物醫(yī)學技術研究所物理材料學和復合材料科研中心工程師羅曼·切爾諾澤姆稱,在研究了鈮含量從5%到50%的軟性鈮鈦合金后發(fā)現,鈮含量為25%的鈦合金的細胞活性最高。

他解釋說,通過在移植體的表面制造鈦氧化物納米管,可以提高移植體的成活率。鈦氧化物納米管可改善組織的增殖及細胞與金屬表面的附著力。

該中心經理羅曼·蘇爾蔑涅夫稱,隨著鈮含量的增加,鈦合金表面氧化物納米管形成加速。通過電化學陽極氧化生長的納米管,由于其具有空心結構,可在手術前將其加載到植入物表面來完成局部藥物遞送,例如抗生素或生長因子。

羅曼·蘇爾蔑涅夫進一步解釋說,通過改變鈮含量和電化學陽極氧化的參數,可以控制納米管的幾何參數、物理和機械性能,創(chuàng)建具有特定特征的植入物,最大限度地滿足臨床目標的要求。(記者董映璧)

關鍵詞: 新型鈦鈮移植體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