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今日頭條 > 正文

山東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爭取明年憑身份證號“零證明”入學

時間:2021-12-24 13:44:46    來源:山東商報    

深化“五項管理”改革

以小切口帶動大改革,我省統(tǒng)籌推進落實學生作業(yè)、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改革,將相關事項作為規(guī)范辦學監(jiān)管重點內容,努力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印發(fā)了作業(yè)統(tǒng)籌管理工作通知,細化我省工作措施。面向16萬義務教育家長調查結果顯示,全省“五項管理”成效達標率均在90%以上,認可學生學業(yè)減負成效的小學、初中家長比例分別達到97.87%、95.72%。

建立常態(tài)化學位資源供給機制

為有效應對生育政策調整和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的學齡人口結構增長挑戰(zhàn),省教育廳會同公安戶籍部門對市縣兩級學位供給情況進行預警分析。組織各地編制完善了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guī)劃,制定年度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詳單。年內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分別達到240所、527所,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42萬個,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保持“動態(tài)清零”,幼兒園“入學難”問題基本化解。

推動課后服務提檔升級

今年,省教育廳聯(lián)合省發(fā)展改革委等4部門出臺《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工作規(guī)范(試行)》,進一步健全完善課后托管工作機制,在學段上覆蓋所有義務教育學生,在保障上明確了多渠道經費保障措施,在激勵上明確了參與教職工補助政策,在資源上打開了第三方引進的大門,在內容上由“托管服務”向“素質教育”提升,全方位推動課后服務擴面提質、提檔升級,課后服務已經成為彰顯學校特色的“新名片”,成為“素質教育第二課堂”。

截至目前,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實現了應開盡開、有需求的學生實現了應保盡保,惠及826萬名中小學生,部分學校課后服務充分挖掘自有師資、利用校外資源力量,供學生選擇課程達到100門以上。

義務教育招生“全網通辦”

著眼解決群眾為子女報名入學提交資料多、跑腿排隊難的問題,我省取消了沒有法律法規(guī)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huán)節(jié)、“奇葩證明”“循環(huán)證明”“重復證明”,同時打通了戶籍、房產等居民數據信息接口,以縣為主建設(升級)義務教育入學網上報名招生系統(tǒng),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便民服務水,實現“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今秋招生,所有縣(市、區(qū))均實現群眾為適齡子女報名入讀義務教育學校“零跑腿”辦理,超過70%的縣(市、區(qū))實現了報名“零證明”、資料“零提交”。

關注關愛特殊群體

在關注貧困家庭兒童方面,我省將低保邊緣家庭等低收入人口學生、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納入特殊困難學生認定范圍,精準識別29萬余人予以重點資助。關注孤困兒童,推動建成10所博愛學校,招收孤兒、困境家庭兒童等937名,予以集中食宿保障、個化教育關愛。關注殘疾兒童,聯(lián)合省委編辦等6部門出臺特殊教育部(班)、特殊教育幼兒園、特殊教育學前部(班)3個設置指導標準,為中小學、幼兒園和醫(yī)療、福利、康復等有關機構實施特殊教育提供政策支撐,特殊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填補了我省特教工作一大空白。

|聚焦 |

進一步落實“雙減”

“落實‘雙減’要求,實現‘雙減’目標,校內質量提升是根本、是關鍵。”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戴龍成表示,只有把校內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上去,才能從根本上滿足家長、學生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未來,我省將以質量提升促“雙減”落地,組建中小學教學專業(yè)委員會,依靠專業(yè)力量,開展教學研究和改革指導。制定分學段、分學科的中小學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改進教學方法,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將課程作為質量提升的主抓手,著力深化課程改革。

同時,著力將校內課后服務打造成為“素質教育第二課堂”,推進“課后托管”向“素質拓展”轉變。立足“雙減”政策實施要求和工作實際,充分利用好“減”出來的時間,著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做好學生校外勞動實踐教育文章。

我省還將組建省級教材委員會,修訂中小學教學用書選用管理辦法,完善選用職責,規(guī)范選用程序,壓實選用責任,強力規(guī)范教材教輔讀物選用管理,發(fā)揮好教材育人作用。強化教研支撐和典型示范,以優(yōu)質教研、優(yōu)質課題、優(yōu)質課例引領教育教學改革。組建中小學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為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決策參考。

爭取“零證明”入學

據戴龍成介紹,今年我省統(tǒng)一組織各地建設和升級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臺,已經實現了群眾為子女報名入學的“網上辦”“掌上辦”,其中70%以上的縣(市、區(qū))已經實現了報名入學材料“零證明”。

“以往到了報名階段,群眾要集中到現場去排隊,資料準備不全的又要跑好幾趟。如果遇到家長本人出差、在外務工等,靠爺爺奶奶準備資料、復印資料、跑部門開證明,更是難上加難。”戴龍成表示,現在全部變成網上報名,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靜待錄取去向。特別是“零證明”環(huán)境下,家長只需要輸入子女或監(jiān)護人身份證號碼,即可實現所有資料后臺自動調取校驗、分配學區(qū),完全免去了提交材料的煩惱。

據介紹, 下步工作中,我省將組織各地總結2021年招生臺建設及應用情況,進一步發(fā)現不足、改進提升,與大數據、公安、自然資源、住房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及衛(wèi)生健康等部門積極協(xié)調對接,加強數據共享和端口互通,爭取在2022年秋季招生工作中,除特殊類型外,100%實現讓家長憑一個身份證號碼為子女辦理報名、“零證明”入學。(◎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鄒元德)

關鍵詞: 身份證號 招生制度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