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環(huán)球時訊:【云視角】世界遺產在云南|山水之間,流淌出“詩與遠方”

時間:2022-12-12 12:36:17    來源:云南網    

1997年12月4日

在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南邊陲小城里


【資料圖】

一個好消息在大街小巷里流傳

這個地方是麗江古城

那天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

它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

今年12月4日

是麗江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25周年紀念日

從麗江古城開始

云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文化資源

邁出了向世界展露自己光芒的第一步

今天,小編帶你再次一睹它們的風采

從1978年到今天,全球共評出了1154處世界遺產。我國于1985年加入遺產公約,截至目前,共有56個項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云南共有5個項目入選,其中麗江古城和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為世界文化遺產,三江并流、云南石林、澄江化石群為世界自然遺產。

小知識:什么是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確認的人類罕見、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包括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三大類。

01

從麗江古城到哈尼梯田:

文化遺產“活色生香”
01
麗江古城

1997年12月4日入選

“云南的首個世界文化遺產”

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麗江古城迄今為止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從茶馬古道的一個熱鬧集市開始,文化在這里交匯。

吐蕃文化、南詔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等思想融合發(fā)展。

“披星戴月”的納西族老人在跳舞 沐貞 攝

古城的建筑既吸收了中原城市建設的特點,又融入納西人的生活和審美情趣。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院落天井常用卵石、瓦片等把地面鑲嵌成各式花紋圖案,一方庭院,一方風景。

古城與雪山麗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 供圖

依山筑城,臨水為街,“不求方正、不拘一格”;

山城風貌,水鄉(xiāng)韻味,兼具古拙與精巧,與玉龍雪山相映成趣。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2013年6月22日入選

“世界農耕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

紅河哈尼梯田由世世代代哈尼族人民的筑成,

包含壩達片區(qū)、老虎嘴片區(qū)、多依樹片區(qū)三大片區(qū)。

從山腳延伸至海拔 2000多米的山巔,級數最多可達 3700 多級,

依山就勢、鱗次櫛比,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

云端鳥瞰多依樹梯田 張彤 攝

春耕時節(jié)的綠意,收獲時節(jié)的金黃,記錄四季的腳步,

霧氣飄渺的清晨,落日朦朧的黃昏,上演光影的藝術。

打谷穗 張原 攝

遷徙、傳承、祭祀、勞作、生存與繁衍、收獲,形成了哈尼族獨特的梯田農耕文化。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共同構筑的良性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

精密復雜的農業(yè)、林業(yè)和水分配系統(tǒng),體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的生存智慧。

世界遺產申辦成功,麗江古城成為云南的首個世界文化遺產,作為我國第一次以完整的歷史城鎮(zhèn)類型申報的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世界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創(chuàng)造了我國現(xiàn)有世界遺產中“第一個以農耕、稻作為主題的遺產項目”“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的遺產地”“第一個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和世界文化景觀遺產雙遺產地”等多個第一。

在古城你不用擔心會迷路,沿著青石板路,逆著流水就一定能走到古城的“心臟”四方街麗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 供圖

它們的故事,

如穿過古城和梯田的流水。

流動的人帶來文化的“鮮活”,

科技讓古城“鮮活”起來 麗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 供圖

生生不息,古韻新生,插上科技智慧的翅膀,

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碰撞中,在商業(yè)浪潮的搏擊中,

尋找到自己的路徑。

為化解哈尼梯田面臨的保護與傳承危機,近年來,云南省在遺產區(qū)每個村寨都開展非遺文化傳承保護活動。圖為云南元陽《哈尼古歌》民間傳唱隊展演交流。鄧嬌 張競超 饒勇 攝

02

從三江并流、石林到澄江:

地球史書“開卷有益”
云南三江并流保護區(qū)

2003年7月2日入選

“世界上蘊藏最豐富的地質地貌博物館”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三條“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

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qū)域的交匯處,在板塊的碰撞,山脈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中形成。

高黎貢山怒江片區(qū)木克基高山濕地 羅云成 攝

三條大江自北向南并行奔流,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云嶺等崇山峻嶺之間,

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qū),

從760米的怒江干熱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造型迥異的雪山,靜立的原始森林,星羅棋布的冰蝕湖泊,匯集諸多奇觀異景。

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

滇金絲猴、黑頸鶴、禿杉、桫欏……

7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34種國家級保護植物,

在這里繁衍生息。

高黎貢山禿杉林 楊艷鵬 龔德濤 攝

云南石林

2007年6月27入選

“世界上喀斯特地質地貌的最好范例”

云南石林經漫長地質演化和復雜的古地理環(huán)境變遷而成,

是世界惟一位于亞熱帶高原地區(qū)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qū),

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

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遺產一景。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

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叢和丘陵于一身,

森林、河流、洞穴生態(tài)系統(tǒng)復雜交錯,

多樣的物種在這里棲息。

石林面積廣袤、類型多樣、形態(tài)奇特、成因復雜、發(fā)育歷史久遠,

記錄和展現(xiàn)著地球演化歷史。

澄江化石地

2012年7月1日入選

“世界古生物圣地”

澄江化石地位于我國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

是寒武紀地球生命大爆發(fā)的杰出例證,是生命演化的重要記錄。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內拍攝的奇蝦化石。

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澄江化石地保存精美、種類繁多,是已知的著名古生物化石“模式標本”產地,

至今已發(fā)現(xiàn)40多個“門”一級生物類別、200余種早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80%屬于新種。

完整展現(xiàn)了5億多年前海洋生物種類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再現(xiàn)海洋生命的壯麗景觀。

“三江并流”創(chuàng)造中國唯一滿足四條遺產標準的世界自然遺產奇跡;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中國喀斯特”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讓以石林為主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大放光彩;澄江化石地申遺成功,成為中國首個、亞洲唯一、全球僅有三處的化石類自然遺產。

它們的故事,

是那一座座沉默無言矗立的山,

在時間跳動的脈搏中,

刻上生命和地球的記憶,

等待著尋找與發(fā)現(xiàn)。

跋山涉水的考察,

在無垠的廣袤中揭開三江并流的神秘面紗;

深入細致地挖掘,

讓石林從說不清自己的價值到讓世界心服口服;

無數心血的積累,

讓澄江書寫了一錘叩開“時光隧道”的傳奇。

人是山的故事傳承者講述者,

山則以其深厚回饋身心的棲息地。

1984年7月1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一錘下去,在帽天山西坡敲出了一塊長尾納羅蟲化石。這一錘敲開了一扇洞察寒武紀早期生命之門。圖為侯先光教授發(fā)現(xiàn)化石的復原場景 來源: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云南世界遺產的故事,

是一滴水與一座山。

水從大山深處來,蕩滌塵埃、飽滿稻穗;

水在時間里蓄積,雕刻大地、匯成江海。

山由時間塑造,變形沉積、凝固記憶;

山由水雕琢成,萬物生長、彰顯奇異;

山與水,相映成趣,相互依存。

在山與水之間,

燦爛的文明孕育而生。

在山水循環(huán)里,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相關閱讀】

麗江古城成功申遺25年

綜合整理自:新華網、中國自然遺產網、光明日報、云南廣播電視臺、麗江古城游微信公眾號、云南地方志微信公眾號、紅河州文化和旅游局、石林融媒微信公眾號、玉溪日報、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策劃:鎖華媛 吳珺

編輯:沐貞 徐顏蓉蓉

海報設計:陳洪濤

關鍵詞: 世界遺產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