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環(huán)球熱門:為了留住黑頸鶴 守鶴人在高原守護土壩

時間:2022-11-18 20:28:42    來源:云南網    

前言


【資料圖】

1989年,黑頸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一級野生動物,也是國際公認的珍稀瀕危動物,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等級。1993年4月,云南大學教授何曉瑞在尋甸橫河梁子考察時發(fā)現,被當地群眾稱為“大雁鵝”的鳥類,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當地便著手實施黑頸鶴保護工作。年復一年,高原守鶴人在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橫河梁子守護著黑頸鶴和它們的家園。

壩塘

黑頸鶴食堂

黑頸鶴在橫河梁子棲息

黑頸鶴在橫河梁子棲息

1

正午的烈日灼烤著皮膚,凜冽的山風呼嘯著刮過海子和草甸,砸在人臉上,凍得生疼。王友德和尹德龍?zhí)嶂^30公斤的袋子,從山腰上的砂石路向山谷里的濕地走去,“黑頸鶴飛走后我們才能來投食。”在濕地邊,他倆默默地在海子邊的草甸上拋撒起黑頸鶴的口糧,袋子里的玉米、燕麥、蕎子和蘿卜被一并撒出。

“蘿卜是在剛才停車的地方拔的,那里還種了一些其他的作物,都是為黑頸鶴準備的?!蓖跤训轮钢黄}卜地說。剛收割了燕麥和苦蕎的土地裸露出紅色,這些食源耕地也是保護區(qū)專門為黑頸鶴準備的“食堂”。在山谷中連片的濕地上,一道道土壩順著地勢從高至低橫亙其中。

這里是尋甸縣六哨鄉(xiāng)橫河梁子,海拔接近3000米的地方,逐漸恢復的亞高山沼澤化草甸濕地生態(tài)系統,讓橫河梁子成為我國已知黑頸鶴最南端的越冬地,也是云南省會昆明唯一可以觀察到野生黑頸鶴種群的地方。

黑頸鶴屬于冬候鳥,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高原生態(tài)系統的旗艦物種之一?!皝聿贿^九月九,走不過三月三”,橫河梁子上,村民祖祖輩輩流傳著的話里,透露著黑頸鶴頭年南歸和次年北遷的時間。今年11月3日,首批2只黑頸鶴從四川若爾蓋大草原飛抵云南尋甸橫河梁子,到11月15日,數量已經增長到48只。

“去年來的是最多的,有85只,我們盼著今年能來得更多一些”施紹國說道。施紹國、王友德、尹德龍是保護區(qū)橫河站的巡護員,也是當地的農民,從小生活在橫河梁子。每天早上,他們都會帶上望遠鏡、工作證和水壺,從保護站出發(fā),騎摩托車去保護區(qū)里四處巡查并觀測黑頸鶴,巡查地帶包括高山草甸、樹林、濕地、海子和“黑頸鶴食堂”。

黑頸鶴在橫河梁子棲息

橫河梁子

橫河梁子

橫河站巡護隊員

2

橫河梁子上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每天只吃早晚兩頓飯。上午10點半,站長楊正猛利用早飯時間分配起了當天的工作,施紹國和兩位臨時請來的工人去修復保護區(qū)老化了的石碑和宣傳壁畫,王友德、尹德龍負責去給黑頸鶴喂食。此外,每天三次的巡查任務不用再交代,主要路線是橫河站至草莓塘,和水城站巡邏過來的同事會合后再返回。

為了保護原生態(tài)的自然風貌,保護區(qū)內的道路沒有硬化,車輛行駛在簡易的砂石路上一路顛簸。“那邊有幾只黑頸鶴!”楊正猛跳下車拿出望遠鏡環(huán)視了一圈。當天早上他還看到二十多只在樹林邊的草甸上睡覺。“你來看嘛,往那個埡口看過去,有好幾只?!卑呀咕嗬阶畲螅樦种傅姆较?,十幾只1米來高正在海子邊啄食的黑頸鶴映入眼簾。

楊正猛說道:“進入保護區(qū)內要注意觀察黑頸鶴,一定不要驚擾到它們,拍攝的時候用長焦鏡頭,遠一點,能拍到就行,剛飛來保護區(qū)的黑頸鶴很警覺的,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被驚擾到?!?/p>

等了好一會兒,王友德說:“飛了,飛了,可以過去投食了?!毙旭偭耸畮追昼姾?,車輛停在距離黑頸鶴離開的壩塘最近的砂石路邊。王友德和尹德龍?zhí)嶂^30公斤的黑頸鶴救助食物,走到幾百米以外的谷底,把玉米、麥子、蘿卜和苦蕎撒在壩塘邊的濕地上?!巴炼购吞}卜不能切,黑頸鶴的喙厲害得很,幾下子就啄開了。切開的干得很快,它們還不吃?!蓖跤训掠L大聲說。

據了解,今年黑頸鶴的食譜里不僅有“素菜”,還有豐富的“葷腥”。黑頸鶴到來之前,保護區(qū)已經早早在壩塘里放了魚苗2萬尾,為黑頸鶴備足了葷素搭配、營養(yǎng)豐富的越冬食物。

這里被稱為吊洞丫口,一道道土壩沿著等高線在山谷里從高到低依次排開,在土壩的攔阻作用下,降水得以保存在土壩間,從而形成壩塘,滋養(yǎng)濕地,就這樣亞高山沼澤化草甸濕地生態(tài)系統就得以恢復。幾年來保護區(qū)內已經修復退化濕地面積達5602畝,增加亮水區(qū)面積100余畝,為越冬黑頸鶴及候鳥不斷擴大生存空間,濕地功能逐漸恢復,保護區(qū)水質也達到了優(yōu)質二類水。

水城站巡護隊員

投喂救助口糧1

尋甸黑頸鶴保護區(qū)

尋甸黑頸鶴保護區(qū)濕地

3

每年七八月是橫河梁子上暴雨最集中的時候,也最容易出現山洪。平時沒過腳面的溪流能夠漲到半米以上,甚至天晴時的山路也會成為湍急的溝渠。在強降雨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下,雨水會迅速順著山坡向谷地匯集,很容易將山谷濕地里的土壩沖毀。沒有土壩的攔阻,壩塘里的積水勢必流到地勢更低的地方,沒有積水的滋養(yǎng)橫河梁子上的濕地面積必然大幅萎縮。

“黑頸鶴喜歡棲息在土壩之間的沼澤濕地里,守護水壩就守住了黑頸鶴的家?!睆乃钦疽宦费策壣蟻淼男だ隙f道。每當暴雨來臨的時候,巡護隊員都要冒著危險,步行翻山越嶺去守護壩塘。漲水的時候要及時挖土放水,水落的時候也要迅速填土堵水。提起守護壩塘的事情,巡護員你一言我一語說起去年7月的暴雨。那場大雨從頭天晚上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天上午,蠶豆大的雨點把砂石路完全變成泥水路,保護區(qū)的巡護員連夜徒步十多公里進山守護土壩,他們頂著黑夜的暴雨,一人一道壩,連續(xù)十幾個小時在壩塘值守。第二天回到巡護站時,衣物都完全被泥水浸透,12位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巡護員都變成了“泥巴人”,臉上堆滿了疲倦和欣慰,8道土壩、8個壩塘全都守護住了。

據了解,與保護區(qū)內的砂石路不做硬化處理一樣,用土壩而不是混凝土堤壩來攔水,也是為了盡可能維護好保護區(qū)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并且,土壩良好的滲水性,更有益于濕地保護。

尋甸黑頸鶴保護區(qū)濕地

尋甸橫河梁子上棲息的黑頸鶴

尋甸橫河梁子上棲息的黑頸鶴

4

從橫河巡護站到草莓塘,從草莓塘到水城巡護站,兩段8公里左右的砂石路,兩邊的巡護員都要走一個下午。巡護路上,路面不平需要填整,遇到放牧的村民要交代不能進核心區(qū),看見有野生動物活動就要拿望遠鏡仔細觀察和記錄情況,林子里發(fā)現盜獵者下的“扣”(捕捉野生動物的陷阱)要清理掉,還有最難的事情:要勸返私自進入保護區(qū)的“游客”。

雖說橫河梁子屬于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不允許私自進入,但是,近年來,不少人在“網紅攻略”的引導下,繞過巡護站從周圍山間小道私自進入試圖在保護區(qū)游玩、露營。節(jié)假日最多的時候,巡護隊員一天就要從核心區(qū)勸返私自進入的車輛幾十輛,甚至有組團包大巴車來到核心區(qū)幾公里外的村子,一群人徒步翻越幾道山梁爬到橫河梁子……面對這樣的情況,巡護隊員只能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不斷勸返。

從水城巡護站再返回橫河巡護時,巡護員又陸續(xù)勸返了兩輛私自進入的越野車。車里的人說:“里面風景太好看了,我們只是進來玩玩,又不會傷害動物”?!斑@里是省級保護區(qū),不是旅游區(qū)!保護區(qū)是不準進來的……”巡護員不斷地進行解釋和勸返。

越野車離開后不到半小時,兩只成年黑頸鶴帶著一只幼年飛臨濕地,在配著200至600毫米焦距的長焦鏡頭的相機顯示屏中,黑頸鶴的樣子漸漸清晰起來。幼鳥低著頭快速啄食,成鳥一前一后護著幼鳥,不時站得筆直四處張望。一陣鶴鳴從空中傳來,順著草莓塘的方向漸漸遠去。

“你信不信,明天再從看監(jiān)控還會多來幾只,早上在巡護時,我聽見叫聲了?!毖沧o員滿臉笑容聊起了天?!昂陬i鶴來的時候也不一定望得見,飛得太高了,但是能聽見叫聲,前面半個月就聽見聲音了,我們從監(jiān)控里看到了兩只,這幾天陸續(xù)聽見叫聲,今天應該又有一群黑頸鶴到保護區(qū)了?!蓖跤训抡f。

后記

2020年7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黑頸鶴從受脅物種名錄中移除,瀕危等級由“易?!闭{整為“近危”。據了解,在我國黑頸鶴種群實現了高增長,20年前的統計只有6000余只,目前總量可達17000只左右,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典型成功案例。

在云南省尋甸黑頸鶴省級自然保護區(qū),黑頸鶴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由2010年21只恢復到2021年85只。2022年,正在期待!

云跡青年融媒工作室出品

云南網記者徐嵩欽普孟秋李天富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