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環(huán)球微速訊:為什么肉夾饃不叫“饃夾肉”,也不叫“夾肉饃”?【語文課上沒講的】

時間:2023-05-24 21:20:58    來源:一小時爸爸    

周一的時候,中午奢侈了一把,從某陜西館子點了一份熱量滿分的外賣:一碗粉絲+肉夾饃+鹵蛋肉夾饃。


(資料圖)

價格是打折前的,別誤會

而補充夠了碳水,回升的血糖讓我想到之前被問過的一個話題:明明是白吉饃里夾著肉,那為什么要叫“肉夾饃”,不叫“饃夾肉”呢?

這個問題估計困擾過不少人,從我們熟悉的中文來說,主謂賓結(jié)構(gòu)才是最順暢的,因此“肉夾饃”這個詞讀起來感覺就是違反我們語言習(xí)慣的。

但是我們在聊語言文字,尤其是傳承多年至今的,其實首先要理解:語言文字是符合“進化論”的,也就是說,在時間的長河中,那些不好用的,違反習(xí)慣,讓人容易有歧義的詞匯,都更容易被淘汰掉。所以如果一個詞流傳至今,甚至使用越來越廣泛,那本身就證明了一些。

那“肉夾饃”呢?

其實很多時候在討論肉夾饃這個名字怪不怪,對不對,是倒裝,還是“肉夾于饃”的簡寫等等。首先是忽略了一點。這是一個詞語,并不是一個短句。

而一個詞語,和一個短句,雖然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少的差異。

當然如果展開具體講,就會涉及到一堆關(guān)于什么語素、詞根、詞、短語之類的概念,而這篇文章的作用就變成催眠用了。

所以簡單說:中文詞中,最基本的概念,往往都是最后一個字,而前面則是修飾和限定這個核心字的。比如烏龍茶的核心是茶,高腳杯的核心是杯。

而肉夾饃這種食物,自然是一種饃,而不是一種肉。所以作為一個詞語,而不是短句來說,最后落在饃字上的“肉夾饃”自然會比“饃夾肉”更符合大家的使用習(xí)慣。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即便是用“饃”作為最后一個字,也不一定是肉夾饃啊,為什么不能是夾肉饃呢?這更符合語法啊。

我們一般常見的三字詞語,比如前面提到的烏龍茶、高腳杯,基本是2+1的形態(tài),也就是用前面兩個字來修飾第三個字,我們也最熟悉這樣的結(jié)構(gòu)。

而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那用來修飾和限定“饃”的時候,的確“夾肉+饃”會比“肉夾+饃”更清楚。

只不過肉夾饃并不是2+1的“肉夾+饃”,它是一個1+2的結(jié)構(gòu),它是“肉+夾饃”,表示一種肉餡的夾饃。

雖然我們很多人沒有將“夾饃”看做一個有獨立含義的詞。但實際上在西安地區(qū),“夾饃”不只一種,土豆絲夾饃、涼皮夾饃、菜夾饃等等。所以對于西安人來說,既然已經(jīng)熟悉了“夾饃”是一類食物,“夾饃”是一個詞,而有肉的夾饃,叫“肉夾饃”,就很順理成章了。

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另外一個和肉夾饃很像的例子,那就是“xx卷餅”,我們在說土豆絲卷餅、肉卷餅、菜卷餅時,都不會奇怪,可明明用餅來卷肉、卷土豆絲的,按照語法,難道不是應(yīng)該叫“卷肉餅”、“卷菜餅”、“卷土豆絲餅”嗎?

土豆絲卷餅,其實是餅卷土豆絲

這個問題和肉夾饃幾乎一樣,但很少有人會覺得奇怪,這是因為我們已經(jīng)默認“卷餅”是一個單獨的詞,可以獨立存在。所以前面加修飾限定的內(nèi)容時,不需要將卷餅兩個字拆開。如果拆開,反而會讓我們對含義理解造成困難 —— 我們聽到土豆絲卷餅,和卷土豆絲餅的時候,前者往往更容易讓我們快速理解和聯(lián)想到實物。

所以,對于理解并且熟悉“夾饃”這個概念的西安人來說,肉夾饃這個名字當然很順口。只是對于只知道一種“夾饃”的外地人來說,就可能會覺得奇怪。

至于“夾饃”這個詞到底是如何演變出來的,其實就算是西安人也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比如今天查資料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西安電子科技大的鄒賀教授,這個月發(fā)了一篇有趣的文章,他認為肉夾饃的“夾”是來自于宋代的食物“夾子(夾兒)”。

宋代的夾子是用兩張面皮上下裹上餡的面食,可能比較像華北地區(qū)的“合子”(包餃子如果準備的餡少皮多了,可以試試)。

截圖來自xiangha.com

他認為,因為夾子是過去的大眾食物,那用饃的兩面來裹餡的面食,被叫做“夾饃”,就很自然了。

當然,目前還沒有找到更詳細的文獻來考據(jù)這個說法是否正確,但至少當我們明白“夾饃”本身是一個詞之后,就不會再糾結(jié)為什么會有“肉夾饃”這樣的名字了。

我在之前跟大家聊語文的時候,經(jīng)常提到一個概念。中文和英文不同,因為我們更看重作為每個字、每個詞的含義,而不是語法的時態(tài)語態(tài)。因此對于中文來說,語法存在,但非常靈活。甚至一句話的順序完全打亂,很多時候也并不妨礙我們正確理解(尤其在山東)。

所以語法很重要,但它更多是我們研究中文的一種工具,而不是限制我們只能如何使用中文的絕對規(guī)范。

應(yīng)該被規(guī)范的往往是其他事物。

比如我周一點的這個叫做“鹵蛋肉夾饃”這個外賣,而實際到手的,似乎只是“鹵蛋夾饃”?

宣傳圖←,和我到手的樣子→

肉是被習(xí)慣性省略了么?

“給予”和“給與”?如何讀?我猜你很可能會答錯

“具”和“真”字里應(yīng)該是幾個橫?為何總寫錯

“畊”就是“耕”,那寫成劉耕宏算錯嗎?

孫悟空的悟,應(yīng)該讀三聲還是四聲呢?

“騎”要怎么讀:鐵騎、一騎當千,欲將輕騎逐,一騎紅塵妃子笑...

兒化音為什么不寫成-er,而是-r了?

89%的人記得小時候“說服”讀shuì,所以我買了一堆老詞典來驗證...

遠上寒山石徑斜,讀xiá還是讀xié?

死記硬背還總出錯的“筆順題”,背后是舍本求末的語文教育

別用識字卡破壞孩子心中的漢字之美

修改讀音沒問題,只要高考別再考拼音題

漢字啟蒙中總被忽視的重要一環(huán):偏旁

給孩子選擇標拼音的注音版書籍,要謹慎

認字的基礎(chǔ)方法,就在“文”和“字”兩個字中

如何讓孩子分清“三點水”和“兩點水”的漢字

一個、一起、一二三的“一”是多音字嗎

本期團購

關(guān)鍵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