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秦腔博物館——
留存西府的
戲 曲 文 化?
(相關資料圖)
秦腔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而盛行于寶雞、甘肅、寧夏等地的西府秦腔,更是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它是秦人之聲,是西府戲曲之魂。戲曲文化需要留存,鄉(xiāng)愁需要銘記,而建設寶雞秦腔博物館就是以一種活態(tài)化的方式更好地展示、傳承和演繹戲曲文化。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謀劃項目建設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保護、傳承和發(fā)展秦腔藝術事業(yè),2020年6月,市文化和旅游局啟動了寶雞秦腔博物館項目建設計劃。2021年12月,市政府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推進博物館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施意見》,寶雞秦腔博物館正式列入我市博物館之城建設規(guī)劃,并順利入選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目前,寶雞秦腔博物館正在抓緊建設中,預計在2024年初,寶雞人將迎來一座嶄新的秦腔文化精品展館。
秦聲秦韻
地方戲曲要有時代舞臺
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一定要去當地的博物館。北京有京劇博物館,天津有戲劇博物館,江蘇有昆曲博物館。而陜西人對秦腔的癡迷近乎瘋狂,從黃土高坡到秦嶺深山,從孩子滿月到老人去世,似乎只有從心底嘶喊出的秦腔,才能襯得起秦人骨子里的灑脫和大氣。馳名中外的秦腔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也是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保護和傳承項目。
秦腔老照片
寶雞是“西秦腔”的發(fā)源地和傳承地,秦腔藝術人才輩出,先后編排了《周原兒女》《甘棠清風》《焦裕祿》《祥云樓》等一大批秦腔精品劇目,不僅廣受群眾歡迎,還在中國秦腔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寶雞,不算自樂班,也有大大小小上百個秦腔劇團。秦聲秦韻以及秦腔文化的獨特魅力,都需要有一座別樣的博物館對其進行全方位展示。
記者采訪了解到,此次新建秦腔博物館,市文化和旅游局作為該項目主管單位,市文化藝術演出有限公司作為該項目建設單位,在2022年8月底已經正式開工建設。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項目建設專班負責人巨水存說:“寶雞秦腔博物館建設項目是我省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的第一個專業(yè)性、專題性戲曲博物館,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省人大2021年頒布的《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fā)展條例》的重要舉措,也是夯實我市博物館之城建設規(guī)劃的創(chuàng)新型工作,對于挖掘、保護和傳承秦腔文化藝術,推動我市文化藝術事業(yè)發(fā)展繁榮,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顯我市作為秦腔發(fā)源地之一的歷史地位及傳播寶雞歷史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寶雞秦腔博物館效果圖
秦腔是陜西人的靈魂,而西府秦腔則是刻在西府人血脈里的文化。寶雞秦腔博物館項目專班工作負責人朱文格告訴記者,新建的秦腔博物館可以客觀翔實呈現(xiàn)我市各級專業(yè)秦腔演出團體、民間演出隊伍等歷史沿革,全面展示秦腔藝術在我市的傳承、保護、發(fā)展和繁榮,有助于更好地留存寶雞的戲曲文化。
市戲曲劇院院長、寶雞秦腔博物館項目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邰凱豐表示,聽秦腔、唱秦腔一直是咱西府人非常熱衷的事情,近年來,惠民下鄉(xiāng)演出越來越多,熱愛秦腔的村民們足不出戶,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品質秦腔演出?!敖衲瓿?,在鳳翔區(qū)西區(qū)的露天舞臺演出結束時,上萬名群眾與演員激情合唱,那場面既壯觀,又感人。”邰凱豐激動地說,在秦人崛起的西府大地,總是縈繞著傳遞先祖性情的秦之聲。
傳統(tǒng)+時尚
上演一場跨越古今的對話
寶雞秦腔博物館項目位于寶雞市圖書館舊址,總投資1.47億元,總建設面積1.2萬平方米,其中展廳和互動區(qū)面積4300平方米。項目建設包括綠化式停車場建設、樓體加固和消防工程改造、外立面裝飾、室內裝飾布展等施工。
4月4日上午,記者在項目工地看到,施工現(xiàn)場圍擋干凈整潔,創(chuàng)文廣告醒目,施工人員佩戴安全帽文明施工。綠化式車位已經交付使用,部分市民正在停車場有序泊車。該項目通過對圖書館建筑內外進行綜合裝修和設計改造,建設秦腔藝術展示、秦腔藝術培訓、秦腔消費體驗等多個區(qū)域。同時配套建設立體停車庫等基礎設施,打造具有濃厚秦腔文化氛圍的精品工程,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了解西府秦腔,傳承優(yōu)秀文化。朱文格說:“建好后,秦腔博物館與周邊的民俗博物館、寶雞話劇團、寶雞大劇院、市文化藝術中心等文化類場館一同形成寶雞新的文化網格,從而更好地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p>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建好的寶雞秦腔博物館分為秦腔藝術展示區(qū)和體驗培訓區(qū),其中,二樓作為圖片資料、圖書手稿和音像資料展區(qū),三樓建設包括道具、戲服等戲曲實物展區(qū)、場景還原展區(qū)、皮影木偶展區(qū)。四樓將建設藝術體驗區(qū),設置4個可容納20-50人的戲曲表演小舞臺,不定期邀請省內外知名秦腔名角在此舉辦專場互動。同時,還建設有小型培訓輔導陣地,為愛好戲曲的專業(yè)及業(yè)余者相互學習交流提供平臺。
朱文格指著厚厚一本的設計方案對記者說,項目設計主題是“繼承傳統(tǒng)面向未來”,希望通過對寶雞秦腔博物館及周邊的綜合設計與打造,為群眾提供一個傳統(tǒng)與時尚兼容、學術與文娛并蓄的活態(tài)化展館。在色彩選擇上充分彰顯老秦人的色彩原則,以紅色為主,以黑白為輔,再配合其他色彩,顯得更加醒目,且契合秦腔劇中對正義的詮釋。館內墻壁、裝飾等多應用戲曲臉譜,從而增強建筑的標志性?!靶陆ǖ那厍徊┪镳^門前還設置有休閑區(qū)、打卡墻、博物館文創(chuàng)中心等新業(yè)態(tài),賦予老建筑全新的、年輕的文化內涵?!?/p>
多方捐贈
老物件演繹秦腔“前世今生”
3月29日,80多歲的市民黃新建將自己多年來精心收藏的200多部戲劇劇本,以及部分照片、曲譜等捐贈給寶雞秦腔博物館。“聽到寶雞要建秦腔博物館,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把我原來收集的東西整理了一個星期,裝進箱子里捐到博物館去,希望能把這些東西永久留存下來,讓更多人了解秦腔文化,熱愛秦腔藝術。”黃新建說。
黃建新展示收藏的秦腔文化資料
館藏展品是博物館的靈魂和物質基礎,其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到博物館的實力和水平。寶雞秦腔博物館不僅要有姣好的“面容”,還得擁有豐富的內涵。據了解,3月中旬,展品征集工作開展以來,市、區(qū)和外縣、外地市的秦腔愛好者、專業(yè)劇團以及民間劇團紛紛致電表示愿意捐贈物品資料。寶雞秦腔博物館項目專班成員趙暉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收到來自各縣區(qū)群眾及從事秦腔演出者的捐贈物上千件,包括各種手抄曲譜、秦腔主題書籍、老照片等。
采訪中,邰凱豐表示,有了專業(yè)性、專題性的秦腔博物館,不僅可以通過各類展品讓現(xiàn)在的年輕人了解自己父母或是爺爺奶奶輩“追星”的故事,也可以了解老一輩人對藝術、對文化的追求和熱愛,感知如今秦腔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讓大家對秦腔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從而不斷推進秦腔非遺文化的傳播工作。
傳承文化,建一座留存逝去歲月的秦腔博物館恰逢其時,喜愛秦腔的市民也期待博物館早日建成并對外開放。
記者手記
秦腔傳承需要年輕力量
秦腔,是沉浸在秦人血液里的高亢之聲,是扎根在黃土地深處的慷慨之聲,更是洗盡鉛華卻磅礴大氣的大秦之聲。
作為一名“80后”,我很少去看秦腔戲,但我讀過作家賈平凹的《秦腔》,周邊也不乏癡迷秦腔的親朋好友。近年來,隨著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的興起,作為古老劇種的秦腔,不再只是中老年朋友的獨家戲,反而擁有了大批年輕觀眾。秦腔+搖滾、秦腔+電影、“秦腔+”的跨界嘗試,在網絡上不斷掀起熱潮,讓人一看就“上頭”;創(chuàng)排新劇目,推出秦腔現(xiàn)代劇、新編歷史劇來續(xù)寫時代弦歌;邀請游人進行秦腔服飾、化妝等體驗,推動文旅融合……這些,都讓秦腔之聲唱得更加響亮,也讓秦腔藝術不斷煥發(fā)新活力。
寶雞秦腔博物館集“館、展、演、體驗互動”等于一體,成為展現(xiàn)寶雞城市文化的新窗口。在圖書館舊址上進行改造建設,不僅能減少浪費,讓老建筑換新顏,還能夠盤活周邊的硬件資源,從而讓秦腔文化有了更有力的傳播載體。而專業(yè)性博物館內所陳列的藏品,皆為我們留下一個個和秦腔有關的生動故事。市民及游客在欣賞翻閱間,秦腔文化就能漸漸浸潤人心。
戲曲藝術一定程度上也在塑造著城市的文化氣質,秦腔傳承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參與。近些年,我市在培養(yǎng)熏陶更多年輕的戲曲工作者和受眾,以及戲曲保護傳承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也希望廣大青年群體,能夠主動走近秦腔,了解這一非遺背后蘊藏的深厚文化,從而為傳播和發(fā)展秦腔藝術貢獻青春力量。
寶雞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琴
編輯:李一珂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4月6~7日,由中國節(jié)能環(huán)保集團和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辦。中國氣候投融資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李
2023-04-08 15:38
盛路通信(002446)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毫米波通信技術方面擁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淀,具備充分的競爭優(yōu)勢,隨著毫米波通信產業(yè)的發(fā)展,公司
2023-04-08 14:42
7日,由中國航發(fā)燃氣輪機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國產燃氣輪機機組,在前期完成出廠檢驗后順利發(fā)運海上平臺工程現(xiàn)場。中國航發(fā)燃機表示,該機組擁有
2023-04-08 11:24
農業(yè)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春播糧食1億畝,完成意向面積的10 5%,進度同比相當。分作物看,早稻栽插過三成;西南地區(qū)開始
2023-04-08 10:45
三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fā)《三亞市廢棄汽車治理工作方案》。擬通過開展廢棄汽車專項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分工負責、分步實施、
2023-04-08 09:36
□記者張忠德趙琳報道本報青島4月7日訊今天上午舉行的2023青島數字文化應用發(fā)展大會開幕式上,發(fā)布了《青島影視基地高質量發(fā)展政策清單》。此
2023-04-08 08:05
□本報評論員數字催生新興業(yè)態(tài),文化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4月7日,2023青島數字文化應用發(fā)展大會開幕。大會以“新應用、新體驗、新消費”為主題,緊
2023-04-08 07:58
數字政府建設塑強發(fā)展新優(yōu)勢山東50類電子證照在500個事項中全面應用,電子證照累計調用3 73億余次□本報記者王鶴穎本報通訊員馬唯碩人的一生需
2023-04-08 07:44
建設數字政府,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能夠顯著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供重要支撐。4月8日出版
2023-04-08 07:41
4月6日至9日,以“新應用、新體驗、新消費”為主題的2023青島數字文化應用發(fā)展大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qū)舉辦。這是全國首個專注于數字文化領域的綜
2023-04-08 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