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華商說法|西安一住戶裝可視門鈴被鄰居起訴 當心“看門神器”可能侵犯隱私權-環(huán)球速遞

時間:2023-03-03 07:36:09    來源:華商網    

近年來,不少人基于對家庭安全的考慮,會安裝智能可視門鈴、帶有監(jiān)控功能的智能門鎖等。但可視門鈴受戶型設計、安裝位置等條件限制,可能會將鄰居的面部容貌特征、出行時間、活動軌跡等內容拍攝并儲存,進而侵犯鄰居的隱私權。近日,西安市雁塔區(qū)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因可視門鈴引發(fā)的糾紛。

家住西安市雁塔區(qū)某小區(qū)的張某與鄰居李某,因為可視門鈴的安裝問題產生糾紛。張某起訴李某,要求李某更換其安裝可視門鈴的位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張某與李某的家位于同一樓層,分別位于電梯間南北兩側,張某位于電梯間以北,家門朝東,李某位于電梯間以南,家門朝北,李某在自家房門東側安裝的可視門鈴正對樓道電梯間及張某入戶門。

張某查詢該品牌的可視門鈴參數(shù)后發(fā)現(xiàn),該門鈴具備紅外夜視、人形人臉識別、存儲記錄等功能,認為李某安裝的可視門鈴侵犯其隱私。

李某辯稱該可視門鈴的視頻范圍為三米,所以無法拍攝到張某的入戶門,且如果是行人短暫停留也不會被可視門鈴拍攝。

民四庭法官經過法庭調查發(fā)現(xiàn),張某與李某的入戶門中間相隔電梯間,相距8—9米,電梯間一共三部電梯,均可達到二人所在樓層,靠近李某家一側的電梯距李某家門不足兩米,李某所安裝的可視門鈴攝制范圍為原、被告雙方入戶門前的公共通道,如張某乘坐靠近李某一側的電梯時會觸發(fā)可視門鈴的視頻錄制功能,可能侵犯鄰居的隱私權。

經過法官在庭審現(xiàn)場繪制平面圖,分析可視門鈴參數(shù),向雙方當事人釋法說理,最終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李某同意更換可視門鈴的安裝位置。

>>法官說法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雁塔法院民四庭法官王丹說,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皞€人信息”包括: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規(guī)定: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規(guī)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guī)定。

法官說,可視門鈴能夠攝錄到的自然人的生物識別信息、住宅、行蹤信息,自然人進出住宅的信息均屬于個人信息,上述信息與家庭的財產安全、私人生活習慣等高度關聯(lián),應視為隱私,受法律保護。 華商報記者 寧軍

>>相關新聞

安裝可視門鈴應考慮鄰居隱私權

居民可否私自安裝可視門鈴?個人私采公共影像是否侵犯他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如何有效監(jiān)管,促進智能家居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鄰里糾紛

鄰居起訴侵犯個人隱私

可視門鈴被拆除

家住江蘇無錫的張某與吳某是對門鄰居。2019年,吳某給家中大門安裝了可視門鈴,該門鈴具有紅外夜視、自動攝錄、存儲、上傳網絡等功能,吳某打開可視門鈴軟件,就可以掌握家門口的所有情況。

然而,鄰居張某卻因為吳某家新添置的“高科技”產品而倍感焦慮。

張某認為,吳某家的可視門鈴不但記錄了自己出入房屋的時間,還拍攝到了屋內的情況,嚴重侵犯了他的個人隱私。為此,張某將吳某訴至法院。

無錫市梁溪區(qū)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吳某安裝可視門鈴雖是為了保護自身人身及財產安全,但行為已構成對張某隱私權的侵犯,遂判決吳某拆除可視門鈴,并刪除相關影像資料。

>>記者調查

可視門鈴存監(jiān)管空白

取證難度較大

記者在網購平臺搜索發(fā)現(xiàn),“電子貓眼攝像頭”“智能可視門鈴”等多款銷量靠前的產品有“監(jiān)控貓眼,遠程看家”“高清夜視,門口漆黑也清晰”“AI人臉識別”“高清拍攝,云存儲”等介紹,并宣稱功能仍在不斷升級。

記者在網購留言區(qū)發(fā)現(xiàn),不少買家對可視門鈴持歡迎態(tài)度?!斑@個視頻和拍照都很清楚,同時還帶了門鈴,又方便又美觀?!薄袄嫌X得有可疑的人在門口,現(xiàn)在一有動靜就可以收到視頻了。裝了以后感覺更加安全了?!薄叭瞬辉诩?,快遞、外賣放門口,在貓眼監(jiān)控范圍內,防丟更安全。”

然而,隨著可視門鈴具備的功能越來越多,特別是云存儲、AI人臉識別等功能,更容易導致“鄰居”個人隱私被收集、甚至泄露。業(yè)內人士透露,目前這方面的監(jiān)管幾乎空白,取證難度較大,且相關法律法規(guī)滯后于行業(yè)發(fā)展,判定標準不明確,量刑難、定罪難……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可視門鈴的內存卡可以24小時不間斷錄制,錄制時間根據存儲卡容量、畫面清晰度、電池容量不等,有的長達半個月左右?!霸拼鎯Α眲t是在畫面出現(xiàn)變動時才會錄制,畫面靜止時不會錄制。這也就意味著,從本地上傳至云端存儲的錄制視頻中,有可能包括大量人員活動的畫面,甚至人臉信息。

因此,不少網友擔心,錄制視頻的后臺存儲是否安全,就算鄰居沒有主觀惡意,但如果云端錄制的信息泄露,一樣很危險。

>>業(yè)內人士

能完整記錄日常出入信息

私采公共影像宜謹慎

鄰里間共用的公共區(qū)域內,彼此是否獨立享有隱私權?住戶在自家門口安裝攝像頭之前,有沒有告知鄰居的義務?業(yè)內人士表示,現(xiàn)行法規(guī)或物業(yè)管理規(guī)定中并沒有針對此事詳盡的明文規(guī)定。根據現(xiàn)有各地法院的典型判例,裝攝像頭的人家多不占理,居民們爭議的焦點落在被拍攝的住戶是否知情和同意上。

業(yè)內人士認為,智能可視門鈴可能會將鄰居的日常出入信息完整記錄下來,可跟蹤分析,有窺探之嫌。由于主體復雜和缺乏相應監(jiān)管,私人采集公共影像存在更大隱患。人臉等生物信息一旦遭到泄露會嚴重侵犯被采集人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以目前的技術一般只能追蹤到第一泄露人,至于這些資料被中間轉移多少次,很難確定和追責。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楊曉表示:“拋開侵權與否的討論,單從技術角度來說,類似產品也存在多種風險,供應商還應當加強信息安全保護。”楊曉說,一方面需要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另一方面公司在將產品投入市場前應做好相關法律風險評估,同時加快引入產品責任保險機制,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綜合

關鍵詞: 個人信息 受法律保護 私人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