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烏魯木齊市博物館觀看漢服秀,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民俗(2023年1月14日攝)? ?王菲攝/本刊
“以前是博物館利用館藏資源做文化大餐,今后發(fā)展趨勢相當于把文化廚房和原材料提供給公眾,由公眾共同參與文化大餐的制作?!?/p>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蔡馨逸
(資料圖片)
VR、AR打造沉浸式體驗,互動項目拉近觀眾與歷史的距離,直播“云游”拓展博物館的時空邊界……近年來,博物館加速自我革新和跨界融合,帶來智能化、互動性、沉浸式的全新觀展方式,讓文物“火”起來,歷史“活”起來。
業(yè)內人士認為,博物館與公眾的關系已從單向輸出向雙向互動轉變,推動博物館成為多元文化生活空間。
沉浸式觀展
借助專業(yè)設備全方位、無死角地欣賞文物的細節(jié),在講解員引導下動手體驗“文物”在古時的用法,購買新潮有趣的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作為資深博物館迷,劉婷婷近年來參觀博物館的方式,已不是隔著陳列柜看文物、跟著講解員聽故事了。
讓劉婷婷印象深刻的是位于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里的大明宮遺址博物館。走進博物館,唐代宮廷生活的動人畫卷借由文物和多種展現(xiàn)形式緩緩展開?!拔铱戳颂拼鷮m殿屋脊上的陶鴟尾,也通過數(shù)字投影了解到它在古時候是怎么裝在屋脊上的。我不僅看到了唐代仕女俑,還在電子屏幕上給自己化了唐妝,穿上了唐朝的服飾。還跟著講解員在茶臺上學習了唐朝人是如何制茶的。這一系列體驗,讓我仿佛回到唐朝生活,對這段歷史感到十分親切?!眲㈡面谜f。
近幾年,博物館在展覽文物之外,增添了智能展示設備、互動體驗項目和文創(chuàng)產品,讓參觀者與文物和歷史“親密接觸”,在互動體驗中認識燦爛的中華文明。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里,不僅有震撼的兵馬俑軍陣、歷史厚重感與現(xiàn)代科技感并重的陳列展廳,還專門設有學術報告廳、教育體驗中心、歡樂博物館教室等場所,用于開展科普講座、模擬考古和文物修復、秦服體驗等研學活動,吸引越來越多青少年走進博物院學習知識、拓寬視野。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田靜介紹,博物院社會教育團隊還走進大中小學校園,根據(jù)不同年齡學生特點,開展學寫秦文字、學修兵馬俑、知識競賽等互動活動和“秦始皇陵考古新發(fā)現(xiàn)”“秦史與秦文化”等知識講座。這些活動已在西安、北京、長沙、南京、包頭、呼和浩特、拉薩等地大中小學校開展百余場。
“直播”助力博物館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與廣大群眾線上互動。從2020年2月23日開啟第一場直播以來,西安碑林博物館特級講解員白雪松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結合密集的歷史故事講解碑林文物,收獲了百萬粉絲關注。白雪松說:“直播搭建了網(wǎng)民和博物館交流互動的新平臺,網(wǎng)民可以即時提問、討論,隨時隨地參與到講解中?!?/p>
跟網(wǎng)民的互動,提升了碑林博物館的大眾知名度。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為西安碑林博物館開了專場,石臺孝經(jīng)、昭陵六駿、顏氏家廟碑3件國寶華彩亮相,帶動更多觀眾到碑林博物館一睹真容。
參與烹制文化大餐
打開手機拍照功能對準一張古畫,古畫立刻出現(xiàn)在屏幕中,一襲白衣的“畫中仙”在屏幕中動了起來,用手指拖動“畫中仙”可以“暢游”古畫,遇到不同的人物和地點會觸發(fā)講解其歷史典故。這是西安西咸新區(qū)秦漢新城新絲路數(shù)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根據(jù)視覺識別技術研發(fā)的“AR畫卷”。
“視覺識別技術突飛猛進讓傳統(tǒng)靜態(tài)畫卷中無法展示的內容,比如畫卷所表現(xiàn)的地理信息、風土人情、人物故事等出現(xiàn)在屏幕中,大大提升了文物‘開口說話’的能力?!痹摴局腔畚幕坎块L朱小雨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數(shù)字文化科技公司將數(shù)據(jù)采集、全息三維成像、增強現(xiàn)實、體感互動等新技術引入博物館建設,用現(xiàn)代科技彰顯文物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館藏的將軍俑、武士俑、御手俑、跪射俑、文官俑等為原型,分別賦予有所思、傷別離、覓終南、射天狼等十二個人物形象,與華揚聯(lián)眾數(shù)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fā)了“蒹葭十二士”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
據(jù)了解,“蒹葭十二士”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文化主題創(chuàng)意“蒹葭計劃”的一部分,其中不僅包括“蒹葭十二士”人物形象及相關文創(chuàng)衍生品,還包括“云上蒹葭”小程序、蒹葭主題音樂以及短視頻、數(shù)字沉浸式體驗等創(chuàng)意形式。
文旅融合背景下,各大博物館積極盤活館藏資源,與第三方機構共同用創(chuàng)意讓文物成為豐富日常生活的多彩元素。西北大學博物館副館長陳理娟觀察認為,“以前是博物館利用館藏資源做文化大餐,今后發(fā)展趨勢相當于把文化廚房和原材料提供給公眾,由公眾共同參與文化大餐的制作。”文創(chuàng)產品不但擴展文物價值的外延,也在引領著新消費。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20年度全國博物館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開發(fā)種類超過12.4萬種,實際收入超過11億元。
傳承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國家文物局在2022年底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目前全國博物館總數(shù)達6183家,相比2012年(3069家)增長超過1倍?!安┪镳^參觀人次也實現(xiàn)跨越式增長,不但參觀博物館的人多了,參觀者去的次數(shù)也多了,參觀博物館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标惱砭暾f。
在多年工作中,田靜發(fā)現(xiàn),不少觀眾是帶著專業(yè)知識儲備來參觀博物館的。僅配合文字說明和講解陳列文物的形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參觀者們的需求。
以需求為導向,博物館不斷豐富展覽形式,創(chuàng)新展示文物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
轉變策展理念。陳理娟觀察到,過去策展理念重在打造精品實物展,挑最好的文物擺在那里?,F(xiàn)在重在講文物背后的故事,要讓文物會說話,立體化彰顯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基因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價值。
“準備一段兩分鐘左右的講解短視頻,需要花上兩三個小時做案頭準備工作?!卑籽┧山榻B,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的西安碑林,收藏著漢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如何在龐大的歷史文化知識寶庫中選取講解內容,怎樣講解才能讓屏幕另一頭的觀眾感興趣,講解的趣味性與專業(yè)性要怎么平衡等問題,都是他要慎重思考的。
策展目標從以物示人向以文化人轉變,策展機制從博物館展陳部門單方面主導轉變?yōu)槎喾絽⑴c。變館藏資源有什么、擅長策劃什么就做什么為公眾需要什么就策劃什么。
田靜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為例講道,博物館從最初的收藏、研究功能為主的“藏寶閣”,轉變?yōu)楣娏私鈿v史文化、學習知識、陶冶情操、休閑娛樂、親子陪伴的文化服務場所?!皩嵨?場景+數(shù)字多媒體+體驗活動”的立體化展覽手段,線上線下互動、云展覽等數(shù)字化形式,滿足公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
“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豐富了我們文博工作者創(chuàng)新工作形式滿足公眾期待的手段,但我們真正要做的還是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卑籽┧烧f?!?/p>
關鍵詞: 秦始皇帝 傳統(tǒng)文化 視覺識別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1月31日從比亞迪(002594)獲悉,比亞迪(002594)有意收購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目前,易安財險破產重組方案已基本完成。比亞迪(002
2023-01-31 13:40
據(jù)華西能源(002630)消息,公司與福建長汀程隆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長汀縣垃圾焚燒發(fā)電400t d余熱鍋爐設備采購合同》,該項目為公司與長汀程
2023-01-31 13:24
AIGC概念午后再度活躍,視覺中國兩連板,廈門信達(000701)此前漲停,昆侖萬維(300418)、拓爾思(300229)、風語筑(603466)、二六三(0
2023-01-31 13:28
一般腰圍70厘米等于2 1尺,對應的碼數(shù)是28碼。具體的腰圍對應的尺碼與褲子型號有關,一般不同商家生產的型號不同,對應的尺碼也不同,因此具體
2023-01-31 13:30
五服由父系家族標準劃分親屬關系,以父宗為重,有4種含義。古代王畿外圍以五百里為一區(qū)劃,由近及遠分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古代天
2023-01-31 13:16
簽字筆是指專門用于簽字或簽樣的筆,包括水性和油性簽字筆。以前用鋼筆,現(xiàn)逐漸由中性筆代替,因此這些筆統(tǒng)稱為簽字筆。水性簽字筆一般用于紙
2023-01-31 13:10
富硒雞蛋的硒元素比普通雞蛋的硒元素含量高,是普通雞蛋的40-60倍。富硒雞蛋是指含硒量為0 2-0 5mg kg的雞蛋,通過在雞飼料中添加亞硒酸鈉復合
2023-01-31 13:31
竹筍需要焯水,因為竹筍含有較多的草酸,需要焯一下水去除這些草酸。新鮮的竹筍可以先煮一下去除苦味。竹筍是江南美食之材,過去甚至有“居不
2023-01-31 13:12
地鐵上不能吃東西。因為氣味獨特的食物或飲料會污染車站和車廂空氣,妨礙他人乘坐,而且地鐵屬于密閉空間,氣味很難消退。食物也可能造成地面
2023-01-31 13:12
回眸一笑百媚生是指楊玉環(huán),即唐代的楊貴妃?;仨恍Π倜纳鲎蕴拼娙税拙右椎拈L篇敘事詩《長恨歌》,這首詩形象生動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
2023-01-31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