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黨史故事】1939年陜甘寧邊區(qū)種菜,統(tǒng)帥勤勞天下夸

時間:2022-04-25 16:35:31    來源:騰訊網    

1939年,大生產運動在陜甘寧邊區(qū)展開。當時,邊區(qū)政府成立了生產委員會,采取有效措施,鼓勵生產。在延安,黨政軍學各界人士都被動員起來,數(shù)萬人投入到大生產運動中,掀起了“人人動手”的大生產熱潮。

抗日戰(zhàn)爭初期,朱德一直在前線指揮八路軍抗擊敵人,1940年5月才回到延安。一到延安,他和陜甘寧邊區(qū)的軍民一樣,面對著嚴峻的經濟困難,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到了經濟工作上。1941年5月,朱德在王震的陪同下到南泥灣視察。視察中,他勉勵在南泥灣開荒的三五九旅的干部戰(zhàn)士們一定要做群眾的模范,一定要把生產運動搞起來,要用自己的雙手,做到生產自給,豐衣足食。他還經常深入工廠、田間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指導生產。

不僅如此,朱德自己也身體力行,處處以身作則。他紡的毛線質量很好,還和身邊幾個勤務員一起組成生產小組,在王家坪開墾了三畝菜地,在里面種上了白菜、冬瓜、土豆、南瓜等各種蔬菜,就像一個“蔬菜王國”。幾位勤務員年紀很輕,沒有種過菜,而朱德卻是個種菜能手。就像指揮作戰(zhàn)一樣,他種菜也很有一套。他手把手地教他們掏地、點籽、澆水,每道程序都有條不紊。為了積肥,他還大清早就帶頭出去拾糞。

因為朱德有著豐富的農業(yè)知識,所以他種的菜質量好,產量高,品種又多,他的菜園成了邊區(qū)的樣板,經常有人參觀。

朱德帶頭種菜,在干部、群眾中影響很大。大家認為他領導全軍進行作戰(zhàn)、生產與訓練,工作十分繁忙,每天還要批閱文件、考慮問題、參加會議、接待來訪者等等,很少有空閑的時間,加之他年近花甲,因此,部隊中、機關中、老百姓中,集體的、個人的紛紛來信懇求替他代耕,以便他能為人民為革命保重身體,在生產的時間內稍稍休息一下,但總司令總是婉言謝絕。他說他的生產任務自己可以完成,生產雖然要花費勞動力,但也是一件最快樂的事,這對整個革命,對他自己的身體都有好處。按照他的計劃,生產任務的完成是有保證的。

總司令在生產中的這種模范作用,成了推動生產運動、建立革命家務的一個巨大的力量,這個力量鼓舞著大家去創(chuàng)造奇跡。有些不積極生產,游手好閑的后進戰(zhàn)士,也被朱德的精神所感動而有了轉變。

1943年11月底,陜甘寧邊區(qū)召開勞動英雄大會,舉辦邊區(qū)生產展覽會。會上,朱德展出了他親手種出的一個大冬瓜,大家看后都稱贊不已。有一個干部當場寫了一首詩:

工余種菜又栽花,

統(tǒng)帥勤勞天下夸;

愿把此風揚四海,

逢人先說大冬瓜。

關鍵詞: 生產任務 豐衣足食 總結經驗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