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民生 > 正文

三國時期,蜀國和吳國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國家防御戰(zhàn)略體系的?

時間:2022-04-25 16:53:42    來源:騰訊網(wǎng)    

東漢末年,戰(zhàn)火紛爭,天下逐漸呈現(xiàn)以魏國實力最強的三國鼎立格局。而另外的蜀國和吳國,根據(jù)當時的地理條件各自立于一方,那么,這兩個國家究竟通過了什么方法建立起本國自身的防御體系,以抵御住強大的魏國的攻勢呢?

歸根究柢,吳蜀二國都擁有天險可以抵御外敵,但并不僅僅如此,而是在此基礎之上對其加以改善。

一、吳國的防御體系

吳國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通過長江之天險來打造防御體系的政權,因此許多東西都不能夠借鑒前人的經(jīng)驗,需要自己主動思考,而最終得出了以下幾個重點:

1.長江的河流長度之長,決定了吳國要想在這設防,就不可能派人每一處都盯守。而即便是長江,也存在有一些需要重點防御的地方,因此吳國在西陵、江陵、武昌、濡須、石頭等地派專人防守,并建立起防御工事,用以達到要點防守的目的。

2.設立了防御體系固然沒什么問題,但是敵人總歸能想到其他的辦法來攻擊,因此需要有一支不固定在一地的軍隊,來防止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后,能夠馬上對發(fā)生地進行支援。

依賴長江天險作為防御體系的吳國,將支援的軍隊設在西陵,既能夠抵御魏國,也可以防守蜀國,可謂兩全其美。

3.當時的江北假若失守,敵軍要想渡過長江便絕非難事。而吳國對淮南發(fā)動了幾次進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未曾把本國防線延至淮河。

但不幸中的萬幸是,當時并沒有開通大運河,長江下游擁有眾多河網(wǎng),決定了此處戰(zhàn)場十分有限并不能達到敵軍所需要的大軍壓境的效果。因此,吳國的軍隊只需要在石頭和濡須兩地做好防御即可。

孫權掌權之后,制定了發(fā)生緊急狀況以后,江陵等地負責拖延敵軍,與此同時水師順江而下,在沔水處截斷魏國進攻部隊的后路。

東吳的防御體系結合了以上幾點,充分利用長江的天險以及水師在此處作戰(zhàn)的優(yōu)勢,抵御住了魏國多次的進攻,保證一方政權穩(wěn)固。

二、蜀國的防御體系

在蜀國境內雖然擁有重關之險,但需要面對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兵力極其缺乏。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曹操在撤離漢中之際,將原本漢中的人口幾近帶走,光有地卻缺少了勞動力。因此,即便是在擁有秦嶺作為天險的漢中,也需要從西川調配人過來當?shù)剡M行防守。這對于本就在三國中國力較弱的蜀國可謂是一道難題,對蜀國的君臣也是一次很大的考驗。

因此在不同的時期,蜀國的防御體系也曾發(fā)生過數(shù)次改變。

1. 劉備在奪取漢中之后,立馬就需要面對來自東吳的進攻。當時蜀國的主要戰(zhàn)力都用于東征,魏延僅帶領部分軍隊駐守在漢中。另一方面,在東漢亂世的背景下,中原和關中的經(jīng)濟都有極大損失,魏國要想率大軍進攻漢中絕非易事。

至此我們可知,在當時漢中還未成為主要戰(zhàn)場,邊境也相對穩(wěn)定。假若魏國大軍進攻,也可以借秦嶺的天險來防御。

2.夷陵之戰(zhàn)后,蜀國軍力遭受了巨大損傷,好在有諸葛亮才保證了益州經(jīng)濟穩(wěn)定發(fā)展,魏國在關中的經(jīng)濟也尚未恢復如初,可以看出此時的蜀國仍具備一定的戰(zhàn)斗力。而為了達到北伐的目的,諸葛亮決定將大軍常駐在漢中,與此同時在漢中屯田,解決后期方面的問題。

在這一時期,魏國的司馬懿曾對蜀國發(fā)動過一次較大的攻勢,但因為當時天公不作美,以及條件尚未成熟最終失敗。而蜀國一方則是向涼州進行主動反擊取得了勝利。

3.此時的魏國軍力逐漸恢復,蜀國的北伐也并沒有太大的規(guī)模,因此,大軍繼續(xù)留在漢中,不僅沒有太大的作用,反而對國力有很大的消耗。

為此,費祎派主力部隊駐守在涪(fú)縣和漢壽,漢中的軍隊主要負責在秦陵拖延敵軍等待主力部隊到達。

4.姜維時期,將大軍轉至沓中進行屯田,認為漢中外圍只能夠防御卻不能消滅敵軍,因此放棄外圍的險要之地,將兵力集中在陽安關等地。

但此時魏國早已今非昔比,并不是蜀國能夠對抗的,這樣的防御體系最終導致了蜀國滅國。

蜀吳二國充分利用了天險來搭建本國的防御體系,為后來的政權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中國的歷史也開始變得更加復雜,開啟了南方政治經(jīng)濟地位提升的時代。

關鍵詞: 防御體系 主力部隊 充分利用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