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底價成交增多 8月以來全國土地市場進入快速退燒階段

時間:2019-09-11 10:05:16    來源:證券時報    

8月以來全國土地市場進入快速退燒階段。多家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全國土地市場成交量價齊跌,土地平均溢價率降至年內最低,底價成交甚至流拍的土地數量明顯增加,僅8月29日一天,北京、南京、重慶、成都等城市有多宗住宅用地底價成交,南京、合肥等熱點城市都有流拍發(fā)生,9月以來全國成交的土地中,底價成交的地塊數量占比高達四成,土地市場降溫明顯。

繼今年3月出現樓市小陽春后,4月開始,部分一二線城市熱點城市土地市場快速升溫,土地市場競爭激烈,數十家房企參與、上百輪競價、“地王”、溢價率超過100%的現象再現。從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也可看出,今年4月至7月,全國70大中城市單月土地成交金額均在3000億以上,溢價率也保持在兩位數,4月平均溢價率最高達23.94%。自6月土地出讓金和土地成交均價均達到年內最高點后,土地市場開始降溫,土地出讓金、土地成交均價、平均溢價率持續(xù)下降。

至8月份,土地市場快速退燒。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8月全國70大中城市合計土地成交金額2501億,環(huán)比下降31%;成交土地均價7492.76元/平方米,環(huán)比下降24%;土地成交溢價率只有8%,較7月下降4.38個百分點,較4月23.94%的最高點下降了近16個百分點,創(chuàng)年內最低。與此同時,土地流拍數量明顯增加,高達72宗,為年內最多。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信息統計,僅8月29日一天,北京出讓3宗土地,其中2宗住宅用地底價成交,1宗商辦用地溢價率僅為1.6%;南京出讓8宗綜合用地(含住宅),其中4宗底價成交,1宗流拍;重慶主城區(qū)2宗住宅用地分別以底價和1%的溢價率成交;成都成交的5宗宅地中,有3宗底價成交。

對于8月土地市場快速降溫的原因,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7月份開始,連續(xù)出臺的包括信托貸款、海外發(fā)債在內的融資收緊政策,均對房企拿地造成了一定影響,8月房企拿地明顯減少,只有8家企業(yè)拿地超過50億。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在當前融資緊張的環(huán)境下,房企整體拿地意愿并不強烈,8月近三成百強房企未有土地入賬,融創(chuàng)、中海等房企顯著放緩投資腳步,融創(chuàng)單月拿地金額較前7月均值下跌6成左右,中海拿地金額僅有1.6億元,相對于前7個月平均超過110億元的土地投資來說幾乎可忽略不計,還有多家企業(yè)8月拿地金額不足10億元,單月拿地銷售比更是低至0.1以下。

9月以來,土地市場降溫持續(xù)。從多城市土地成交情況來看,盡管仍有個別城市個別土地成交溢價率較高,但是大部分城市土地成交以底價成交為主,廣州、成都、蘇州、長沙等城市多宗(含住宅)土地均底價成交,其中,蘇州9月4日出讓2宗綜合用地,1宗底價成交,1宗終止交易;成都9月3日出讓的3宗綜合用地(含住宅)全部底價成交;廣州9月2日出讓的3宗綜合用地(含住宅)均以底價成交。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9月以來全國土地市場合計成交50宗土地,平均溢價率只有7%,其中,多達20宗地是底價成交,占比高達40%,刷新年內最高記錄,只有19宗地的溢價率超過10%,溢價率超過50%只有2宗。

對于后續(xù)土地市場的走勢,張大偉認為,融資政策收緊的背景下,9月份熱點城市的土地溢價率開始明顯下調,如果政策持續(xù),不排除后續(xù)土地市場流拍再次明顯增加的可能性。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jiān)嚴躍進則認為,受中央和地方“穩(wěn)地價”政策的影響,尤其是銀保監(jiān)會等對信貸資金的嚴管,使得資金進入土地市場的難度有所增加,土地市場有所降溫。當前穩(wěn)地價的政策較多,包括拿地資金審核、設定漲停板、增加各類約束如配建租賃住房等。政策的“組合拳”將有助于打擊炒地行為,進而創(chuàng)造更公平的拿地環(huán)境和穩(wěn)定地價。預計9月份宅地交易市場以降溫為主要特征,尤其是考慮到房企當前資金壓力開始增大,房企拿地會偏保守和趨于理性,后續(xù)住宅用地價格將進一步趨穩(wěn),這也有助于未來房價的穩(wěn)定。

盡管房企融資環(huán)境持續(xù)收緊,企業(yè)信托、海外融資渠道受限,難免會對土地市場造成實質性沖擊,但是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現階段土地市場并未重現去年下半年大范圍流拍的局面,對房企而言,投資拿地上整體保持審慎的態(tài)度即可。

記者 張達

關鍵詞: 土地市場 快速退燒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