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注 > 正文

散文|后山上的水池們

時間:2023-04-21 07:23:50    來源:紅網(wǎng)    

吳從惠/文

工字鎬高高舉起,到頂點,再狠力砸向地面。鋤尖與泥巖接觸面冒出一股白灰,手臂震得發(fā)麻,而巖石紋絲不動。再舉,再挖,循環(huán)往復,終于敲崩一塊。這是父親挖山常有的場景。


(相關資料圖)

老家后山是片紅色泥巖。山不高,但草木難生,像一個個小饅頭,又像瘌痢頭。只有那些根系發(fā)達的火棘、冬茅、箭桿竹等植物能存活。土質(zhì)缺水。雨下到地面,嘩啦啦就流走了。除帶走一層風化的沙子,留下的仍是堅硬的泥巖。

上紀八十年代,我家在這座山腳下建了新房,為改善居住環(huán)境,父親就開始了造池及植樹工程。

第一個池子開挖是在上紀九十年代初。我小孩都還在上小學,侄子侄女還沒上學。我回去看父母親,都會參加勞動。小屁孩就跟著我去湊熱鬧,有時,也用奮箕拖泥巴。

除鎬頭、鐮括,父親又買來錘子、鋼釬等。這泥巖,不動則巖石,堅硬,一動就風化成沙子。用鎬刨都難,必須用鋼釬錘打,一點點啃,螞蟻啃骨頭。夏天,渾身是汗,光著臂膀干?;丶页燥?,洗個澡,又接著上山。冬天也沒閑,干活冒熱氣,脫掉外衣。一早上山,天黑才收工。也是汗流浹背,筋疲力盡。

池子長、寬全隨地附形。越挖到底部難度越大。池挖好,為防滲水,內(nèi)壁還需用磚頭砌上。多是到拆房工地撿廢舊磚頭。一擔一擔挑上去。父親自己動手砌,用石灰水泥粉刷。外表看,不怎么平整光滑,但節(jié)約呀,不滲水少滲水即可。

二十余年過去,山上已有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池子九口。山頂,山腰,山腳都有,可謂星羅棋布。有的像豆腐塊,有的像半塊月餅,有的像橄欖果,有的像啞鈴。有的能裝幾十擔水,有的只能裝幾擔十幾擔。

有三個是父親一個人挖的。后來,我接著挖。我挖池子時有了電鎬。這就方便多了,效率也高了。我把電纜拉到山上,方便作業(yè)。但也難,有時,鉆頭嵌入巖縫,出不來,還得用鋼釬從旁邊打入搶出。電鎬打久了,手指手臂也震得麻酸,一樣腰酸背痛。打松的石塊,還得鍬上塘圍,我不習慣挑。倒是砌圍護層,請了專業(yè)人士,看起來砌得平整些,也漂亮些。

山嶺地薄,沒有泉水,全靠天上雨水。池子水淺,不能養(yǎng)魚。

有了池子后,蓄住了暴雨,山上再沒發(fā)過洪水。有了水的滋潤,后山形成了一個完善而獨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草木開始繁盛起來,花果飄香,精彩紛呈。池邊種了樹,各種鳥開始在樹頂筑巢,樹腳經(jīng)常看到一攤攤白色的糞便,鳥家族看來挺興旺。一早,鳥們嘰嘰喳喳到池塘里飲水。水中,青蛙在呱呱唱歌。池塘邊的旱土里,蟲子也多了起來。螞蟻、蟋蟀、屎殼郎、各種蜂、蜈蚣等昆蟲,找到了安身之所。甚至連蛇、兔子、黃鼠狼等動物,夜間也到池塘里飲水。

有年,我在最大的那口池里丟了幾節(jié)蓮藕。一段時間過去,幾片荷葉浮出水面。再過幾天,一株小小的荷桿鉆出水面,尖尖角,略帶粉色,還真有蜻蜓立上頭呢。這陣子,我吃飯都端著碗往山上走??春砂凵龆?,看蓮花漸漸綻放,嗅蓮花溢彩紛呈飄芳香。

池塘,也成了我最愛流連的地方。順手摘點桃呀李呀枇杷呀,嘗新。我還買了吊床,掛在兩棵樹中間。困了,就在池邊樹下小憩一會兒。經(jīng)常在池塘旁靜坐,在這里構(gòu)思我的一篇篇美文。這大小池塘,仿佛寄托著對故土的依戀,對生活的感悟,對親人的思念。

水,就是財,蓄水就是儲財。人說,六十不種樹,我還挖塘呢。今年清明,我又在老家呆了十幾天。硬生生過成了勞動節(jié)。期間,又新挖兩口水池。美化地球,造福人類,格局多大呀。

這幾天老做夢,總夢見池塘。半醒半夢時老出幻覺,好像聽到了淅淅瀝瀝的雨聲,聽到了稀里嘩啦的水響,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池塘水滿,波光瀲滟的景色。

關鍵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