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guān)注 > 正文

古詩風朗讀視頻_古詩風

時間:2023-02-13 13:12:10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1、古詩《風》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嶠,讀音為 lǐ qiáo。

2、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宰相。


(資料圖)

3、字巨山,二十歲舉進士,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詩文為當時人所稱道,前與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相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和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后被尊為“文章宿老”。

4、古詩《風》全詩原文如下: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5、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6、白話文釋義: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7、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8、擴展資料李嶠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云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全都有涉及。

9、七言歌行現(xiàn)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

10、所作的古詩《風》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xiàn)了“風”之種種形力、魅力與威力,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11、前兩句就“風”的季節(jié)功能而言:秋風能令萬木凋零,春風卻又能教百花綻放;后兩句則就“風”所到之處,呈不同景象來描寫:風過江上時,則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時,只見竹竿一齊傾斜。

12、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風是無形的,風又是實在的,我們看不到風,卻能感受到風。

13、秋風能掃盡落葉,春風能催開鮮花,風能激起千層浪,風能吹得萬竹斜。

14、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風”在作者筆下,變得形象生動,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聞、耳可以聽。

15、全詩漢語拼音注音:《fēng 》táng dài :lǐ qiáo《風》唐代:李嶠jiě luò sān qiū yè ,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

16、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17、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rù zhú wàn gān xié 。

18、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19、釋義: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20、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21、擴展資料:李嶠(645年-714年),字巨山,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人,唐朝宰相。

22、此詩作年未得確證。

23、有人認為,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瀘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蔥郁。

24、等及峰頂之時,一陣清風吹來,李嶠詩興大發(fā),隨口吟出了這首詩。

25、此詩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xiàn)了“風”之種種形力、魅力與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經(jīng)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26、秋風能掃盡落葉,春風能催開鮮花,風能激起千層浪,風能吹得萬竹斜。

27、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風”在作者筆下,變得形象生動,讀后仿佛滿紙是 颯颯的風聲,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聞、耳可以聽。

28、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風 (唐代李嶠詩作)唐詩《風》的作者:李嶠嶠, 拼音:jiào《風》【作者】李嶠【朝代】唐: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29、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30、譯文: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31、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32、古詩風李嶠帶拼音風jiě luò sān qiū yè ,解落三秋葉,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能開二月花.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過江千尺浪,rù zhú wàn gān xié .入竹萬竿斜.嶠qiáo(名詞)泛指高而陡峭的山峰;例:出為碧嶠.――《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鼻準高隆如嶠聳.――《西游記》組詞:嶠角(山角)嶠鬟(山鬟)李嶠(唐朝)煙的部首是火字旁。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