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注 > 正文

蒙自市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讓文明成為習慣

時間:2022-06-28 11:05:37    來源:紅河日報    

清晨,9歲的普浩軒出現(xiàn)在南湖公園里,身穿紅馬甲、手拿火鉗撿拾垃圾的身影定格成最美的瞬間。5年前,普浩軒和媽媽一起出現(xiàn)在創(chuàng)文志愿者的行列中時,他是蒙自市年紀最小的志愿者。5年的堅守,讓他從一個懵懂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影響并帶動身邊一批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來的新時代好少年。

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qū),文明整個城市。舉辦“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系列活動,讓文明從小植根在孩子心中,展現(xiàn)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過程中蒙自少年的擔當,讓文明成為習慣,讓文明成為風尚,這僅僅是蒙自市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學校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也影響到我們,在家里我會帶著妹妹打掃,保持干凈和衛(wèi)生,然后教會家人七步洗手法,有效隔離病菌。”雨過鋪中學學生段景祺興奮地對記者說。

文明之風的形成需要在一雙雙大手與小手中傳承。蒙自市結合在學校開展的“小手拉大手,共做文明人”活動,把“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不斷深入到家庭、社區(qū),每一位學生、家長能夠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從一個個細節(jié)做起,自覺做文明家庭的示范者和帶動者,讓文明之風的種子在社會、在學校、在家庭中生根發(fā)芽。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這是從蒙自市水田鄉(xiāng)發(fā)出的一封封包含真摯情感的家書,留守兒童用稚嫩的筆觸表達了對外出務工父母的思念。幾百字的家書,架起孩子與在外務工父母的溝通橋梁,打開孩子的傾訴渠道,也讓身在他鄉(xiāng)的父母了解到孩子在老家的學習生活情況,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讓孩子在成長中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蒙自市的文明教育、精神滋養(yǎng)遠不止這些。“通過公開招募遴選,一支由240余名年齡在6至16周歲之間的青少年組成的‘紅色小蜜蜂’隊伍迅速建立起來。這些來自15個民族、分布在全市19所學校的青少年,一經組建就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蒙自團市委書記張睿航告訴記者,“紅色小蜜蜂”們把宣講舞臺搬到紅色景區(qū)、敬老院、福利院、“建設者之家”、小區(qū)小廣場等群眾最集中的地方,一起講黨史,一起唱紅歌,以兒童視角、群眾語言深入鄉(xiāng)村小學用少數(shù)民族語言為同學們講述紅色故事,舉辦紅書分享會。這支平均年齡只有10歲的宣講隊,獲得了2021年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青少年們站上了紅色宣講的“C位”,成為黨史故事宣講的生力軍。

據(jù)悉,近年來,蒙自市教育工委由1587名黨員組成71支戰(zhàn)斗隊、66支志愿服務隊,聯(lián)合教師、學生認真組織開展敬老、助困、助殘志愿者服務活動;蒙自三小、蒙自一小、惠民小學、蒙自一中等學校在包保片區(qū)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共發(fā)放創(chuàng)文宣傳單4000余份,600余名居民在簽名冊上作承諾簽名。

文明始于心,創(chuàng)建踐于行。如今的蒙自市,文明、幸福的因子已經融入其中,變得更加溫情而有力量。(記者楊會國)

關鍵詞: 蒙自市文明之風 蒙自市志愿者 創(chuàng)文志愿者行動 新時代好少年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