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解讀 > 正文

4月來逾九成科技ETF縮水 科技板塊仍有投資機會

時間:2020-04-16 11:36:37    來源:證券時報    

4月以來,科技股延續(xù)低迷走勢,資金對科技板塊的交易熱情也暫時降溫。數據顯示,此前備受追捧的科技類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吸金態(tài)勢有所減弱,整體遭遇凈贖回,逾九成基金份額出現縮水。

4月來九成科技ETF縮水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全市場共有29只科技類ETF,包括5G、芯片、通信、半導體、TMT、新能源汽車等細分行業(yè)主題基金。剔除1只處于封閉期的基金和1只尚未上市的基金,27只科技類ETF份額4月以來減少15.26億份。按區(qū)間成交均價估算,9個交易日內約有16.88億元資金借道科技類ETF離場。

具體到單只產品,除天弘中證計算機主題ETF、南方中證500信息技術ETF等個別基金外,其余絕大多數科技類ETF份額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4月14日,4月以來超九成科技類ETF規(guī)??s水。

值得注意的是,天弘中證計算機主題ETF于4月13日在深交所上市,上市當日資金凈流入13.43億元。除該基金外,其余科技類ETF本月以來總份額減少近30億份,資金凈流出逾30億元。

此前,盡管科技股自2月末春季行情拉上帷幕后便展開深度回調,泛科技ETF仍是資金流入的主方向。Wind數據顯示,3月1日至3月31日,電子、計算機、傳媒、通信等4個申萬一級行業(yè)指數分別累計下跌20.44%、12.81%、10.83%、7.94%。在此期間,資金凈流入最多的股票型ETF主要集中于TMT等科技板塊產品。

針對近半個月以來科技類ETF份額的縮水,深圳一家中型公募投資總監(jiān)表示,“進入二季度以來,A股呈現弱勢震蕩行情,農業(yè)、消費、醫(yī)藥、新基建等熱點板塊輪番上演,已調整1個多月的科技題材持續(xù)降溫。部分資金開始轉移布局重點,造成科技ETF資金凈流出。”

他說:“從更細分時間線上看,4月初科技類ETF遭遇凈贖回較多,但最近兩個交易日伴隨RCS、半導體、通信設備等科技股回暖,又出現資金凈流入跡象。”

盡管科技板塊中長期投資價值受到認可,主動偏股基金仍繼續(xù)減持TMT板塊。據光大金工最新數據統計,基金已連續(xù)5周減持TMT板塊。

科技板塊仍有投資機會

進入二季度以來,隨著資金在多個熱點板塊間游走,科技板塊仍在調整,消費、新基建等內需主線愈發(fā)明確,市場熱議市場風格的切換。多家機構表示,當前應著眼于內需相關的行業(yè)板塊,但科技板塊仍有較多投資機會。

博時基金表示,綜合看第二季度交易面總體呈中性。從風格和估值來看,A股以內需邏輯下的成長板塊為主。目前市場的估值水平穩(wěn)定,內部估值結構有很強的延續(xù)性,但內部估值較為分化。結構配置或可考慮兩條線索:一是受疫情影響較小或受益于政策且業(yè)績較確定的行業(yè),如必需消費、農林牧漁、醫(yī)藥、汽車、通信、基建產業(yè)鏈等;二是低估值、高股息的防守行業(yè),如電力、金融等。

匯豐晉信科技先鋒基金經理陳平表示,“隨著疫情帶來的市場調整,各類股票都出現了顯著的跌幅,TMT成長股則跌幅較大。放在較長的時間維度看,目前TMT成長股的估值是有吸引力的,傳媒、電子的估值在歷史均值以下,通信在歷史均值附近,計算機可能相對還偏高一些,總體來看,TMT估值并不貴。”

在陳平看來,TMT成長股的股價前期持續(xù)上漲,在疫情期間完成了回調,后續(xù)那些能兌現業(yè)績或者短期業(yè)績受疫情影響但長期優(yōu)秀的公司,會逐漸走出來。

東北證券表示,疫情蔓延加強海外經濟衰退預期,全年外需走弱是大概率事件,政策發(fā)力方向更多聚焦于內需。守住穩(wěn)就業(yè)目標,要求GDP增速達到4.8%,僅依靠基建難度較大,擴大消費有其必要性。消費受益于國內針對擴大消費、提振內需的政策持續(xù)出臺,此外,周期中的基建相關子行業(yè)受益于基建托底經濟需求。

關鍵詞: 科技ETF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