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晚清名將僧王僧格林沁是如何被捻軍16歲少年所殺少年結(jié)局如何!

時間:2022-04-02 08:57:36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自從鴉片戰(zhàn)爭過后,晚清時局越發(fā)動蕩,外有列強環(huán)視,內(nèi)有太平天國、捻軍起義。對于清王朝來講,這一局勢已經(jīng)到威脅到國家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當時清軍的定國支柱便是南有曾國藩,北有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小時候家里很貧寒,身份卻很高貴,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二十六代孫。像僧格林沁身份高貴,卻日子過得很清苦的貴族后裔并不少見,因為并不是每一位貴族后裔都有經(jīng)營財富的能力,家里分配的,消耗完了,也就面臨著家道中落的結(jié)局。

幸運地是僧格林沁命中注定非有一番大成就,道光五年,因為叔伯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膝下無子,僧格林沁便被過繼了過去,承襲科爾沁左翼后旗扎薩克郡王。同年十二月,奉命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此時,僧格林沁還成了道光皇帝的外甥,這更加注定了他未來非凡的命運。

僧格林沁的戰(zhàn)績是實打?qū)崙?zhàn)場上打出來的,這點也讓他成為晚清鎮(zhèn)國級別的軍事名將。這位名將的一生有三個轉(zhuǎn)折點,一是過繼,二是鴉片戰(zhàn)爭時力主抗英,三是討繳捻軍。

捻軍,是一支和太平天國同時期的農(nóng)民起義軍,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北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qū),鼎盛的時候擁兵達二十萬人。

僧格林沁和捻軍的對抗生涯一波三折,剛開始朝廷給他一萬士兵,去山東討伐捻軍,朝廷授權(quán)僧格林沁節(jié)制調(diào)遣直、魯、豫、鄂、皖五省兵馬。在僧格林沁的帶領(lǐng)下,捻軍損失慘重,在鄂東霍山黑石渡,捻軍近十萬人的部隊遭遇慘敗,清軍也在此戰(zhàn)中實力大損。

但很快,僧格林沁就遇到了另一位傳奇人物--張宗禹。

張宗禹外號"小閻王",當時捻軍分為東西兩部,他就是西部捻軍的首領(lǐng)。史書記載張宗禹帶兵:出沒無常,善于避實擊虛,敵勢雄厚即疾走避之;敵勢脆弱即奮勇碎之。有時化整為零,到處盤旋,使敵人不知其主力之所在;有時合零為整,并力沖突,使實力出于敵人所料之外,故能出奇制勝,迭奏膚功。

僧格林沁和張宗禹兩人同樣是享譽盛名,這樣一場命運之戰(zhàn),注定會是驚天的結(jié)局。

僧格林沁的打算是找到張宗禹的勢力,然后一舉擊潰,張宗禹把握住了僧格林沁的特點,知道自己正面戰(zhàn)場剛不過,必須要想辦法削弱僧格林沁,再尋找機會搞事情。

張宗禹此時的優(yōu)點有三:

1,熟悉地形;

2,主場作戰(zhàn),情報、兵源都不缺;

3,他擅長游擊戰(zhàn)的用兵方式,剛好克制僧格林沁正面作戰(zhàn)的理念。

張宗禹給僧格林沁設(shè)的局,在曹州高樓寨,這個地方易守難攻,張宗禹還早就命人挖好了坑等著清軍的到來。這一局,還需要一個前提,因為這種陣勢只針對得了騎兵,而且還是小規(guī)模的騎兵。高地、溝壑,限制了騎兵的沖擊力,但抵擋不住裝備齊全的步兵,所以,必須要想辦法分割開僧格林沁和主力部隊。

張宗禹在這件事情上,給足了僧格林沁理由,比如曾國藩討伐太平天國軍取得大捷、自己在戰(zhàn)場上經(jīng)歷了戰(zhàn)敗,身邊只有很少的人等等,急于立功的僧格林沁最終還是上鉤了。他率領(lǐng)親衛(wèi)騎兵,脫離大部隊,先行追擊,想要剿滅這股捻軍勢力。

同治四年,宗禹退至魯西之曹州,僧酋跟蹤追人,駐節(jié)曹州西十八里之李莊。宗禹揮軍掘長塹圍之,命任杜、張琢并力沖擊,僧軍全部崩潰,僧酋被殲于麥壟中,手刃之者,乃捻童張皮綆也。

僧格林沁萬萬沒想到的是,曹州高樓寨早已被張宗禹精心布置,輕敵冒進的僧格林沁被蟄伏已久的捻軍大敗于此。僧格林沁在親衛(wèi)誓死保衛(wèi)下,騎著那匹和他一樣傷痕累累的戰(zhàn)馬,沿著麥地一路奔行,想要借著麥子掩住身形。

與此同時,捻軍的搜尋人馬也在四處尋找著僧格林沁,一位叫張皮綆的捻軍少年此時也在搜尋行列。這位少年顯得心不在焉,只是機械式的用刀劈開眼前的麥子,粗略看上一眼,沒人便繼續(xù)前行。也難怪他如此,此前少年剛剛接到家里嫂子托人帶來的母親病逝的消息,少年聽聞這個消息后,傷心欲絕,一家五口,前些日子父親和兄長被清軍所殺,留下寡嫂在家照顧母親,一家人全靠自己補貼家用,卻沒想到母親也因病去世了。

不識字的他也沒法寫信去詢問具體情況,只是哀求著送信的人勞心回去告訴自己的寡嫂,不日,他便會辭了職務(wù),帶著近日攢下的些許銀兩,回家為母親準備喪事。

正當少年為家事難過時,前邊的麥田里,忽地出現(xiàn)一個軍官打扮,渾身負傷的將領(lǐng),中傷墜馬,倒在那里。張皮綆見此情景,知道是個大人物,便趁他負傷,揮刀砍下了他的頭顱,帶著裝扮、尸身領(lǐng)賞去了。事后,他才知道,原來這個人就是僧格林沁,那個害死了自己父親、兄弟和捻軍大英雄的惡魔。

領(lǐng)了懸賞的張皮綆,拜別了同僚,帶著銀兩回來家去了。因為僧格林沁的死,激怒了清政府,下令各級政府捉拿兇手,并令曾國藩和左宗棠、李鴻章一起圍剿捻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張皮綆改名凌云,經(jīng)營起了田地、造酒、旅店、油店的生意,并娶了一個妻子,還生了一個兒子叫張武。

他的暴露其實是一次偶然的經(jīng)歷,當時清政府查到僧格林沁是張皮綆所殺后,順勢找到了他的老家。同治十二年,清山東巡撫丁寶楨派三名暗探,化裝成商販至渦陽來尋訪張皮綆。巧的是,本來沒有尋到人的暗探,卻在無意中聽到喝醉了的張皮綆講述自己光輝歷程。

正愁找不到正主的清軍,便在偶然之下抓住了殺死了僧格林沁的小兵張皮綆,這位因為僧格林沁出名的捻軍小兵,也在多年后,因為僧格林沁被判凌遲。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guān)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關(guān)鍵詞: 僧格林沁 太平天國 鴉片戰(zhàn)爭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