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明朝特務機構那么厲害,清朝卻消失了,清朝如何監(jiān)視大臣?

時間:2022-03-30 06:56:52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清朝也是有特務機構存在的,只不過順治以后,歷任皇帝將清廷特務機構的名稱多次作出了變更。滿清入主中原后,接收了前明錦衣衛(wèi)人員的順治,曾效仿明朝錦衣衛(wèi)機制,建立起屬于清廷的特務機構。順治執(zhí)政初年清朝的特務機構依然被定名為錦衣衛(wèi)。隨后福臨又將錦衣衛(wèi)更名為儀鑾衛(wèi)。儀鑾衛(wèi)主要負責皇帝的守衛(wèi)工作,情報收集工作被暫時廢止。

公元1654年宦官吳良輔建議福臨,重新設立直屬于內廷的情報機構。福臨同意了吳良輔的建議,建立起服務于皇帝的內廷情報機構:十三衙門。十三衙門是效仿明朝二十四衙門而設,它依然是由內廷宦官所領導。公元1661年,康熙降旨處死吳良輔,同時十三衙門也被康熙降旨撤銷。在康熙撤銷十三衙門的同時,他將尚膳監(jiān)獨立出來更名為采捕衙門,將宣徽院更名為會稽司,將尚方院更名為慎刑司,將禮儀院更名為掌儀司。

掌儀司顧名思義便是負責康熙出行儀仗,守衛(wèi)康熙的一個部門。采捕衙門主要負責打探情報、緝拿等工作。而會稽司和慎刑司則主要負責審訊、看押、定刑、秘密處決犯人等工作。由此可知采捕衙門、會稽司和慎刑司便是康熙執(zhí)政時期的情報機構。三司幾乎與十三衙門的權力等同。

到了雍正執(zhí)政時期,雍正又將清廷的情報機構更名為粘桿處。粘桿處便是民間所說,雍正麾下的血滴子。粘桿處的正是名稱為尚虞備用處。最早的粘桿處是一個負責粘蟬、捕捉蜻蜓,服侍皇族釣魚的服務組織。雍正還在潛邸時,其位于北新橋附近的貝勒府內有一棵參天大樹。每當盛夏來臨,枝繁葉茂的樹木間就會響起聒噪的鳴蟬。不喜吵鬧環(huán)境的胤禛特意組織家丁,用木桿去捕蟬,這些家丁就是粘桿處的前身。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和碩雍親王,同時諸子奪嫡也進入最激烈階段。

表面上與世無爭的胤禛,暗地里卻在制定計劃,加快爭奪儲君之位的步伐。為了獲取政敵情報,掌握百官動態(tài),胤禛便開始招募武林高手,訓練家丁。這支由武林高手和家丁組成的隊伍,主要負責的任務便是幫助胤禛四處打探情報,鏟除異己。隨之這支隊伍被胤禛正式起名為粘桿處。其實粘桿處不只是胤禛首創(chuàng),清朝早期的皇帝也有設立粘桿處,但當時的粘桿處只是為皇帝負責:巡狩時扶輿、擎華蓋、捕鳥,馴鷹等工作,并不負責收集情報。雍正登基后為了維護統治,他便將粘桿處劃歸到內務府名下。雍正如此做,等于是將粘桿處擺在了明面上,雍正可以直接利用內庫的錢銀發(fā)展,壯大粘桿處。

粘桿處雖然被劃歸內務府名下,但它依然是一個直屬于雍正的暴力情報機構。其總部一直設在雍正龍潛時的府邸。雍正執(zhí)政的第三年,雍正將自己曾居住過的潛邸更名為雍和宮,同時雍正還降旨將雍和宮定為龍潛禁地。這就是說更名后的雍親王府,只有皇帝才能居住,一應宮殿規(guī)制都和皇宮等同。但改制后的行宮,卻并未像皇宮那樣覆蓋黃色的琉璃瓦,雍和宮的殿頂,依然在使用綠色的琉璃瓦。

有人認為,雍和宮雖然是雍正的行宮,但主要在此居住,活動的卻是粘桿處的侍衛(wèi)。雍和宮內有一條秘密通道,供粘桿處的侍衛(wèi)來往于皇宮,向雍正匯報打探到的情報。當時的雍和宮其實已經變成了一座戒備森嚴的特務署衙。為了不讓機密情報外泄,雍正才特意將潛邸,由府改為宮。粘桿處在紫禁城內,還設有一處分部:御花園堆秀山"御景亭"。

乾隆登基后,依然有沿用粘桿處,監(jiān)視、控制京城內外百官的動向。直到嘉慶登基誅殺和珅后,嘉慶才降旨清洗粘桿處。自此替皇帝打探情報的粘桿處,才逐漸被廢除。由此可知清朝也是有情報機構存在的,只不過清廷情報機構的名字在一直變更,只有順治執(zhí)政初期清朝情報機構的名字才被叫做錦衣衛(wèi)。

總結:順治初期清廷的情報機構依然叫錦衣衛(wèi),隨后吳良輔建議順治建立十三衙門??滴鯊U除了十三衙門,改用三司代替十三衙門。雍正、乾隆執(zhí)政時期,清廷的情報機構更名為粘桿處。直到和珅被誅殺后,嘉慶才廢除了粘桿處。

關鍵詞: 情報機構 十三衙門 主要負責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