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明朝的大禮儀之爭,文官集團為何失?。咳驐钔⒑偷倪@份詔書

時間:2022-03-29 13:35:50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現(xiàn)在熟悉歷史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唐朝有太宗李世民,宋朝有太宗趙光義,元朝有太宗窩闊臺,清朝有太宗皇太極,只有明朝沒有太宗,在古代王朝太祖太宗基本上都是標配,很多人都好奇為何沒有明太宗?

在漢字文化圈,幾乎都推行過廟號制度,這個來自商朝時期祭祀祖先的傳統(tǒng)在后世被穩(wěn)固的傳承下來,每一個朝代建立,都會預立七廟,隋朝以前的皇帝部分有巨大功績的會給予廟號,然后后面的皇帝基本上人手一個。

本來,廟號是很尊貴的,漢朝和商朝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人獲得廟號,但是曹丕代漢之后廟號開始濫用,唐朝謚號開始泛濫,廟號稱為皇帝的代稱,各種五花八門的廟號隨之而來,但是太宗都不會少。

之所以明朝沒有太宗,得從明朝中期的一次皇位更替說起,意外入主大統(tǒng)的嘉靖皇帝為了讓自己父親興獻王進入太廟,和朝廷文官集團進行了長達4年的大禮儀之爭,最后以皇帝的勝出,文官集團全面潰敗而結束,作為妥協(xié)點,興獻王被尊為睿宗,明太宗被改為成祖

明朝作為最后一個漢人王朝,不僅恢復了漢家衣冠,也恢復了很多的典章制度,這樣的話,肯定不應該沒有太宗這個標配的廟號,但是現(xiàn)在現(xiàn)存的廟號確實沒有。

從頭說起,明朝發(fā)生了兩次皇位轉移,都是非正常轉移,第一次靖難之役,導致皇位從朱標系傳到朱棣系,朱棣也是第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他攻占南京之后,登基為帝,年號永樂,死后廟號太宗。

這就是說,明朝有太宗,這個廟號一直用了100年皇位,到了嘉靖三年,1524年,皇位穩(wěn)固,在大禮儀之爭中勝出的嘉靖皇帝把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此后明太宗就變成明成祖。

整個大禮儀之爭的背后,又是另一次的皇位更替,明武宗死后,沒有子嗣,明孝宗也沒有其他的子嗣,明朝的皇位只能從近支宗室尋找,最后首輔楊廷和選擇了興王之子朱厚熜繼位。

從繼位開始,文官和皇帝就爆發(fā)了如何對待孝宗和興獻王的爭論,朱厚熜以人子自居,打算追尊興獻王為帝,而文官則要他以孝宗為父,以興獻王為叔父,他們的依據(jù)就是漢宋故事,而朱厚熜的依據(jù)就是武宗的遺詔。

當初楊廷和選擇朱厚熜時候,在詔書中以武宗的口氣讓他繼位為帝,但是沒有說明要他以孝宗的子嗣自居,這時候繼位的法統(tǒng)就皇明祖訓里面兄終弟及,也就是孝宗沒有其他子嗣的時候,他的弟弟興獻王的后嗣入繼大統(tǒng)。

遺詔的內容"朕疾彌留,儲嗣未建,朕皇考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年已長成,賢明仁孝,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于宗廟,請于慈壽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廟。"慈壽皇太后的懿旨:"皇帝寢疾彌留,已迎取興獻王長子厚熜來京,嗣皇帝位,一應事務俱待嗣君至日處分。"

正是這一封詔書,讓武宗在大禮儀之爭中慢慢占據(jù)上風,最終獲得勝利,文臣集團因為兄終弟及四個字進退失據(jù),武宗讓他繼位奉祀宗廟,而不是承繼孝宗的帝統(tǒng),如果堅持己見,既沒有先帝的詔令,現(xiàn)任皇帝又不妥協(xié)。

朱元璋的制度設計之下,文官權力雖然比較大,但是根本沒有任何能力和皇帝對抗。何況文官也沒有足夠的依據(jù)來支持自己的主張,當初楊廷和的一份詔書稱為壓垮文官集團的稻草。朱棣也從明太宗變成明成祖。

關鍵詞: 兄終弟及 應該沒有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