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漢武帝繼位后,為控制朝政而設計誅殺表叔,學者:此計至今無解

時間:2022-03-29 06:50:47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第7位帝王,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是善用權謀之術的偉大帝王。漢武帝的權謀之術,可用"出神入化"來形容,在他的算計下,敵人滅的悄無聲息。

正是因為漢武帝心思深沉,所以他才能在困境中脫身,獨掌大權,成為真正的帝王。

漢武帝登基時,正值年少歲月,還是個15歲的孩子,未經(jīng)營出自己的勢力。當時朝堂上,有兩股勢力把持朝政。一股是以太皇太后以及竇嬰為首的老臣,他們把持著軍政大權。還有一股是太后以及田蚡為首的新貴,這些人是借著劉徹的皇帝之名,而發(fā)展起來的外戚。

夾在這兩股勢力中間,劉徹的日子,可以用水深火熱來形容,他兩邊都不敢得罪,只得夾縫求生。

作為一名皇帝,居然過得這么窩囊,也確實可悲。

幸好,劉徹不是一個蠢人,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jīng)有天子之風,知道運用權謀之術,來保全自己,養(yǎng)精蓄銳,圖謀大業(yè)。

王太后一脈,在爭奪丞相之位時,輸了。漢武帝為了尋求平衡,自然要為母親這邊,找回場子。

因此,劉徹給自己親舅舅田蚡安排了一個很有分量的位置--太尉。太尉是武官之首,與行政長官丞相,可以分庭較量。

漢武帝這樣做,看起來很公平、公正,兩邊他都沒偏心。但其實,他這是激化了兩邊的矛盾,致使兩邊更加爭斗不休。如此一來,他可以漁翁得利,又能借此時機,暗自發(fā)展自身的勢力,鏟除敵人。

據(jù)《智囊全集》上記載:漢武帝的等待沒有白費,建元六年,太皇太后去世,漢武帝終于收回了本該屬于他的皇權。當然,失去了制約之后,田蚡一派趁機崛起,成了一家獨大。

此時的漢武帝,心里急,卻也分得清輕重。他知道,現(xiàn)在的他,還不能和舅舅田蚡對抗,只能按捺下急迫的心理,等待時機,一招制敵。

當然,在等待的過程中,漢武帝也不是什么都沒做。他時不時的發(fā)發(fā)牢騷,表達自己的不滿,抱怨一下舅舅的專橫。這些舉動,無傷大雅,既不會引起田蚡的仇恨心,又能麻痹他,讓他放下戒心,認為劉徹真的是什么都不懂的毛頭小子,只會使小孩子脾氣。

田蚡這邊,因劉徹的態(tài)度,越發(fā)的猖狂。而竇嬰這邊,卻因失了太皇太后這個大靠山,而變得消沉起來。

竇嬰是個心氣高的人,他受不了這種落差,因而郁郁寡歡,成天和好友灌夫聚在一起,說田蚡的壞話。

這什么事情,成了習慣,難以改正了,就有可能引發(fā)大問題。

在一次宮中設宴上,灌夫多喝了幾杯酒,這數(shù)落人的壞毛病,就又發(fā)作了。當著眾人的面,他就發(fā)表出了不滿,將宴會弄得一團糟,搞得大家心里都不舒服。

此次宮中設宴,是王太后組的局,灌夫攪了這局,是對王太后不敬呀。

抓住這一點,灌夫有了牢獄之災。

見好友受難,竇嬰沒有袖手旁觀,他想方設法,想救出好友。但他已經(jīng)沒有了權勢,斗不過田蚡,怎么辦呢?他想到了一個人--漢武帝。他認為,漢武帝應該是不想讓田蚡一直猖狂的,借由此事,打田蚡的臉,漢武帝應該會愿意摻和。

于是,他上書漢武帝,稱灌夫當時喝醉了,有些神志不清,說的話是不好聽,卻沒有不敬太后之意,所以罪不至死,請陛下從輕發(fā)落。

聽了這番話,漢武帝的處事,卻有些耐人尋味?!吨悄胰飞嫌涊d:"

(竇嬰)具言灌夫醉飽事,不足誅。上(漢武帝)然之,賜魏其(竇嬰)食,曰:"東朝廷辯之。

"

也就是說,漢武帝接受了竇嬰這個說法,卻依然要求"延辯"。

此舉何意呢?

其實,這就是漢武帝設的一個局,他想要借此機會,扳倒敵人,在朝中進行大清洗。

眾所周知,一開辯論會,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被抖出來。這個時候,是很容易抓住人的小辮子的。漢武帝就是想借用這個機會,看看能抓住多少人的小辮子,借機除掉敵人。

果然,在這場辯論會上,竇嬰和田蚡互相指責,抖出了不少事情。

漢武帝在上面聽得樂呵呵,停辯后,以欺君之罪,關押了竇嬰。

竇嬰這下傻眼了,什么情況?救人把自己搭進去了。

竇嬰這下急了,連忙拿出先皇御賜的"

大行無遺詔

"。

但漢武帝想要他的命,決心之大,什么也無法阻止。一句偽造,便否認了這封遺詔,順利的除掉了竇嬰,史稱"

偽造遺詔案

"。

竇嬰一除,漢武帝便開始專心致志地對付田蚡。這田蚡終究是他的親舅舅,要除掉這人,不能用對付竇嬰的方法。不然,王太后那邊不好交代,同時又會寒了文武大臣的心。

所以,漢武帝沒有找罪名除掉田蚡。

但是在竇嬰死的第二年春天,田蚡就病了,而且是得的瘋病,嘴里時常嘟嘟囔囔,說些風言風語,如"

有罪

"之類的話。為了治好田蚡這病,什么方法都用盡了,甚至還請了半仙來驅(qū)魔,但依然無濟于事。最終,田蚡病逝。

之后,民間便有傳言,田蚡這是被惡鬼復仇了。

怎么看,田蚡這死,都是很有蹊蹺的。若說這背后沒有漢武帝的手筆,怕是沒人信吧。

總而言之,從漢武帝除掉竇嬰、田蚡的行動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真的謀略過人,精通權謀之術。他只是用了一場辯論賽,就輕松的除掉了敵人,沒有動手,也沒有說廢話,就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取得了勝利。如此深謀的城府,難怪他能成長為一代深受百姓愛戴的帝王。

故事改編自《智囊全集》

都說"讀史使人明智,鑒古方能知今"。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不僅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而且隱藏著無數(shù)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敗的奧秘、可吸收借鑒的智慧,讓人生少走彎路。

我很喜歡讀中國古代史,感覺越讀越厚重,越讀越有趣,越讀越啟智。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讀一讀這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是什么?這是"明代奇才"馮夢龍所著智慧總集,人稱"小資治通鑒"。全書收錄先秦至明代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加上點評中的同類故事,共有3000多個)。將古人智慧以故事方式展現(xiàn),有趣;然后解讀提煉出人生智慧,有料。

清代大才子紀曉嵐非常喜歡此書,無論到哪兒,此書都隨身必備。曾國藩也對此書頗為推崇,曾諄諄告誡諸位弟弟:"此書務讀三遍。"杜月笙也對《智囊全集》愛不釋手,他識字不多,讓別人讀給他聽,感慨道:"讀懂此書,才算讀透了社會。"

所以,我建議大家讀讀《智囊全集》文白對照,一看就懂。說心里話,有時你感覺缺少機會,實際是缺少智慧,點擊下面橫條,現(xiàn)在僅需58一套就可以帶回家閱讀

關鍵詞: 太皇太后 深受百姓愛戴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