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諸葛亮為何讓關羽守華容道 換員大將定可生擒曹操!

時間:2022-03-24 14:50:18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三國演義》中,有一場非常經(jīng)典的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建安十三年,曹操北下欲吞并江東之地,孫劉聯(lián)軍以少勝多,大敗曹操83萬大軍,盛極一時的曹操損失極為慘重。在預測曹操的大敗之時,諸葛亮巧妙地預先布置兵馬,在曹操撤退的道路上預先埋伏了三隊人馬,也就是劉備當時手下三員大將:趙云、張飛、關羽。諸葛亮很清楚,華容道是曹操逃跑撤退的最后一條防線,這里是擒拿曹操最后的機會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關卡。

赤壁之戰(zhàn)

諸葛亮深知關羽和曹操的交情,一開始是不讓關羽參加堵截曹操的任務的,可是關羽一再請求,并且立下軍令狀,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擔保,這才讓諸葛亮派關羽去鎮(zhèn)守華容道。我們會想,趙云、張飛能力都不輸關羽,而且關羽和曹操頗有交情,為何還偏偏讓關羽鎮(zhèn)守最重要的一道防線?諸葛亮是不是在這里犯了一個嚴重失誤呢?

確實,在當時曹操慘敗落荒而逃的情況下,雖然隨身有幾員大將,但都是倉皇逃竄之勢,根本無心戰(zhàn)斗,幾十個隨從也人困馬乏,加之曹操大敗之后萎靡不振,經(jīng)過三道防線的堵截和追殺,想要拿下曹操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孔明的這一看似荒謬的決定恰是其高深之處。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認為,諸葛亮做此安排,原因有四:

1.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見到劉備的時候,就宣揚了其"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格局,他早就認定劉備占領西川之地以后可以和孫權(quán)、曹操三分天下,所以曹操還不能死。

2.曹操若死,北方必亂,而此時的孫權(quán),占據(jù)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又有長江天塹,兵多將廣,糧草充足,如果北方大亂,那么孫權(quán)一定會趁機奪取大片土地,這對劉備是極為不利的。當時只有荊襄之地的劉備根本沒能力和孫權(quán)去爭奪,所以,劉備需要一定的緩沖時間強大起來,從長計議!

3.諸葛亮起先故意不讓關羽上陣,其實他內(nèi)心里是在誘導關羽上陣,他深知爭強好勝的關羽必將自薦自己上陣殺敵。在這里他給關羽下了個套,最后關羽如其所愿鎮(zhèn)守華容道并且放走了曹操,這下好了,關羽按照軍令狀必須被處死,連劉備都一起求情。這時候的孔明心中微微一笑,故作姿態(tài)的放了關于一馬。于是,諸葛亮就等于送了關羽一個天大的人情。對其再軍中建立威信又起到積極作用。

4.關羽一直是忠誠的象征和典范,早在歸降曹操的時候他就和曹操約法三章,"只要有劉備下落,必將連夜相投"。所以關羽的忠誠一直是被世人認可的。但是,曹操對關羽的"義"也是眾所周知的,上馬一桶金、下馬一桶銀,送貂蟬送赤兔,雖然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報答了曹操的恩情,但是頗講義氣的關羽還是不忍心殺曹操的。在忠和義的博弈之間,關羽如何選擇都是十分困難的,而且正是因為忠義難兩全,也成就了關羽"忠義兩全"的偉大形象。諸葛亮無疑成就了關羽被人家奉為"神"的無上榮耀。

諸葛亮不愧是三國演義中第一謀士,佩服!

關鍵詞: 三分天下 三國演義 赤壁之戰(zhàn)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