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關羽和于禁都是降將,為何關羽仍被重用,于禁卻慘遭羞辱呢?

時間:2022-03-24 10:51:13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在曹魏五子良將中,于禁的結(jié)局,無疑是最為凄涼的。在襄樊之戰(zhàn)期間,關羽水淹七軍,于禁被關羽俘獲。曹操得知于禁兵敗后,哀嘆良久,說:"于禁與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 呂蒙攻破江陵后,于禁從荊州獲釋而到了東吳。不過,來到東吳后,于禁作為關羽的手下敗將,遭到了羞辱。這還不算結(jié)束,魏文帝曹丕即位,孫權(quán)稱臣。

黃初二年(221年),孫權(quán)遣于禁回魏國。于禁回魏后,卻遭受其他人的嘲笑。公元221年,于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對此,魏文帝曹丕故意命人畫關羽戰(zhàn)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以此來讓于禁羞愧難當。于禁見到后,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得病死去,被追謚為厲侯。那么,問題來了,關羽和于禁都是降將,為何關羽仍被重用,于禁卻慘遭羞辱呢?

首先,關羽雖然投降,但是,關羽是戰(zhàn)敗而降的。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于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在此基礎上,關羽戰(zhàn)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對于關羽來說,已經(jīng)是抵抗到最后一刻了,也即都被生擒了,才無奈投降了。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水淹七軍,關羽利用秋雨過多、漢水暴漲,將于禁連同龐德打的全軍覆沒。龐德寧死不屈,于禁舉軍投降,被關押在荊州江陵。在《三國志》等史料中,很難找到于禁抵抗關羽的記載,也即于禁基本上看形勢不對,打不過關羽,干脆就投降了。對比兩種投降過程,于禁的行為自然難以令人接受,所以連曹操都忍不住嘆息了。

同時,現(xiàn)在有一句流行語--全靠同行襯托,也即大家對于某一件事情的評價,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參照物。比如在明星中,本來盡職完成角色的表演,是一件理所應當?shù)氖虑?,但是,因為不少流量明星缺乏演技,所以,當個別流量明星表現(xiàn)出平均水平以上的演技后,往往會獲得大家的稱贊,反之亦然。

就于禁來說,本來投降在漢末三國時期是比較普遍的事情,比如在蜀漢陣營中,姜維、王平、夏侯霸等大將,都是降將出身。但是,于禁的情況就比較特殊了,因為和于禁相對應的是,龐德寧死不屈,結(jié)果被關羽斬殺后。如果沒有龐德作為對比和襯托,于禁回到曹魏后,坐冷板凳是應該的,但不至于被羞辱致死。

再者,寬厚的劉備和心胸狹隘的于禁,也是后者備受羞辱,前者卻屢獲重用的重要原因。在曹魏五子良將中,于禁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jié)鉞的人,這體現(xiàn)出曹操對于于禁的器重。但是,相對于海納百川的曹操,曹丕的度量則比較小了。舉個例子,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嗇,曹丕年輕時曾向他借錢而不獲,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黃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找了個理由將曹洪打入大牢并要處死。群臣前去說情,沒能奏效。在此之后,如果不是卞太后說清,曹洪很可能就性命不保了。對于曹操的從弟曹洪,也即自己的叔父,曹丕都可以這么睚眥必報,所以,就關系更加疏遠的于禁,曹丕自然不會手下留情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曹操多活兩年,于禁的結(jié)局不至于這么凄慘。

最后,就劉備,在漢末三國時期,顯然是一位宅心仁厚的主公。因此,對于關羽投降曹操的行為,劉備自然不會放在心上。這不僅是對關羽,對其他將領,劉備也是如此的,比如夷陵之戰(zhàn)期間,黃權(quán)因為退路被截斷,無奈投降曹魏。對此,劉備不僅沒有怪罪他,反而讓手下照顧好黃權(quán)的家人。等到蜀漢滅亡之際,黃權(quán)之子黃崇選擇戰(zhàn)死沙場,以此報答劉備父子的恩情?;诖?,《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讬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由此,在筆者看來,如果于禁和關羽對調(diào)主公的話,關羽會不會被羞辱而死,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劉備一定不會刻意去羞辱于禁的,更不會給于禁一個"厲侯"的惡謚。眾所周知,謚號是對一個人生平的評價,于禁雖然晚節(jié)不保,但是,其畢竟為曹魏建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所以,曹丕給于禁一個"厲侯"的惡謚,顯然是非常不公正的評價。

關鍵詞: 水淹七軍 寧死不屈 五子良將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