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霍光權傾朝野,卻何終生不想篡位,因為他看清了一個問題

時間:2022-03-23 11:50:13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漢武帝臨終前,霍光被任命為大司馬大將軍,位列輔政大臣之首,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一同接受武帝遺詔輔佐尚且年幼的漢昭帝。漢昭帝即位第二年,霍光被封為博陸侯。之后,經(jīng)過殘酷的政治斗爭,霍光最終擊敗了試圖推翻自己的政敵,取得了漢昭帝的信任,從此獨攬大權。

首先,漢朝在武帝到宣帝的這一段時期里正處于鼎盛時期,人心是朝向劉家的漢朝的。我們都知道,中國是有著統(tǒng)一的傳統(tǒng),在漫長的中國古代史中,中國在大部分的時間里都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象,而歷朝歷代的君主也都把國家統(tǒng)一作為自己治國的首要問題。而這一深入人心的印象真正開始建立起來,正是在劉邦所建立的漢朝時期。

漢高祖劉邦在秦末農(nóng)民起義中逐漸嶄露頭角,率先攻入關中結束了秦朝的統(tǒng)治。之后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廢除了秦朝的嚴苛律法,受到了關中百姓的擁護,之后在與西楚霸王項羽的戰(zhàn)爭中擊敗項羽,建立了漢朝。

到了漢文帝與漢景帝,更是在統(tǒng)治期間讓國民休養(yǎng)生息,百姓免受戰(zhàn)亂的影響,國力逐漸強大。漢武帝時期出擊匈奴,擊敗了之前的"天之驕子",改變了漢朝只能被動地受到匈奴侵略的局面。

可以說,在漢朝建立后到霍光掌權前的這段時間里,漢朝真正使得整個國家的民眾了解了,一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應該是什么樣子,以及它的強大對國民的重要性。所以霍光如果在這個漢朝的聲望正處于如日中天的時候進行奪權,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劉邦曾說過:"非劉氏為王者,天下共擊之。"而如果有人甚至還有在這之上的想法,試圖奪權為帝,那么結果就會像后來篡權登基為帝的王莽一樣,被全天下所反對。

這一要求使得中國古代很多的奪權者在真正奪得政權之前都必須通過某種手段使得自己的即位顯得似乎是天命難違。如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讓他把位置"讓"給自己,而不是直接殺掉漢獻帝,在禪位是還要不斷地假意推脫;努爾哈赤在起兵反明建立后金時,甚至列出了對明朝的"七大恨"。這些行為,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為自己的行為提供一個正當?shù)睦碛?,讓自己看上去似乎師出有名?/p>

第三,皇帝的能力與大臣的制約,也是霍光奪位的重要制約因素?;艄庠跐h昭帝即位之初,他的權勢尚未達到獨攬大權的地步。在前文中筆者已經(jīng)提到了,和霍光同時接受武帝遺命的大臣還有三位,在漢昭帝繼位的前幾年,霍光一直是和另外幾位輔政大臣一同聯(lián)合執(zhí)政。之后,霍光和輔政大臣中的另外兩位: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有了矛盾,雙方成為政敵,進行了試圖致對方于死地的政治斗爭。

所以,綜合來看,霍光在昭宣之際雖然有著權傾朝野的權勢,但由于民心向漢、以及他作為托孤重臣的身份,和政敵的制約以及昭帝與宣帝本身作為皇帝的素質(zhì)也不弱等多重因素,使得霍光在那個時代選擇奪位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而霍光作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自然不會作出這樣的決定。

關鍵詞: 輔政大臣 政治斗爭 權傾朝野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