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悔不該聽那魏延的戰(zhàn)術,可保蜀漢江山千秋萬世,卻被姜維私自拆換

時間:2022-03-22 08:51:06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但是實話實說,魏延早年名聲不顯,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嘍啰",并不引人注意。一直到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在這個相當重要的戰(zhàn)斗中,魏延表現得一鳴驚人,開始展示了自己的軍事天賦和指揮才能,在這場戰(zhàn)役中,他精進悍勇,多次立下功勞,贏得了劉備的信任和稱許,不久他升任牙門將,接著又帶兵參與了漢郡、成都等地方的戰(zhàn)爭,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實地經驗,同時戰(zhàn)功也是一路飆升。

公元221年,劉備把剛攻下的成都定為首都,自稱漢中王。而漢中正好作為蜀國的防御陣地和緩沖的重要地帶,可以說是被劉備非常倚重的戰(zhàn)略之地,這就需要他找一個有勇有謀的人鎮(zhèn)守擔當此事,然而當時最好的人選關羽在主持荊州,不能前來。除了二弟關羽之外,大家肯定認為一向睿智的主公劉備,最后會選擇粗中有細的張飛。但是結果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劉備提升魏延為漢中太守兼都督,一手主持漢中的軍事和民政,劉備的這個決定一下讓全軍驚詫不已,畢竟這個魏延名氣并不大,而且軍中輩分也不夠老,不知道有何驚人才能獲得了主公的提拔和任用。

為了能使眾人信服和穩(wěn)定軍心,劉備召開了軍事會議。在會議上,他特地給魏延發(fā)言機會,劉備問怎樣對付將至的曹操大軍,魏延當時信心滿滿,意氣風發(fā)答道:"如果曹操帶領著全國之兵傾巢而來,我將有辦法能把他們擋在漢中之外:如若只是率領十萬大軍攻來,我就會馬上能消滅他們。"魏延出言豪壯,但并非恫嚇大話,從實際的情況看來,為了防守漢中,他可謂巧使妙計,天才般的發(fā)明出了一個奇特的戰(zhàn)術,那就是:"重門戰(zhàn)術",即"虛內實外"戰(zhàn)法。

仔細來講,魏延觀其山脈形象,在漢中與關中險地之間,布置精兵在其咽喉小路和山谷隘口,依托有力地形打造防御陣地,這樣魏國大軍來攻兵力施展不開,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他的這套戰(zhàn)術,可以說是從當時的現實出發(fā),要知道曹魏兵多將廣,而蜀漢的情況是國小孱弱,而且兵力不足,如果正面交戰(zhàn)肯定會很吃虧,所以這樣依靠戰(zhàn)略要地,來達到固守漢中的目的,后來果然在十幾年的時間里,這個戰(zhàn)術發(fā)揮了效果,如若一直延續(xù)下去蜀國的江山會永固。

就是憑借著魏延的戰(zhàn)術,蜀國多次阻止了曹魏的進攻,但可惜這個辦法被姜維拋棄了,沒能加持下去。自從名將魏延死后,掌握軍事大權的姜維認為其太過于陳舊,向劉禪建議退換,自私的推行了自己的"斂兵聚谷"之策。也就是放敵人進來,關門打狗,把主要的兵力聚集在漢、樂二城,而撤掉漢中外圍的關隘,這樣魏兵猛然一進來,不僅攻不下堅固的漢、樂二城,而且長時間會兵草殆盡,然后等自己的援兵一到,趁機合攻,就可以大敗敵軍。

然而對于姜維的"斂兵聚谷",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史學家也多有批評,這是犯了很大的戰(zhàn)略錯誤。果不其然,在公元263年,鐘會帶領著浩浩蕩蕩的魏軍來襲,由于姜維事先放棄了外圍關隘的防守,鐘會大軍一路暢通無阻進入漢中,看了姜維的戰(zhàn)略布置,誰知道他并不上當,沒有集中主要兵力去攻打姜維堅守的二個城池。

當時鐘會兵分兩路,暗暗調出一些兵力由自己的部將荀愷和李輔去圍困姜維的漢、樂二城,而自己暗度陳倉,帶領主力偷渡陰平,越過漢中防線,直接攻向益州,另外,命令鄧艾長驅南下,攻克綿竹,直抵成都。這讓姜維的計劃全盤破產,魏軍直接抄了他們的老窩,后主劉嬋大驚,開門投降,蜀國最終滅亡。這不得不說,由于姜維采取了錯誤的戰(zhàn)術,沒有堅持魏延的"虛內實外",直接的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關鍵詞: 可以說是 關門打狗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