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1644年3月,吳三桂為什么沒去救崇禎?

時間:2022-03-21 12:23:10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明朝末期,1644年1月建立大順,李自成才用了3個月就攻下北京城,這簡直是神速。

吳三桂擁有三萬精兵,離北京也不遠,可他就沒趕上救崇禎,導致276年的明朝亡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近現(xiàn)代愛好歷史的文人,尤其是明史愛好者,從各個角度分析了當時吳三桂為什么沒去勤王的原因。這些都是主要原因,我先簡單羅列一下,再重點分析其他原因。

1、沒錢,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已經(jīng)斷餉幾個月了,開拔是需要很大花銷的。當時國庫虧空,已經(jīng)拿不出錢來發(fā)工資了,不兵變就算好的了。

2、沒時間,騎兵行軍速度是很快的,估計兩三天就可以到達京城,例如袁崇煥從山海關回師救援北京,但是這個時候的寧遠城,已經(jīng)軍民一體,軍隊開拔,百姓便暴露在滿清辮子軍鐵蹄下,沒有了保障。所以,軍隊要走,吳三桂就要帶著全城百姓一起走。三國劉備就干過這樣的事,行軍很慢,行軍速度日行不過五十里,自然無法按時趕到北京城。

以上是所公認的吳三桂沒救崇禎的原因,筆者通過查閱當時各方資料,把自己融入當時的環(huán)境之中,分析出幾點原因,在此提出自己的拙見,以供參考,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首先,吳三桂有心理陰影。

如果當時真的想救援北京,可以先帶少數(shù)騎兵馳援,肯定能來得及,但他心里有陰影,在十幾年前,他的前輩袁崇煥千里救駕,皇帝是救下了,可自己的命卻丟了,死后腦袋還被傳首九邊,身上的肉被京城的百姓爭相購買,留下了千古罵名。此時此景,何其相似,如果自己不顧一切去救援,沒安排好山海關的防御工事,被滿清突破,入關。別看崇禎詔書上寫的放棄寧遠,如果真的丟了寧遠和山海關,吳三桂他太清楚崇禎皇帝了,肯定會秋后算賬的,他得為自己留條后路,不能重蹈袁崇煥的覆轍了。

其次,吳三桂沒想到北京會被攻破。

憑經(jīng)驗判斷,京城還有十萬軍隊,歷史上多次北京被圍,都逢兇化吉了,他也就不著急了,慢慢走,靜觀其變,保存自己的實力要緊,在松錦大戰(zhàn)后,吳三桂逃跑而免于嚴厲處罰,得益于他還有看家軍隊-關寧鐵騎。歷史上,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捕,于謙還是取得了京城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袁崇煥與滿清八旗決戰(zhàn),也成功打退了皇太極。這次,李自成一個從鄉(xiāng)下來的,農(nóng)民起義軍,能有多大的戰(zhàn)斗力,怎么可能攻下北京,他們都想錯了。

最后,吳三桂就算去了也打不過。

這從李自成和吳三桂山海關大戰(zhàn),養(yǎng)精蓄銳的吳三桂大敗,在多爾袞的八旗幫助下,才勝利可知。如果吳三桂千里行軍,救援崇禎,人困馬乏,更加不是闖王的對手。當時的情況是,吳三桂的軍隊根本不是精銳的"關寧鐵騎",在兩年前的松錦大戰(zhàn)中如驚弓之鳥逃回寧遠,還多次受到皇太極的進攻,還沒修整,恢復實力,可以說,關寧鐵騎還在低谷,只是一群殘兵敗將。

我認為吳三桂當時想的是,勤王的又不是他一個,崇禎帝點名要求勤王的將領有左良玉、劉澤清、吳三桂、唐通。他吳三桂沒去,還有別人去,就算去了,靠他一個人也打不過,遲點去,名利雙收。事實上,只有唐通去了,可惜被太監(jiān)出賣,不得已投降闖王。

歷史無法假設,1644年3月,吳三桂沒趕上救援崇禎,他爹被李自成殺死,愛妾陳圓圓被擄走,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估計他后悔莫及了吧!

關鍵詞: 關寧鐵騎 松錦大戰(zhàn)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