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包拯何以能安身自保

時間:2022-03-20 10:36:08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在中國古代,剛直不阿的諫官,不是被罷官受刑,就是被砍腦袋的事例并不鮮見,然而歷史上有一個人很特別,那就是包拯。他生長于北宋真宗,成于仁宗,為官三十多年,經(jīng)他彈劾而遭到降職、罷官、法辦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不下三十人,而自己卻沒有遭到大難。有人說,包拯遇到了宋仁宗這樣一位善于納諫的開明皇帝,這是事實,不過,從與包拯同時代的那些被貶謫的朝廷重臣來看,包拯能安身自保的主要因素,還是在于包拯的為官操守和品格。

忠誠。歷史上的包拯是以忠誠于君王、法制以及職守而享有美譽的。由于包拯具有忠誠的為官品格,因而一直得到宋仁宗的賞識和器重,這就是包拯在朝廷上,即使在諍諫的過程中屢屢觸犯"龍顏",也能夠做到安身自保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包拯在擔任監(jiān)察御史和諫官期間,曾彈劾過宰相宋庠、四次彈劾皇親郭承佑、七次彈劾"國丈"張堯佐、七次彈劾酷吏王逵等,尤其是在彈劾張堯佐時,包拯在朝堂上當面與仁宗諍諫,言辭非常激烈,情緒也十分激動,甚至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滿朝文武,大驚失色。然而仁宗雖然氣惱,最終還是接受他的建議,因為包拯能與仁宗推心置腹地袒露自己的心胸,倆人之間形成了一種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君臣關(guān)系,因而宋仁宗決不懷疑包拯的忠心。

耿正。包拯不像王安石、柳宗元、劉禹錫、蘇軾等北宋歷史上一些多次被貶謫的文人官員那樣,他們往往采取以詩文諷喻的方式發(fā)泄心中對社會和人事的憤懣與不滿,而包拯卻不這樣,他有什么想法和主張大都直接寫進奏疏里或在朝堂上有話直說,他從不與人茍合,不趨炎附勢,一生不結(jié)派系也不卷入黨爭,更不說大話和假話,在他身上透露出一股耿直正派和無私無畏的勇氣。包拯雖然與朝廷一些重臣在一些方面持有不同的政見,但在這些人落難之時,他不袖手旁觀,不落井下石,而是仗義執(zhí)言。如,被他彈劾過的范仲淹主持慶歷新政失敗后,許多官員受到處分,而包拯全力為這些官員鳴不平,主張起用他們。因為在包拯的眼里,沒有派系,只有公理;沒有黨爭,只有實情。

實干。包拯是一個實干家,出色的工作,利國利民的政績,是包拯被宋仁宗賞識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包拯為官多年,在不同的職位上,他勤勤懇懇地做了不少改革的實事。如慶歷三年(1043年)包拯被仁宗調(diào)到開封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這官差雖沒有多大實權(quán),但包拯能夠盡職盡責,對宋朝的內(nèi)政外交提出許多批評和改進辦法,并且還曾出使契丹(遼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wù)。公元1050年,仁宗進一步擢升包拯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包拯在擔任諫官期間,不但對橫行不法的權(quán)臣屢次抨擊,而且對宋朝的政治制度,提出了革新建議。公元1056年,宋仁宗為了整頓開封秩序,將包拯調(diào)任開封知府。包拯到任后,鐵面無私大力整頓腐敗風氣,開封的秩序頓時扭轉(zhuǎn)。包拯取得的這些政績,讓皇帝愈發(fā)信賴和器重,于公元1061年更進一步將包拯提拔為樞密副使,成為中樞重臣。

關(guān)鍵詞: 監(jiān)察御史 皇親國戚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