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文能勸降諸葛亮,武能酣戰(zhàn)孫策的王司徒,歷史上形象是什么樣的?

時間:2022-03-20 09:55:42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橋段,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曹魏的王司徒信自信滿滿,希望在兩軍陣前用一番高論讓諸葛亮拱手而降,結(jié)果被讓諸葛亮一頓嘴炮罵得跌下馬來而死。這個橋段也被很多網(wǎng)友制作成鬼畜的視頻,非常有人氣。另外在《三國演義》中,王司徒還有比較有趣的表現(xiàn),就是與孫策集團戰(zhàn)爭的時候,王朗""拍馬舞刀"",親自與太史慈交戰(zhàn),甚至打了一個不分勝負。所以《三國演義》中的王司徒還是很有意思的,不過這都是小說的加工。那么在歷史上的王司徒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呢?

王朗的仕宦經(jīng)歷

王朗字景興,徐州東??ほ皣恕M趵释〞越?jīng)學(xué),成為郎中、菑丘縣長。王朗的老師楊賜去世,王朗為其服喪,棄官回家,不應(yīng)公府辟請。等到喪期過后,王朗被徐州刺史陶謙辟請,成為治中從事,一個比較重要的佐官。當時漢室正處于一個極其動蕩的時期,先是外戚士大夫和宦官相爭,讓董卓漁翁得利;而后王允聯(lián)合呂布殺死董卓,又被董卓舊部李傕、郭汜等人消滅。

董卓包括李傕、郭汜控制漢室的階段給東漢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袁紹、袁術(shù)、曹操等人紛紛起兵,并且利用自己的手段在亂世中分一杯羹;陶謙有沒有這樣的野心呢?其實也是有的。陶謙支持屯兵于河南中牟的朱儁為盟主,意圖組建一支新的聯(lián)軍,但是李傕等人征召朱儁入朝,破壞了陶謙的計劃。這個時候王朗與徐州別駕從事趙昱勸說陶謙向長安通使,其實也就意味著與李傕、郭汜言和。為表彰王朗和趙昱的做法,王朗被任命為會稽太守,趙昱成為廣陵太守。

在討伐董卓的時候,袁術(shù)的根據(jù)地在荊州南陽,但是受到荊州牧劉表的逼迫,加上對兗州的野心,袁術(shù)率軍進攻曹操,但是被曹操擊敗,轉(zhuǎn)移到淮南,其勢力向揚州擴張。袁術(shù)對李傕、郭汜不感冒,扣留漢使馬日磾,于是李傕派劉繇為揚州刺史,牽制袁術(shù)。袁術(shù)將劉繇安置在吳郡,結(jié)果劉繇果然驅(qū)逐袁術(shù)在江東的勢力,依托長江與袁術(shù)對抗。袁術(shù)不得不派遣孫策渡江進攻劉繇。孫策先后攻取吳郡、丹陽郡、會稽郡、豫章郡,以此作為江東基業(yè)。而王朗則被孫策安置在吳郡曲阿。

曹操征辟王朗,孫策放行,王朗被拜為諫議大夫,辟請為司空參軍;后又以軍師祭酒的身份領(lǐng)魏郡太守,陸續(xù)升遷到少府、奉常(太常)、大理(廷尉)、御史大夫、司空、司徒,位居三公,地位尊崇。最后在曹魏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去世,謚號為成侯,《逸周書·謚法解》中記載:""安民立政曰成"",也比較符合王朗的形象。王朗去世的時間雖然是諸葛亮北伐事業(yè)的開始,但是諸葛亮一伐時并沒有與曹魏的主力相遇,王朗也沒有隨軍出征的記錄,《三國演義》安排這樣的橋段,一是突出諸葛亮的辯才,二也是結(jié)合了一些史料的文學(xué)加工。

對抗孫策與勸降諸葛亮

《三國演義》雖然是小說,也有非常多的虛構(gòu)的地方,但是它也參考了很多史料包括野史。在王朗這個人物的描寫上也是這樣,比如對抗孫策和勸降諸葛亮兩件事。當然""拍馬舞刀""和太史慈酣戰(zhàn)和被諸葛亮罵死這些情節(jié)是不存在的,不過就這兩件事而言,也是有史料參考的。

第一是對抗孫策一事,這件事就不用多說了,史料上非常明確地記載著。孫策進攻會稽,王朗認為自己身為漢臣應(yīng)該保境安民,拒絕功曹虞翻避戰(zhàn)的建議,堅持抵抗孫策。一開始也給孫策帶來不小的阻力,后來孫策用孫靜的計策,偷襲高遷屯引誘王朗出戰(zhàn),最后擊敗王朗。除了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大致和《三國演義》差不多。

第二是勸降諸葛亮。上面小編也提到了,王朗不可能在戰(zhàn)場上與諸葛亮相遇,更不可能被諸葛亮罵死。那么勸降一事從何而來呢?其實是通過往來的書信。在蜀漢建興元年(即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劉禪即位,諸葛亮輔政。在這個時期蜀漢是非常動蕩的,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大敗而歸;劉禪更是一個沒有政治、軍事履歷的少帝,和曹丕相比是有明顯區(qū)別的。

國威受損、政權(quán)交替、南中失控,對于諸葛亮來說就是一個爛攤子。這個時候王朗寫信勸諸葛亮舉國稱臣于曹魏。諸葛亮沒有回應(yīng),而是作《正議》勸勉蜀漢群臣。其實勸降的不僅有王朗一人,還有華歆、陳群、許芝、諸葛璋?;蛟S是因為王朗偏偏在公元228年去世,所以比較倒霉,就被描寫為一個兩軍陣前勸降不成被反殺的角色。

王朗的人物形象:崇尚節(jié)制、反對嚴法、反對戰(zhàn)爭

要說王朗是一個大漢忠臣肯定是不怎么靠譜,畢竟曹操進位魏公;曹丕登基稱帝的名單中都有王朗,這大概也是《三國演義》用王朗做背景板的原因之一。不過王朗于曹魏政權(quán)來說,倒也確實算是一個清名重臣,名望很高?!度龂尽の簳ね趵蕚鳌返钠欢蹋渲写蟛糠侄际峭趵实囊恍┳嗾潞徒ㄗh。這些內(nèi)容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王朗的形象。小編總結(jié)的王朗的形象有三個:崇尚節(jié)制、反對嚴法、反對戰(zhàn)爭。

1曹丕即魏王位時,王朗上疏建議減輕刑法,修養(yǎng)生息(這也是王朗的一貫主張,王朗做會稽太守的時候就廢除了當?shù)厝藢η厥蓟实募漓耄?/p>

2曹丕稱帝期間,王朗勸諫曹丕簡化祭祀的儀式

3曹丕喜歡游獵,很多人在這件事上勸諫他,王朗也不例外,不過他換了一個角度,從曹丕的人身安全出發(fā)

4孫權(quán)和劉備正處于緊張時期,曹丕考慮是否聯(lián)合東吳進攻蜀漢,王朗建議應(yīng)該靜觀其變,擇時而動

5后來孫權(quán)擊敗劉備,對曹丕的態(tài)度有所倦怠,拒絕送太子孫登入質(zhì),曹丕因此伐吳,王朗也不建議用戰(zhàn)爭手段

6魏明帝曹睿時期,曹睿窮奢極侈,喜歡大興土木建筑宮室,王朗上疏勸諫

7甚至針對曹睿子嗣不興的情況,王朗也提出后宮應(yīng)該""誠在於一意,不但在於務(wù)廣"",而且建議曹睿稍微降低對子嗣的呵護,才不至于輕易夭折

總而言之,王朗作為曹魏臣子,還是比較正直且心系民生的,并非一個諂媚的佞臣。雖然王朗沒有阻止甚至支持了曹魏取代漢室的進程,但這也是大勢所趨,這種臣子在東漢和曹魏交替之間的過程中比比皆是,畢竟曹魏所取代的漢室其實也是曹操幫助扶植起來的,王朗還是曹操的故吏,與司馬氏取代曹魏是有明顯區(qū)別的。王朗作為清名重臣,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一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皓首匹夫,蒼髯老賊"",雖然是文學(xué)加工,但也不免令人唏噓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后漢書》、《漢書》

關(guān)鍵詞: 三國演義 明顯區(qū)別 這個時候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zé)。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