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孫權為何一定要殺關羽,若放了關羽,三國歷史會如何發(fā)展

時間:2022-03-19 11:42:17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在新三國電視劇中,孫權決定偷襲荊州,而呂蒙作為偷襲荊州的先鋒,呂蒙最想干的事就是殺了關羽,要知道當時的關羽可是天下聞名的名將,誰能殺了關羽,誰就能揚立萬,更何況是受了關羽不少氣的呂蒙,要知道當初關羽可是一點也看不起呂蒙,呂蒙心中早就憋著一股氣,于是在白衣渡江偷襲荊州的時候,呂蒙一心一意要追殺關羽。

當孫權準備好全盤偷襲荊州的計劃后,陸遜向?qū)O權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偷襲荊州可以,但是不要殺關羽,一旦殺了關羽就會引來劉備強烈的報復,因為關羽是劉備的結(jié)拜兄弟,兩人感情深厚,殺了關羽劉備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孫權聽了陸遜的話后,猛然醒悟,于是派人給呂蒙下命令,不能殺關羽。

孫權

但是,呂蒙當時已經(jīng)在興頭上了,并且一心要殺關羽,就算是孫權的命令,呂蒙也置之不理,因為這是東吳的傳統(tǒng),想當年周瑜也是不聽孫權的命令,當然這只是電視劇中的孫權,孫權的傳令官到達前線后,呂蒙根本不見,而是按照原計劃殺了關羽,孫權得知后,表面一幅笑臉,內(nèi)心無比憤怒,于是私下派人殺了呂蒙,然后還把陸遜找回來,給他看呂蒙下場,言外之意,孫權想要警告陸遜不要和呂蒙一樣,否則這就是下場。

以上是新三國電視劇中的情節(jié),必須得說明這是電視劇中的情況,不是正史,甚至都不是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情節(jié),不管是在正史上,還是在三國演義中,都沒有孫權下令給呂蒙讓他不要殺關羽的情節(jié),而是孫權殺了關羽,還把關羽的首級獻給了曹操。

那么問題來了,孫權為什么一定要殺關羽?如果放了關羽,三國歷史將會如何發(fā)展?

呂蒙

以下從正史的角度來分析,孫權其實在計劃偷襲荊州的時候,就已經(jīng)定下了殺關羽的戰(zhàn)略,殺關羽與偷襲荊州是孫權在行動前早就計劃好的任務,而不是中途聽了誰的意見就會改變的,況且正史上的孫權,東吳所有的命令均出自于孫權本人,孫權的政治能力甚至不亞于劉備與曹操。

殺關羽就不得不提偷襲荊州,因為這兩件事,其實也是一件事,就是偷襲荊州殺關羽,偷襲荊州在前,殺關羽在后,奪取荊州是戰(zhàn)略目標,殺關羽是戰(zhàn)略目標下的必然,孫權是出于自身政治利益決定偷襲荊州的,因為決定東吳政權生死存亡的是長江。

長江在三國時期,可是沒有一座橋的,所有需要過江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坐船過去,所以東吳的水軍相當強大,是三國中最強大的,沒有之一,東吳在偷襲荊州前,占據(jù)了原荊州的三個郡,分別是:江夏郡、長沙郡和桂陽郡。

陸遜

同時,東吳政權所在的地盤處于長江中下游,也就是從今天湖北武漢市一直到長江入???,在這上千公里的長江江面上,東吳建立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線,利用自身強大的水軍封鎖了所有可能的渡江軍事行動,阻止了北方的曹魏可能對南方的孫權進行戰(zhàn)爭的可能性。

但是,長江并不只有中下游,還有中上游,這就是從益州經(jīng)荊州自西向東流到江東,然后匯入大海,孫權政權在戰(zhàn)略上,只有一個弱點和不可控的風險,就是從長江上游的益州或者荊州坐船順江而下攻打東吳,這是孫權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雖然當時孫權與劉備算是表面上的同盟,實際上,劉備政權一天天坐大,讓孫權非常擔心,因為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雖然蜀漢攻打的是曹魏,但當蜀漢政權強大后,或者擊敗了曹魏后,那必然會成為東吳的敵人,說是三國,其實就是勾心斗角的政治斗爭,孫權不會坐視蜀漢的強大,因為蜀漢強大后,也會順著長江來攻打東吳的,這是孫權唯一擔心的命脈,他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回荊州,堵住從荊州方向可能對下游的東吳進行任何戰(zhàn)爭的威脅。

呂蒙被孫權殺死

這就是孫權的戰(zhàn)略考慮,這是東吳政權優(yōu)先級別最高的戰(zhàn)略,同時孫權奪取荊州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因為荊州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向北可以攻打襄樊,進而在陸路上威脅曹魏的中原地區(qū),向西可以攻打益州,趁著蜀漢弱小可以吞并他然后與曹魏劃江而治,這可是當年魯肅給孫權提出的戰(zhàn)略目標,孫權依然記得,這個時候的孫權,也并沒有忘記統(tǒng)一天下之志。

既然孫權對荊州是勢在必得的,那么如何處理關羽就成為奪取荊州的第二個問題,相信這個問題在偷襲荊州前已經(jīng)討論過無數(shù)次了,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斬殺關羽,這從歷史上發(fā)生的事也能看出,關羽被俘虜后,根本沒有上報孫權,很快就被殺了,然后首級就被送到曹操那里了,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早就內(nèi)定好了。

為什么孫權一定要殺關羽,留著不好嗎?

關羽被俘虜

既然奪取荊州是必然的,那么殺關羽也是必然的。套用曹魏群臣說的一句話就會明白,是這么說的: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nèi)憂懼,無緣復出。

這話意思是說:蜀漢是個小國,所謂的名將只有關羽一人而已,現(xiàn)在關羽死了,軍隊被攻破了,其國內(nèi)產(chǎn)生擔憂和恐懼,是不會再復出發(fā)動戰(zhàn)爭的。

也就是說,關羽作為蜀漢唯一的名將,是得到曹魏群臣的認可,這也是天下人的認可,既然關羽是蜀漢唯一的名將,那殺了關羽,蜀漢不就沒有名將了,蜀漢沒有名將了,那孫權就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應付劉備的報復,孫權認為,既然蜀漢是敵人,殺了敵人一個名將,敵人不就少了一個名將嗎?將來發(fā)生戰(zhàn)爭,也能應付,況且關羽還是蜀漢唯一既懂水軍,又懂軍事,還是勇猛如萬人敵的名將,換了誰是孫權,也會殺關羽的,關羽的鋒芒太露了。

孫權

如果孫權不殺關羽,放了關羽回去的話,接下來完全可以預見,關羽一定會帶著兵來復仇的,以關羽強大的軍事能力和勇猛善戰(zhàn)的武力,東吳政權找不出幾個將領能與關羽交戰(zhàn),可以預見的是,夷陵之戰(zhàn)劉備就不會在前線作戰(zhàn)了,而是在后方督戰(zhàn),在前線擔任指揮官的肯定是關羽,到時候,陸遜能不能擋住關羽的進攻,就很難說了。

如果是關羽在前線作戰(zhàn),他肯定不會放棄水軍,只要不放棄水軍,陸遜的軍隊是很難擊敗關羽的,雖然無法擊敗關羽,但是陸遜可以選擇利用地形死守夷陵,那樣的話,關羽可能攻不過來,最終結(jié)果就是蜀漢占據(jù)了夷陵以西的荊州地盤,東吳占據(jù)了夷陵以東的荊州地盤,雙方形成對峙,一時半會分不出勝負,這樣的話,曹魏就會得利,如果曹魏攻取了其中一方,那么另一方肯定戰(zhàn)敗,因為只有孫權和劉備聯(lián)合起來,才有能力對抗曹魏,只要東吳和蜀漢對抗下去,曹魏統(tǒng)一天下的機會就在增加,至于能不能實現(xiàn),則要看形勢的發(fā)展,曹魏很有可能統(tǒng)一天下。

關鍵詞: 統(tǒng)一天下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