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大明王朝的覆滅與崇禎皇帝究竟有多大的關系?

時間:2022-03-12 22:17:32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史學專家苗棣著作《大明亡國史》,有個副標題:崇禎皇帝傳,作者是通過講述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一生,揭示大明王朝覆滅的原因。

崇禎皇帝執(zhí)政時期,從他不上朝的爺爺萬歷皇帝、不著調的哥哥天啟皇帝就已經(jīng)爛了,到他上臺黨爭愈演愈烈,成為晚明政治的毒瘤。崇禎先后撤換了不下10名首輔。其他的內閣成員,換得更頻繁。崇禎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內閣結黨。

但此舉副作用極大。他的政治經(jīng)驗匱乏,國家又面臨著內憂外患。這時候,他迫切需要一個有經(jīng)驗的、穩(wěn)定的內閣班子,來出謀劃策、落實執(zhí)行。然而,崇禎的作為,卻使晚明朝政始終處于動蕩之中,無法應對危機。

崇禎皇帝剛愎自用,首鼠兩端,他剛登上帝位,就面臨兩大危機。第一個危機來自后金,也就是滿清的進犯。第二個危機,是西北的農民起義。以明朝的國力和軍力,要在攘外的同時安內,根本不可能。比較現(xiàn)實的做法是,先同滿清議和,然后集中力量,消滅農民軍。

可是崇禎一心收復遼東,兩線作戰(zhàn)的結果,明軍精銳在薩爾滸大戰(zhàn)中全部斷送在遼東戰(zhàn)場,農民軍則趁機茁壯成長。結果,無論是對內鎮(zhèn)壓農民軍,還是對外抵抗清軍,崇禎皇帝都是捉襟見肘。

明朝后期幾乎年年打仗,軍費居高不下。據(jù)崇禎初年統(tǒng)計,就算把財政收入全部用作軍費,每年也還差40余萬兩。結果只能加稅,遼餉、剿餉、練餉,合稱三餉,總計征收白銀約1600萬兩,比正規(guī)賦稅還高。這對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迫使更多的人加入農民軍,反抗朝廷。

崇禎的性格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點,極端自負和極其多疑。這使得晚明朝廷的各項決策和舉動,每每陷入一個怪圈:凡是崇禎認定的事,一定要辦;辦砸了,他從不反思自己,更不愿意承認錯誤。而是指責是大臣們不盡心盡力,甚至懷疑他們有不良企圖。

這種讓官員背鍋的做派,使整個官僚集團與皇帝離心離德,朝臣但求自保,不肯干事。因為事情辦砸了,皇帝就會把你拋出去頂缸。最后時刻,崇禎連個愿意護衛(wèi)自己突圍的大臣都找不到,在絕望中自殺。

可以說,崇禎的死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性格缺陷導致的,大明的覆滅與崇禎皇帝有著直接的關系。

碼字不易,感謝閱讀、點贊、關注、評論、分享!

關鍵詞: 的做法是 首鼠兩端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