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他是燕王府的長史,人品官品都很端正,為何還是被朱棣殺了

時間:2022-03-12 10:29:59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說起葛誠,或許很多人都充滿疑問,想知道這個人是誰。其實他是明朝的一個人物,曾擔任過秦王府、湘王府和燕王府的長史。而且這個葛誠,無論人品還是官品都很端正,可即便如此,他仍然被朱棣給殺了。為何朱棣要殺他呢?

葛誠的爹叫葛巖,據(jù)說是一個正直而溫和的人,葛誠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也成為一個仁義忠信之人。有文獻記載:"葛誠原名信,字誠之。"可見光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父親對他寄予厚望。

長大后,葛誠不僅成為一個正直的人,而且文化程度很高,寫出來的文章,曾得到明朝大儒方孝孺的推崇。方孝孺曾經(jīng)路過葛誠的家鄉(xiāng),還為其作品寫過"記"。葛誠之所以如此有才學,除了父親的影響外,還因他曾求學于大儒宋濂門下。

能夠師承宋濂,與方孝孺成為知己,就足以證明葛誠的人品以及真才實學。除了在人品上過關之外,葛誠的官品也很端正,不然也不會得到朱元璋重用。為何說朱元璋重用葛誠呢?

因為文章開頭說過,葛誠先后做過秦王府、湘王府和燕王府的長史,朱元璋生性多疑,可他卻連續(xù)讓葛誠擔任三府長史,而且還是秦、湘、燕這些重要藩鎮(zhèn),證明朱元璋對他很信任。

所以說,葛誠的人品和官品,都是很端正的,既然如此,為何朱棣還將他殺了呢?只能說,葛誠是死在自己的"仁義忠信"上的。他和方孝孺志同道合,說明他們在思想上是一致的,都極為忠君。

不管葛誠做了哪位藩王府上的長史,他忠的始終都是皇帝,無論皇帝是朱元璋還是朱允炆。因此朱允炆即位后,召葛誠進京詢問燕王之事,葛誠全都如實稟告,這讓朱棣如何放心?

返回北平后,朱棣就對葛誠起了疑心,他故意裝病,夏天抱著火爐喊冷,于是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謝貴前來探望。誰知葛誠告訴二人燕王實則沒有病,不過如果繼續(xù)這樣下去,恐怕遲早會病,同樣的話也密報給了朱允炆。

朱允炆一直提防著各位藩王,身為藩王的朱棣,自然也時時提防皇帝削藩。所以葛誠對朱允炆的忠心,被朱棣看在眼里,朱棣下定決心起兵之后,葛誠的結局就已經(jīng)注定。

《明史》中對于葛誠的記載極為簡單,大致記載了:"葛誠,不知所由進。洪武末年,為燕府長史……及昺、貴將圖王,誠與護衛(wèi)指揮使盧振約為內(nèi)應。事敗,誠、振俱被殺,夷其族。"

就是說前面提到的張昺、謝貴,包括本文主人公葛誠,全部都是朱允炆安插在燕王府的眼線。張昺、謝貴當初去探望朱棣,就是想弄清楚他是否裝病,而葛誠直接告訴他們,朱棣的確是裝病。

后來,朱允炆知道朱棣有異心,唯恐夜長夢多,便派張昺、謝貴等人去捉拿朱棣。結果朱棣將張昺、謝貴、葛誠一干等人全部誅殺在王府之中,葛誠的族人也一同被滅。

殺了這些朱允炆的人,就代表朱棣再也沒有回頭路可走了。不過他也沒打算回頭,于是誅殺葛誠等人后,他便連夜起兵,發(fā)動了"靖難之役"。在后世,葛誠獲得了大理少卿的封號,謚號"果愍(憫)"。到了清朝乾隆時期,葛誠又被賜謚"烈愍"。

葛誠和方孝孺一樣,都是很有才華的人,也都極為忠君愛國。不過在朱棣決定起兵篡位之時起,他們的站隊,就已經(jīng)注定了結局。這兩位志同道合的知己,最終落得同樣悲慘的下場。

(參考文獻《明史》《道光東陽縣志》)

關鍵詞: 志同道合 文化程度 足以證明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