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祁連山深處守窟人:金塔寺佛像為伴,“獨守”熬出“滋味”

時間:2021-10-11 11:21: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10月11日電 (記者 殷春永 王牧雨 李亞龍)山高谷深、萬木蒼郁。十年來獨自守護著一個如懸空寺般的石窟,一個月才能回家見一次家人,面對不會說話的佛像,與狼為伴、與自然為友,卻仍然覺得每一天都有新發(fā)現(xiàn)。他就是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馬蹄寺旅游區(qū)管理委員會金塔寺石窟的文物管理員劉國虎。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蹄寺石窟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金塔寺石窟藏匿在距離張掖市80多公里的祁連山中,并不像旅游景區(qū)的車水馬龍,屬于“未經允許,不能入內”的保護區(qū)域,除了考察研究和維護人員,這里并不對外開放。到了山下,還需沿240級陡峭石臺拾階而上。

開鑿于紅砂崖壁上的金塔寺石窟,共有東、西兩窟,四壁頂部繪壁畫。塑像大部為北涼原作,元代重修,壁畫有兩層或三層,下層為北涼原作,上層為元代重繪。最具特色的是東窟一層龕楣兩側懸塑的飛天,相對作凌空飛舞之勢。金塔寺內的高肉雕彩塑飛天歷史遠早于敦煌飛天,屬洞窟藝術之罕見珍品,為全國僅有。

2001年,23歲的劉國虎從部隊復員回到張掖馬蹄寺管委會上班,那時馬蹄寺石窟的分支金塔寺石窟因坐落在深山老林里環(huán)境惡劣,交通十分不便,幾乎沒有人愿意在那里常駐。

2010年,劉國虎卻寫了一份申請交給管委會領導,他希望能夠擔任起金塔寺管護員一職。近日,劉國虎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講述了這段他與金塔寺石窟結緣的故事。

金塔寺內的高肉雕彩塑飛天歷史遠早于敦煌飛天,屬洞窟藝術之罕見珍品,為全國僅有。李亞龍 攝

劉國虎回憶道,自己在陜西耀縣服兵役的時候,每天訓練很辛苦。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寒冬臘月站崗放哨的他,感覺已經達到人所能承受的極限。盡管閃過無數(shù)次退縮的念頭,但他時刻謹記部隊紀律堅持了下來。也正是這段當兵經歷,奠定了他能夠在日后長達10年獨自守窟生活的基石。

和劉國虎一起輪流去金塔寺工作的同事們,每次回來之后都不敢再提金塔寺。稱不上交通的山路石道,買菜還要去八十多公里外的縣城,一天也見不到幾個人的工作環(huán)境,使這里一直沒有一個固定的“看守人”。

而劉國虎卻從未離開過金塔寺,甚至有近十年的時間,劉國虎都是獨自在此守寺??紤]到一個人長期待在條件艱苦的金塔寺過于辛苦,管委會的領導提出給劉國虎換崗,而他卻擬了申請遞交領導,希望能夠繼續(xù)承擔金塔寺石窟的文物保護工作。

接到申請的領導也很驚訝,對于這樣一份工作,躲還來不及,怎么還會有人主動請纓。劉國虎回憶道:“當時我的想法也很簡單,覺得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認真對待,而且當時對金塔寺已經有一個初步了解,并產生了興趣,想要深入好好研究,如果換其他工作會覺得心有不甘?!?/p>

“剛來的時候心里非常怕,一個人在深山居住,沒有水沒有電,手機也只能放在一個固定的點,才有微弱的信號,晚上睡覺聽著屋外的風,心里空蕩蕩的……”下定決心守護金塔寺的劉國虎,初來乍到時被現(xiàn)實“上了一課”。

有近十年的時間,劉國虎都是獨自在幾乎與世隔絕的金塔寺守護著。李亞龍 攝

然而,當年在部隊艱苦的經歷告訴他,做任何工作,當兵的本色不能丟。通過不斷自我調節(jié),他漸漸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劉國虎在后來的采訪中甚至用“豐富多彩”來形容守窟生活,“270尊佛像,每天看都看不夠”。

“這么精美的石窟,好多人想看也看不到,我卻在這里守護著,也算是一份功德?!碑敃r金塔寺研究材料很少,每當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劉國虎就將日積月累的一肚子問題拿出來求教,并通過翻閱歷史資料和與金塔寺附近石窟比對。如今,面對每一尊雕塑、每一幅壁畫和其背后的故事,他都能娓娓道來。

在十多年的守窟工作里,劉國虎在嚴防死守文物安全的同時,還會用自己的“土辦法”為石窟巖體診斷“病害”。

面對近乎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劉國虎只能一個月回張掖市看一次兒子。由于與家人聚少離多,今年10歲的兒子在他看來是“蹦著長大的”,心里有說不出的愧疚。每逢假期,孩子也會來山里陪爸爸住上一陣子,或去山林里采蘑菇,或癡迷金塔寺的故事,在耳濡目染中也嚷嚷著“以后想成為和爸爸一樣的守窟人”。

“能夠一直守護金塔寺到退休,就是我最大的夢想和榮耀?!毕﹃栂?,劉國虎遙望著不遠處的金塔寺石窟感慨道。(完)

【編輯:陳文韜】

關鍵詞: 祁連山 深處 守窟人 金塔寺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