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百事通!中國古代五大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皆是成王敗寇,你知道幾場?

時間:2022-06-26 05:29:31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淝水之戰(zhàn):謝安帶領的8萬東晉軍隊打敗了由苻堅帶領的80萬前秦軍,當時的前秦消滅了周圍的數十個國家,勢頭正盛,于是便想順勢滅掉東晉,統(tǒng)一全國。淝水之戰(zhàn)開始,謝安要求前秦軍隊后退以方便自己過江作戰(zhàn),苻堅過于自信,便同意了其要求,結果軍隊一退陣型瞬間被打亂,東晉軍隊趁勢沖殺過來,前秦軍隊潰不成軍,草木皆兵,被大敗,前秦經此一戰(zhàn)由盛轉衰,重新回到之前的分裂狀態(tài)。

2、官渡之戰(zhàn):曹操以2萬軍隊打敗了袁紹11萬軍隊,對戰(zhàn)之初采用聲東擊西之計斬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了白馬之圍。在兩軍對壘與官渡之際,曹操采用許攸的計策燒毀了袁紹屯與烏巢的糧草,袁紹軍心動搖,曹操趁勢發(fā)起進攻,殲滅袁軍7萬余眾,這場戰(zhàn)役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基礎,袁紹也從此退出了諸侯爭霸的歷史舞臺。

3、赤壁之戰(zhàn):孫劉聯軍兵力:5萬;曹軍兵力:20余萬(稱80萬)。三國赤壁一戰(zhàn)歷來被譽為經典。除了戰(zhàn)術上的可鑒之處外,歷史意義也十分重大。東漢末年208年,劉備孫權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此役以少勝多,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guī)模江河作戰(zhàn),它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而孫劉聯軍的勝利,又意味著三國鼎立的局面從此奠定,歷史展開了新的篇章。

4、巨鹿之戰(zhàn):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項羽率領五萬楚軍渡過黃河,火速前往巨鹿,并下令破釜沉舟,自絕退路,以示必勝秦軍的決心,楚軍因此士氣大振,愈戰(zhàn)愈勇。項羽九戰(zhàn)九捷,擊退章邯,活捉王離,大破四十萬秦軍,解了巨鹿之圍。隨后項羽繼續(xù)和章邯對峙,兩軍交戰(zhàn)秦軍慘敗,章邯于是派人請和,項羽接受他的投降,巨鹿之戰(zhàn)以楚軍的勝利告終,秦軍主力消耗殆盡,秦朝滅亡在即。

5、牧野之戰(zhàn):公元前1050年,周部落的首領周文王姬昌病逝后,兒子姬發(fā)繼位,即周武王,武王繼位后,繼續(xù)利用商王朝暫時無暇西顧的良機向東擴張。公元前1044年,周部落周武王和商部落商紂王在牧野進行了一場決戰(zhàn)。根《史記》記載,商紂王出動了七十萬大軍,而周武王的聯軍不到十萬人。但結果出于意料,因為大戰(zhàn)開始時,商王朝先頭部隊就倒戈相向了。最后,周武王大獲全勝,商紂王眼見大勢已去,自焚而死。

關鍵詞: 巨鹿之戰(zhàn) 以少勝多 淝水之戰(zhàn)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