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今日熱議:趙云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是否屬實這戰(zhàn)績有歷史原型

時間:2022-06-21 09:38:05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趙云的確是蜀漢的虎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但要說在百萬軍中七進七出,則言過其實。歷來猛將,能在萬人隊中沖殺還全身而退的,已經(jīng)能稱之為萬中無一的武學奇才了。

《三國演義》中,為了襯托趙云的完美形象,才刻意勾勒出這一情節(jié),樹立起一個常勝將軍的人設(shè)。從此趙云也作為偶像級歷史人物,被后世所推崇和崇拜。


(資料圖片)

三國時確實有一個人,在萬軍之中七進七出,這個人不是趙云,而是三國后期的文鴦。

《三國演義》中,趙云儀表堂堂、濃眉大眼,是一個十足的帥哥。他上場的首戰(zhàn),就打敗了名將文丑,救出三國輕騎兵的模范隊"白馬義從"的創(chuàng)始人公孫瓚。他一生沖鋒陷陣、所向披靡,長坂坡一戰(zhàn),趙云救阿斗,在百萬軍中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連續(xù)斬殺曹營五十多名大將,從此威震曹魏,天下聞名。

曹操愛才,見這個白袍將軍如此威武,問左右何許人也,竟有如此舉世無雙的武藝,不亞于當年的溫侯呂布。

趙云在軍中大喝曰:"我乃常山趙子龍"!

這可真是豪氣干云,讓人熱血沸騰。2.真實歷史中的趙云

以上是演義中趙子龍的形象,雖然有些夸張,但是趙云的武藝也是有史可考的。

盡管歷史上沒有五虎上將之說,但是關(guān)張趙馬黃五位將軍同列一傳,關(guān)羽張飛皆是萬人敵,趙云與他們齊名,足以證明他的勇猛。

趙云不僅勇猛,還是一個儒將,文韜武略,戰(zhàn)功赫赫,在蜀漢極有名氣。當劉備頒布了錯誤的政策時,趙云也會當一個諫臣,上書指出問題。

比如在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后,要進攻東吳,為關(guān)羽報仇雪恨,順便收回荊州。此時趙云說:"國賊是曹魏不是孫權(quán),滅掉曹魏,孫權(quán)小兒自然俯首稱臣。曹丕篡位引起民憤,此時應(yīng)討伐之,此時出征,定然有愿意呼應(yīng)者。況且東吳與蜀漢實力都弱于曹魏,一旦火拼,是曹丕得利"。結(jié)果劉備不聽,出征也不帶趙云。

閑話不提,再說趙云救阿斗。

事實上,趙云的確參與了長坂坡之戰(zhàn),并且成功救出了阿斗,甚至在后來還第二次救了這位幼主。

當年劉備兵敗,曹操軍團追擊,劉備不得已丟下妻兒,帶著張飛、諸葛亮、趙云等人向南逃命。趙云忠義無雙,覺得阿斗作為少主,不應(yīng)該落入敵手,就向北殺進曹軍方向。所有人都說,趙云投了曹操,但劉備不信。果然,趙云不負眾望,不久后抱著劉禪,帶著甘夫人,平安回到劉備身邊。

209年,孫劉聯(lián)姻,東吳孫尚香嫁給劉備為妻。兩年后,劉備向西進攻,要奪取益州。孫權(quán)怕劉備做大,派水軍接孫夫人回東吳,讓她帶著劉禪。趙云和張飛得知后,帶兵截住東吳船隊,奪回劉禪。

可見真實的歷史中,趙云的戰(zhàn)績依然精彩,但絕不是單槍匹馬就單挑數(shù)萬大軍那樣的存在。

那么作者會憑空杜撰嗎?非也,《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明朝的作者所寫,他有足夠的案例來豐富趙云這個人物。由于是歷史小說,作者不能胡編亂造,經(jīng)過考察,他還真從歷史上找到了原型。3.趙云的歷史原型

文鴦,猛將也,可惜出生太晚,沒能和三國前期眾位豪杰過招。他是揚州刺史文欽的兒子,當年司馬師有不臣之心,廢掉了魏帝曹芳,文欽大怒,決定勤王。

文欽暗中聯(lián)絡(luò)了很多大臣起事,其中還邀請了大名鼎鼎的兗州刺史鄧艾。鄧艾對司馬家族忠心耿耿,向司馬師舉報。司馬師帶急行軍從汝州到樂嘉,可謂兵貴神速,文欽錯愕不已。

18歲的文鴦驍勇善戰(zhàn),勇冠三軍,表示司馬師是遠來之兵,必是疲憊之師,此刻尚立足未穩(wěn),可立即出兵襲擊,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于是他們父子兵分兩路,襲擊司馬師大營。

文欽很倒霉,他帶著一路兵馬迷路了,一直到仗打完,他還沒有找到司馬師在哪。于是進攻司馬師軍營的只有文鴦團隊了。司馬師更倒霉,這打仗呢,結(jié)果他眼睛長了個瘤子,剛讓醫(yī)生做了外科手術(shù),還沒來得及好好消毒。

于是有了下面這一幕,文鴦進攻司馬師大營,連續(xù)打了一夜,司馬師膽戰(zhàn)心驚,忍痛指揮,后來眼珠都掉出來了。然而文鴦左等右等,文欽還是沒來會和,他擔心魏軍勢大,又恐怕文欽中了埋伏,只得撤退。

《資治通鑒》載: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shù)千騎中,輒殺傷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文鴦走后,司馬師忍痛道:"眾將聽令,一鼓作氣,誅滅文鴦。"于是左長史司馬班,領(lǐng)著八千精兵,追擊文鴦。文鴦命令其他人先返回,他單槍匹馬,直接殺進這八千人的隊伍,來回沖殺七次,殺敵數(shù)百人全身而退。

這戰(zhàn)績代表了什么呢?這么說吧,當年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之前,做困獸之斗,他下馬步戰(zhàn),一口氣殺漢軍數(shù)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多處戰(zhàn)創(chuàng)??吹揭粋€熟人,他覺得沒意思這樣耗下去了,揮刀自刎。

那些追兵見文鴦驍勇,不敢再繼續(xù)追擊,只好撤退。

所以,趙云七進七出的戰(zhàn)績,實際上是從三國后期的白袍小將文鴦而來。但這并不是說趙云不猛,而是為文鴦這小哥在后期的戰(zhàn)績太亮眼了,在當時的場景當中,他幾乎是一個戰(zhàn)場殺器,在單挑之中,很少能找到對手了。

或許有時候文鴦也很郁悶,為何不早生數(shù)十載,這樣就能與天下名將爭鋒了。

歡迎朋友們關(guān)注新語說古今

看更多精彩歷史小故事

關(guān)鍵詞: 三國演義 全身而退 單槍匹馬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