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視點!劉備不是皇叔,孫權不是吳侯,曹操什么時候開始可以被稱作丞相?

時間:2022-06-13 05:44:56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三國三巨頭都有一個標簽:白臉奸賊丞相曹操,寬厚仁德皇叔劉備,碧眼紫髯吳侯孫權。但是細看三國正史中這三位的本紀和列傳,我們就會產(chǎn)生一個疑問:三國三巨頭的標簽是不是貼錯了?劉備不是皇叔,這一點已經(jīng)盡人皆知,但是他是否寬厚仁德呢?孫權什么時候可以封侯稱孤道寡?曹操從什么時候開始當丞相,是否從一開始就憋著篡漢?這兩個問題可能就很少有人注意了。

按照《漢后書》《三國志》《獻帝春秋》等史料記載,三國三巨頭的三個標簽貼錯了兩個半:孫權和劉備的標簽貼錯了,曹操的標簽對一半錯一半。

第一個問題:劉備有沒有可能給五世祖劉協(xié)當叔叔,是否寬厚仁德?

要回答劉備是不是皇叔,咱們還是來看看大漢天子劉協(xié)和后來的及漢昭烈皇帝的家譜--當然,劉協(xié)不知道自己會被稱為漢獻帝,他活著的時候只知道劉備給自己開了追悼會,又給自己這個活山陽公上了個謚號叫孝愍皇帝;至于劉備,因為年號的關系,他活著的時候可以被稱為大漢章武皇帝,但絕不會想到諸葛亮會給他一個"昭烈"謚號。

劉協(xié)跟劉備一樣,都沒有廟號,漢朝比較有名的皇帝,是漢太祖(廟號)高皇帝(謚號)劉邦、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漢朝最后一個有廟號的皇帝是漢孝靈皇帝劉宏,廟號是度宗。

為了表示尊重和便于稱呼,咱們還是稱劉協(xié)為漢獻帝。漢獻帝的輩分可以上溯到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直系祖先是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劉協(xié)是劉邦十六世孫。

劉備雖然也可以算是劉邦后人,但他只能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劉勝的兒子劉貞被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就留下了涿郡劉備這一脈。劉貞因為上繳給漢武帝劉徹的黃金成色不足而變成了奪爵為民(坐酎金失侯),所以劉邦在涿郡這一脈,只能算被皇族遺忘的遠房親戚。但是畢竟也姓劉,而且劉備當時的皇族身份,包括曹操孫權在內(nèi),都沒有提出質疑,連司馬家也承認,所以《三國志·先主傳》中才留下了"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后"的記載。

按照當時的譜系逆推,劉備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二十一世孫。換算下來,劉協(xié)是劉備五世祖。把劉備說成是劉協(xié)的叔叔,也不知道是往他臉上貼金還是抹黑--稱劉備為皇叔,豈不是說劉備家譜造了假?

劉備是漢室宗親,這一點可以肯定,劉備不是皇叔,這一點也可以肯定,但是劉備是否像陳壽袁紹和諸葛亮說的那樣"弘毅寬厚""弘雅有信義""信義著于四海"呢?這可能真是應該打一個問號了,起碼當時的敵對陣營和自己部下,都不大承認劉備仁厚--仁厚的人成不了一代梟雄,只能成為被梟雄分食的菜鳥。

呂布的部下曾經(jīng)評價劉備"反復難養(yǎng),宜早圖之",呂布臨死才知道自己錯了:"是兒最叵信者(劉備這小子說話最不算話)。"連劉備的謀士龐統(tǒng)龐士元,也曾當面指責:"伐人之國(指侵奪劉璋基業(yè))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我們不能說劉備不仁德,但他的仁德只是相對于曹操和孫權而言的,如果他真的仁德,就不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了--能成為一代梟雄,有一個必備條件,那就是心狠手辣,劉備在這方面做得不錯。

第二個問題:孫權什么時候可以稱武侯,吳國太有沒有甘露寺招親?

如果孫權真的是碧眼紫髯,那么孫堅還應該有一個突出特點,那就是發(fā)色如韭。

碧眼紫髯是演義小說的說法,碧眼不可能,因為孫堅孫策都不是瞎子,不可能把江東基業(yè)交給"非我族類"的"朮赤(客人,外來者)",但是一個人生就一部紫色須髯,是可能的,黃毛小子是存在的,很多人的須發(fā)變白之前先變紫變黃,都是有可能的。

張遼曾親眼見過紫胡子的孫權,還曾為沒抓住這個紫胡子而遺憾:"張遼問吳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孫權當時的正式稱號是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遼及樂進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舉軍嘆恨?!东I帝春秋》"

這時候我們就會產(chǎn)生疑問了:為什么孫權的部下也稱孫權為"孫會稽"而不稱"吳侯"?這答案很簡單,因為赤壁之戰(zhàn)前,還沒有跟曹操撕破臉的時候,孫權一直是大漢朝廷任命的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至于封爵,不好意思,這個還真沒有,因為孫堅是破虜將軍烏程侯、孫策是討逆將軍,孫策死得太早(二十六歲),孫權年紀太輕,還沒有因功封侯。

至于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表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備領荊州牧",那是這對舅哥妹夫之間互相抬轎子,曹操做主的朝廷是不承認的。只有此前"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吳",那是名正言順的,橡皮圖章劉協(xié)也是要承認的。

孫權的"吳王"稱號,是曹丕冊封的,還鄭重其事下了詔書:"今封君為吳王,使使持節(jié)太常高平侯貞,授君璽綬策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將軍使持節(jié)督交州,領荊州牧事,錫君青土,苴以白茅,對揚朕命,以尹東夏。"

至于甘露寺招親,讀者諸君當個故事看就行了,因為正史中的孫堅之妻孫權之母吳夫人,在建安七年就不在人世了,她老人家并沒有個妹妹一同嫁給孫堅--吳夫人只有一個弟弟而沒有妹妹,她本來就是受到孫堅武力脅迫,為了救家族性命,才無奈嫁給孫堅的:"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許為婚。"

正史中是孫權孫權嫁妹,是主動送貨上門的:"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

這段記載很簡練,但包含的內(nèi)容卻很豐富:孫權先送妹子以鞏固孫劉聯(lián)盟,劉備得寸進尺,又跑到京口借(換)了半個南郡,也給了東吳"劉備借荊州"的口實,為孫劉聯(lián)盟破裂埋下了伏筆。而且據(jù)當時事件親歷者諸葛亮的說法,孫權的妹妹跟劉備的關系一點都不好,劉備睡覺都要睜一只眼睛:"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

如果劉備與孫權的妹妹如魚得水如膠似漆,又怎么會擔心孫小妹半夜把他宰了?

第三個問題:曹操什么時候開始當大漢丞相的,他被人叫了多少年丞相?

很多演義小說和經(jīng)典電視劇,都稱曹操為"曹丞相",但事實上無論是征徐州還是戰(zhàn)官渡,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都不是什么大漢丞相,曹操派張遼許褚去請劉備青梅煮酒,也不會說"丞相有請",原因很簡單:當時大漢朝廷根本就沒有"丞相"一職。

建安元年七月到八月曹操迎請(或者說挾持)漢獻帝之后,得到的封號是假節(jié)鉞、錄尚書事,九月份,唯我獨尊的曹操又得到了"大將軍、武平侯"的稱號。

但是唯我獨尊的曹操并沒有得到袁紹的尊重,他反對曹操受封大將軍,所以曹操只好退了一步,把大將軍封號讓給了袁紹:"紹恥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辭,以大將軍讓紹。""天子以紹為太尉,轉為大將軍,封鄴侯。"

漢獻帝時期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太傅、大司馬、大將軍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曹操自己降格當了司空,但是說話還是比袁紹好使:"建安元年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稘h書·孝獻帝紀》"

不管曹操這個"司空"是漢獻帝任命還是曹操"自為",反正當時大家都管曹操叫司空,陳琳替袁紹寫的罵曹操祖宗十九代檄文里,也稱其為"司空曹操"。

曹操帶著司空的帽子,收劉備、降張繡、殺呂布、滅袁術、戰(zhàn)官渡滅袁紹,這時候要是有人管他叫"曹丞相",他一定老大耳刮子扇過去:"你這是磕磣我嗎?"

那么曹操是什么時候開始當上丞相的呢?這個正史中有明確記載:"建安十三年春正月,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為丞相。"

相關資料圖

《后漢書》則說曹操是"自為",其實"自為"和"以為"都不重要,因為那時候曹操的權力比漢獻帝大。

曹操當上大漢丞相就想為大漢一統(tǒng)做點貢獻,于是伐劉表戰(zhàn)長江,結果打了個"開門黑",赤壁之戰(zhàn)被燒得焦頭爛額。

曹操這個大漢丞相,只被叫了五年就改稱呼了,因為他有個更響亮的稱號,叫做"魏公",后來掛金璽赤紱戴遠游冠的魏公曹操,地位比諸侯王都高:"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有了自己的宗廟社稷(封公才有此待遇)的曹操,只有稱呼他為"魏公",才能顯示出尊敬,這時候再叫他丞相,是會被當做荀彧,送一個空盒子的……

參考資料:本文引號內(nèi)未注明出處的文字,均來自《三國志》

關鍵詞: 赤壁之戰(zhàn) 討虜將軍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