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孫思邈為引琴公主險被殺頭,開出一個藥方后,唐太宗:封為藥王

時間:2022-06-11 05:31:38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孫思邈為引琴公主險被殺頭,開出一個藥方后,唐太宗:封為藥王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具有生殺予奪的君王周圍,一招不慎,就會有殺身之禍。

但古語又說福禍相依,有時危險和挑戰(zhàn)正是成就一個人的必要條件。

比如著有《千金方》的孫思邈,被世人尊為"藥王",憑借這個身份,孫思邈得以千古流傳。至今,在全國各地都塑有藥王爺?shù)南?,被一代代后人紀念瞻仰。

古代讀書人的最高追求是彪炳史冊,這一點孫思邈做到了:恐怕有中國人的一天,對藥王爺孫思邈的敬奉不會終止。

孫思邈取得的盛名,一方面和他自身高超的醫(yī)術分不開,同時也和他"藥王"封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人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即使擁有雄厚的實力,但卻需要一個機會讓他脫穎而出,取得相應的名譽。孫思邈得到"藥王"名號,是冒了殺頭的危險,因禍得福,名揚天下。

孫思邈本是陜西一帶的著名中醫(yī),還在家鄉(xiāng)時就因醫(yī)術威名遐邇,因此他被唐太宗李世民請到宮里治病,并有意讓他到朝中做醫(yī)官。

孫思邈作為一個醉心醫(yī)學的技術人才,選擇到偏遠的河南、河北一帶行醫(yī)。

當時西安是全國的首都,孫思邈卻選擇了河南群山環(huán)繞的鶴壁五巖山落腳、行醫(yī)。理由是這里是張仲景和扁鵲的行醫(yī)和埋骨的地方。

在五巖山期間,孫思邈著手創(chuàng)作了《千金方》,此時發(fā)生的一件事,讓孫思邈在全國名聲大噪,流芳百世。

傳說,李世民有一個公主叫引琴,十七、八歲了還沒有招駙馬,按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大齡剩女。

一天公主到御花園散心,她的美貌被一個千年石頭獅子看中,化作一個清俊小生,在夢里和公主談起一段夢里情緣。

不久,引琴公主珠胎暗結,李世民不知公主生了什么病,宮里御醫(yī)瞧了個遍,御醫(yī)們寧肯稱自己無能獲罪,也不愿道出實情。

因此李世民派人從鶴壁五巖山請來孫思邈。孫思邈采用隔空診病的方法:用一根細線,一頭搭在公主腹部,一頭捏在手中診脈,斷出公主是喜脈。

唐太宗盛怒之下將孫思邈下了大獄,等候處置。

怒火過后,唐太宗還是不得不面對女兒的棘手事,想來想去想出一個計策:將女兒的肚子剖開,如果真有胎兒,證明孫先生是對的,就把孫思邈放出大獄,如果沒有胎兒,一定要重重治罪。

孫思邈聽后,覺得剖腹之事太過殘忍,對公主也懲罰太過,于是趕緊托人給皇帝開了一劑藥方,將公主的胎兒墮了下來,正是一個獅頭娃娃。

當時,墮胎這項技術還很罕見,而孫思邈正是憑借自己高超的醫(yī)術,救下了公主和自己兩條人命。

此事之后,唐太宗趕緊把孫先生請出牢房,親自賠禮道歉,下令封孫思邈為"藥中之王"。

孫思邈為引琴公主治病的故事,明顯帶有傳奇的成分。但是孫思邈藥王的稱號無疑讓他聲名大盛。配合他高超的醫(yī)術、醫(yī)德,被百姓銘記并代代相傳,成就了一代藥王的千秋功德。

開卷有益,原創(chuàng)不易。

關鍵詞: 開卷有益 想來想去 流芳百世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