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1316萬平方公里!清朝為什么能夠擁有如此龐大的疆域!

時間:2022-05-22 08:40:32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在領土疆域方面,清朝是有很大貢獻的,其鼎盛時期有效控制的領土面積為1316萬平方公里,比我們現(xiàn)在要大很多。雖然晚清時期割讓了不少領土,但其滅亡時其手里還有1100多萬平方公里。而清朝能擁有如此龐大的疆域,一是能打下來,二是能管得住。

清朝的領土肯定不是充話費送的,而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

明清鼎革時期,尚沒有國際合約來具體約定各國的邊境的先例。所以清朝和明朝不存在領土繼承關系,清朝對外擴張也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受到國際上的制約,只取決于自己能不能打下來。

1640年清朝入關,并很快相繼擊敗了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政權和幾個小朝廷,基本占有了原先明朝的領土--即漢地十八省。而這一地區(qū)是歷代封建王朝有效控制的主要范圍。同時,清朝在入關之前已經統(tǒng)一了東北地區(qū),降服了漠南蒙古。所以這時的清朝已經擁有了歷代王朝的主體范圍。

不過清朝的目標并不局限于此。

1683年,在清朝的持續(xù)打擊下,割據(jù)臺灣的鄭克塽(鄭成功之孫)投降,清朝正式將臺灣納入版圖,徹底消除了東南沿海的隱患。

與此同時,漠西蒙古的準噶爾汗國持續(xù)向東擴張,擊敗了漠北蒙古喀爾喀部,并妄圖吞并漠南蒙古,甚至進兵中原,對清朝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滴豕麛喑鰮?,三次出擊,其首領噶爾丹兵敗陣亡。漠北蒙古喀爾喀部歸降清朝。

不過噶爾丹雖死,但準噶爾汗國依然占有西域,甚至染指青海和西藏地區(qū)。最終經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于1758年徹底擊敗了準噶爾汗國,從而控制了西域、青海和西藏地區(qū),使清朝版圖達到鼎盛。

但清朝的擴張并未停止腳步。1762年,乾隆發(fā)兵進攻緬甸,希望能控制中南半島地區(qū),但最終以失敗告終。此后,清朝的對外擴張和大規(guī)模用兵便停止了下來。

清朝對全國的管理行之有效

清朝不僅能打下如此龐大的疆域,更能實行不同制度對其進行有效管理。

對于漢地十八省,清朝沿用了明朝的行省制度。這一套管理制度非常成熟,無需多言。同時,清朝又在西南地區(qū)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強化了對西南地區(qū)的控制力度。收降臺灣后,清朝在臺灣設立一府三縣。1885年,設臺灣省。

對于蒙古諸部,清朝則采用了盟旗制度,并與其親善清朝者進行和親。盟旗制度嚴格劃分明確了蒙古各部之間的領地范圍,這不僅避免其產生內亂,更為重要的是避免其再次統(tǒng)一,形成威脅清朝統(tǒng)治的勢力。而清朝與科爾沁等親善清朝部族的和親聯(lián)姻,拉近了雙方之間的關系。

對于西藏和青海地區(qū),清朝則派駐駐藏大臣和西寧辦事大臣,統(tǒng)管西藏和青海地區(qū),其職權和控制力遠勝于歷代。

對于西域地區(qū),則設置伊犁將軍進行管轄。清末左宗棠收復新疆后,清朝于1884年設新疆省。對于漠北地區(qū),清朝則設立烏利雅蘇臺將軍進行管轄。

清朝對于以上地區(qū)的管轄都是實質性的,不像其他朝代那樣委任部族首領進行羈縻統(tǒng)治。

能打的下,又能管得住,所以清朝才能擁有如此之大的疆域。

?

關鍵詞: 有效控制 盟旗制度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