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為何清末時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不會積極反抗!

時間:2022-05-14 05:45:13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為什么清末時面對列強入侵,大部分百姓不會積極反抗?這里顯然有個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的認知問題,在現(xiàn)代人的腦子里,侵略者入侵了,作為受到侵略的一方,所有人都該反抗,包括官員,也包括普通百姓。

但這是現(xiàn)代人的觀念,古人并不是這樣想的。

拿大清國來說,大清是誰的國家?是愛新覺羅皇帝的國家,是八旗貴族的國家,是戴著官帽子的人的國家,所以英軍入侵,道光皇帝應該抵抗,旗人應該抵抗,林則徐也應該抵抗。

那么百姓呢?大家伙這便笑了:西方夷人來打北方旗人,關我們老百姓什么事?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大清皇帝不是你們萬眾擁戴的嗎?你們不是應該為他死么?

大家笑得更歡了,你不是有恙吧?

請大家注意,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之際,遭遇入侵的主要是南方,而南方,恰好是清軍入侵殺戮最為兇狠的地方。雖然時光相隔已有兩百年,漢人也都留起來辮子,但漢人祭祀祖先、懷念先人的時候,縱然不敢言語什么,心里卻都明白。

有人說,大清國已然繁榮富強那么些年,漢人早就幸福生活,該忘了。

但事實上,直到鴉片戰(zhàn)爭許多年后,孫中山發(fā)動革命之際,他在各地找到的第一批同盟軍,就是潛伏在民間的各種幫派,而這些幫派,與孫中山的共同點就是反清。

所以,大清國被人揍,并不完全是件壞事,尤其是在不侵犯到百姓的情形之下。

其二,英軍趕跑了八旗兵,占領了這個地方,會發(fā)生什么呢?

第一種情況,是入侵者野蠻燒殺,那顯然大家伙就會憤怒抵抗(尤其是在沒有大清官方在場的情形之下),三元里之戰(zhàn)和廣州入城事件都屬于這種情況。

甚至,入侵者也可以收稅,只要保證地方和平,大清國的百姓們才無所謂,在史書中,我們能看到大量百姓和侵略者合作的例子:他們同侵略者交易,為侵略者提供食水、擔負物資、指引道路,沒問題,只要你們公平合理。只要給錢,哪怕是外國人,也可以做主顧嘛。

這,就是所謂的"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正如英國人在其他地區(qū)記錄的那樣:"在離戰(zhàn)場很近的村莊里,村民"神情麻木地端著飯碗,吃著米飯……盡管他們看到外國人正在和自己的同胞打仗。"理由很簡單,那些打仗的人,雖然號稱是同胞,卻是欺壓在百姓頭上的官兵老爺。

所以,大清是沒有愛國主義這一說的,因為大清國不愛他的民,他的民也不愛大清國。

鴉片戰(zhàn)爭中有這樣一個例子,英軍數(shù)千人圍攻鎮(zhèn)江,而守軍不足兩千人,英軍本以為他們會撤退,但事實上鎮(zhèn)江的守軍主要是駐防旗兵。

旗兵當然要為大清死,所以這一千多清軍頑強抵抗,有兩百多人死在戰(zhàn)場之上(英軍陣亡39人,失蹤2人)。

旗兵是怎么回事呢?滿清入關后,為了能以少數(shù)滿洲士兵統(tǒng)治多數(shù)漢人,實行"駐防兵"制度。在重要的城市里面劃出一塊地建"滿城",長期駐扎一定數(shù)量旗兵,主要作用就是:監(jiān)視漢人、威懾地方。

旗兵為什么頑強抵抗?因為大清是他們的大清。

這種情形,發(fā)生改變是在辛亥革命以后,至少在法律上,民國是大家的民國,所以日本侵華之際,反抗日軍便不僅僅是某一小部分人的事,人民武裝,成為改變中國歷史的一個詞匯。但這是后來,你不能拿未來的理念來硬套前清的事。

關鍵詞: 鴉片戰(zhàn)爭 尤其是在 是怎么回事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