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姚廣孝:博采三教之長,世人眼中的怪人

時間:2022-05-08 13:57:24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姚廣孝出生于江蘇蘇州一個醫(yī)學世家,當?shù)厝屣L盛行,在18歲時姚廣孝正式剃度出家。他先后修習了法華宗、禪宗,后來又在靈應觀道士門下修道,之后游歷山河、拜訪各地名士,姚廣孝可以說是一名全才,精通儒道釋三教,因此他本身也十分矛盾。

姚廣孝在朱元璋時期就已經是一個頗具盛名的大僧,他曾想過做一個僧官,當時朱元璋每年都會請名僧到南京誦經,洪武元年時姚廣孝由于生病未能趕到,洪武八年雖然趕到了卻一直住在京郊的寺廟內,直到洪武十五年由于朱元璋給兒子隨身配一名和尚,這便促成了姚廣孝與朱棣之間的緣分。在朱允炆上臺后,政策清明,十分得民心,這時候姚廣孝一直慫恿朱棣起兵造反,起初朱棣擔心這時候并不能成功,姚廣孝來了一句"臣知天道,何談民心",這本是孟子說的,但姚廣孝此時給偷換了概念,拔高了道統(tǒng),降低了血統(tǒng)??梢哉f朱棣敢起兵造反姚廣孝發(fā)揮的作用不小。

姚廣孝精通兵法,朱棣有三次重大戰(zhàn)略決策都是由姚廣孝決定的,姚廣孝還知陰陽,在朱棣誓師出征時,屋頂?shù)耐咂淮档?,眾人皆說這是兇兆,但姚廣孝說這是大吉兆,穩(wěn)定住了軍心。靖難之役后,姚廣孝拒絕了朱棣讓他蓄發(fā)還俗的請求,除了上朝時穿官服,平時還是著僧袍,對皇帝賞賜的東西一概不收,這時有人就疑惑了,既然不想做官為什么他不在助朱棣登基后做一名隱士呢,或者他想做官,那為什么不接受朱棣的請求還俗呢?

真實原因是這樣:第一,姚廣孝此舉是在向皇帝表明我并無爭名奪利之心,將自己置于危險之外;第二,姚廣孝希望能立德,立功,立言,助朱棣登基,此為立功,后來參與《永樂大典》的編修工作,此為立言,至于立德一事是后世人說了算,也就是說這時候姚廣孝雖然已經立功,但還沒能立言,也就還未能完成抱負,因此才以和尚的面貌繼續(xù)做官;第三,佛家講究清修,要戒貪嗔癡,而姚廣孝已經出家多年,這種清修的理念已經深入骨髓,不會有任何變動。

姚廣孝助朱棣登基并不是想得到簡簡單單的物質滿足,而是想要朱棣一家發(fā)自內心尊崇他,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點從他成為明代唯一的太子少師可以看出,明宣宗就是在他的教導下一路成長的。

所以姚廣孝其實是一個披著佛家外衣、用道家思想做事的儒生。晚年時的他領著朱棣給的閑差到蘇湖一帶賑災,他去拜訪姐姐時,姐姐閉門不見,尋覓故友時,故友也避之不見,只托人帶了一句話。這位朱棣眼中有著不世之功的謀士卻是世人眼中無法理解的佛門子弟,不知道他是否后悔過?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刪除內容!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于商業(yè)宣傳。

關鍵詞: 那為什么 戰(zhàn)略決策 太子少師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